韓中元
(江蘇省連云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江蘇 連云港 222006)
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我們通常都是按照從易到難的順序來進行的。但是根據調查顯示,在進行不同的教學活動時,不同教學順序安排所得到的教學效果也是有所不同的。在教學活動當中,靈活地運用技能遷移規律,可以使教學方式更加完善,從而能夠根據職業學校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出符合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活動。
在田徑教學當中,影響技能遷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點就是學生對技術動作的認知以及對技能的掌握。只有進行充分地學習才能產生有效遷移,如在英語的學習當中,剛開始學習的學生對英語理解力不足,學習難度比較大,但是具有多年英語學習經歷的學生,在進行學習英語新知識的時候,其難度就會下降很多。運動技能學習的過程也是如此,如果學生能夠對之前學習過的運動技能有著深刻的理解,在接下來新的運動技能知識學習時,就會輕松很多,如此,就是運動技能的遷移。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后,學生能否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這也會影響到技能遷移。例如,在田徑運動當中,對物體拋射原理的理解程度越高,投擲項目技能學習的過程當中,對技能的掌握能力就會越強,同樣這一原理也可以運用到跳躍性項目當中[1]。
在傳統的教學活動當中,我們對項目進行教學,經常是由簡單到復雜來進行教學的。但是經過研究表明,運用技能遷移理論,由復雜到簡單的教學方式更容易被學生們所接受。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復雜的項目當中會包含著簡單的項目知識,學生在學習復雜的項目時,對簡單的項目知識也進行了學習,因此,在學習簡單項目的時候已經有了更多的學習經驗以及理解,所以很容易就發生技能遷移;但是簡單項目當中是沒有包含復雜項目知識的,從簡單到復雜進行教學,學生對技能學習經驗就相對較少,因此對技能的掌握就不夠。
教師在進行田徑教學活動的時候,要對田徑教學順序進行合理的規劃,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運動技能的時候產生有效遷移。教師要對自己所帶班級學生的身體素質有清楚的認知,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安排教學,并且對不同項目技能之間的內在聯系要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從而找到不同項目動作技能之間是否存在技能遷移。像在進行跳遠和三級跳遠的教學活動時,就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順序。教師在考慮不同項目教學順序時,還要考慮前一個項目對后一個項目的作用。例如在進行跳高項目教學之前,是選擇先教跨越式跳高還是先教背越式跳高,這就需要教師對這兩種技術動作的優缺點進行深入研究,這兩種跳高方式不管是助跑、起跳還是過桿、落地都有很大差異,但“以速度為中心”必須貫徹跳高技術教學的全過程,這是各種形式跳高技術教學過程的共同特征。跨越式跳高的技術相對簡單,練習跨越式跳高有利于學生掌握高重心有節奏的跑進技術;還可以提高學生快速助跑、快速起跳、快速過桿的能力,這些都對背越式跳高的教學有推進作用,所以應當選擇先教跨越式跳高技術。
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技術動作,教師會有針對性的選取一些輔助性練習,用來幫助學生對技術動作進行鞏固和加深理解。在選擇輔助練習的時候,教師要考慮動作之間是否能夠發生學習遷移。例如在進行跳遠練習中,可以選擇使用助跳板起跳的方式來進行練習,這樣能夠降低起跳難度增加制空時間,有助于學生對空中動作的體會和掌握。但是,在進行練習時,由于使用助跳板起跳與平地起跳存很大的差別,所以這樣的訓練方式不易長期進行。還有,在跨欄跑的教學當中,常常會采用墊步攻欄的練習方法來幫助學生體會攻欄和過欄的技術環節,這個練習降低了攻欄的難度有利于學生體會過欄過程中兩腿剪絞動作,但是這個練習方式在攻欄之前有一個墊步的動作,這個動作如果練習過多就會影響欄間跑的步幅和節奏,對學生掌握完整的跨欄技術有一定的干擾[2]。
根據調查顯示,在體育練習過程當中,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關系到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分析歸納問題能力比較弱的學生,在學習新技術動作的過程會比較盲目,沒有明確的目的。在學習技術動作的過程當中,不知道練習的重點,也不知道在練習過程當中自己出現的問題。這樣的學生在進行自我規劃的時候沒有明確的計劃,不善于去分析技術動作當中的要領,常常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達到教學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在田徑教學活動當中,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采取多種練習方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多提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生探究精神,從而培養學生能夠多思考,多總結的習慣。教師還可以開展動作展示活動,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動作展示,讓學生在觀看別人的動作時,能夠知道自身所存在的優點以及問題,并且通過其他學生的評價,展示動作的學生也能知道自己的動作那里不對。若出現大多數同學犯了相同的錯誤時,教師可以再次進行講解以及演示并指出犯這個錯誤的原因,這樣教師能夠清楚的了解到學生掌握技能知識的能力,從而在設計下次教學活動的時候,能夠更加貼合學生的發展情況,促使學生能夠進行有效遷移[3]。
在田徑教學活動當中,不同田徑技術對學習者的身體素質以及運動能力都有著不同的要求,但是在田徑運動各項目的動作當中,很多動作的組成都有著共同的特征,所以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并且對各項目的教學順序合理安排,這樣能夠清楚的了解到前后項目之間是否有著互相促進的效果;還能避免在進行不同項目教學的時候出現項目之間的干擾情況,并且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要多設計問題,讓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設計出最有利與學生進行技能鞏固的方法,培養學生能夠進行獨立思考,對自身的學習狀況進行反思以及歸納,有效地掌握運動技能,使教學質量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