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艷
(吉林省永吉縣教師進修學校 吉林 132200)
近年來,有很多專家關于課堂觀察問題著書立說,將課堂觀察分成很多視角,分小組完成,觀察后大家要聚到一起進行整理和診斷。作為一個大型聽評課活動來說,這個辦法科學有效。但是對于我們日常常規的聽評課開說,這種辦法過于耗費時間。尤其是聽者除了要評課外,還要向講課者學習,如果過分關注自己的觀察視角,精力偏離,便成了觀察機器,自已收獲甚微。怎樣能揚長避短,在日常的教研活動中做好課堂觀察呢?
教師是實施課堂教學的主體,一節課的效果好壞,跟教師的基本素養有很大關系。
1.關注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
聽課者從進入學生教室那一刻起眼睛就要聚焦到待課老師身上。觀察教師課前狀態,受歡迎的老師會有學生圍繞,問這問那。要看老師是不是跟學生在交流,對學生是不是滿含愛意,面帶微笑。從這些表現我們能感受到這位老師愛崗敬業的程度。把我們看的某些點連接起來就能夠影射出這位教師職業道德的高低。
2.關注教師的能力素養。
教師是傳授知識的,因此最重要的一項能力是課堂教學能力。也是我們課堂觀察的重點。
(1)要看教學三維目標。沒有目的地的航行會迷失方向。教學前教師對目標要了如指掌,按照目標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聽課人在聽課過程中要逐一感受教學目標的落實情況和落實手段,對做得好的地方要做經驗積累,對沒有達成的目標要做記錄,以備反饋。
(2)要看教學邏輯。學生的認知是循序漸進的,這就要求教學要有邏輯性,絲絲入扣。觀察者要細心體味教者的邏輯思維,站在學生角度感受其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該如何調整?要拿出調整方案。
(3)要看教學理念。教學理念決定教學方法的使用。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教者在課程安排中這些理念貫徹的怎么樣?通過什么樣的手段在貫徹?是重視教學結果還是重視教學過程?學生能力得沒得到培養?這些都是我們要觀察的重要點位。
(4)要看教學效果。教學效果的考核可以從練習題的完成中體現,看答題成功率的高低。當然這樣的考核是片面的,還有一些能力的形成是潤物細無聲的過程,無法在當堂呈現出來。
3.關注教師的職業心理健康。
教者與學生關系是否融洽,決定了學生愛不愛學你的學科,學生的喜好決定著上課的參與度,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觀測者可以感受到老師的情緒是否積極樂觀,教師是不是發自內心愛學生,關注每個個體,師生關系是不是融洽,是不是對學生有耐心,從這些方面判斷教師職業心理健康情況。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是我們課堂觀察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對象。以往的教學,教師更側重自己如何教,定位是教者自己,新課程下的教學不但重教還要重學,眼里必須要有學生,重視學生的心理體驗和課堂實踐能力。我們作為觀測者,需要觀測哪些方面呢?
1.觀測學生的課前準備。
這是愛學者和好學者的一個良好習慣。學生在家可能會查閱一些新授知識的資料,對新授知識的學習進行預熱。這一現象反映出教者對學生日常學習習慣的培養,是教學有心人的體現。
2.觀測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
日復一日的學習,學生會積累很多知識,基礎知識的扎實程度決定他接受新知識的速度和能力。從學生回答以往問題的準確度和參與數上能看出一個班級對過往知識的儲備量,觀測者可以以知識儲備量的多少來衡量教者教學策略的合理性。
3.觀測學生的學習熱情。
熱情度高,思維相對活躍,知識吸收能力就強。觀測者在觀測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情緒。我們的觀察不能只看現象,要注重思考產生現象的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議。
4.觀測學生學習的參與度。
參與實踐,心理體驗深刻,理解力才會更強,記憶也更加深刻。我們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參與情況。不但要重視參與的量還要重視參與的度。觀測者要記錄下教師每次提問后,有多少人要求回答問題?小組活動是不是僅有組長在忙碌,而其他人在做看客;學生有沒有跟隨教師進行深度思維等數據,這些都是查找一節課問題的原始單據。
5.觀測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口語表達是作為一個社會人離不開的基本技能。任何一門學科都承擔著提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重任,完整的流暢的術語表達折射出教者對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情況,是對教者日常工作的考核。
1.關注班風建設。
一個班級的班風很重要,積極向上,學風濃厚,團結和諧,為每一個孩子安心學習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是課堂教學好效果好的一個大前提。
2.關注班級管理。布置和諧優雅,氣味清新,地面墻體潔凈,課桌整齊的班級,讓人賞心悅目,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也會心情舒暢。這是課堂教學效果良好的客觀條件。
總之,課堂觀察是為了吸收教者成功的教學經驗,查找教學問題,診斷問題,尋找解決辦法,促進教師專業水平提升,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只要我們在實際操作中,根據課堂所需,做好適當調整,就會讓課堂觀察更能輔助我們改進教學,讓我們的課堂教學生成的更有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