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茂平
(重慶市奉節縣西部新區第一小學,重慶 404600)
若想將語言文字學好就一定要先學好拼音,學生在語文上的學習直接受到拼音掌握程度的影響。所以,老師在進行拼音的教學過程中,一定是要為學生們打好基礎的,在教學方法上一定要豐富,將學生們在拼音學習上的興趣得到調動,讓學生們將拼音的知識熟練掌握。本文對如何進行小學語文課堂中拼音教學做出分析,將學生們在學習拼音上的興趣被調動出來,讓學生們可以將拼音知識熟練地掌握。
教學中應用童話故事,寓言故事
進行拼音教學首先需要進行聲調的教學,需要將聲調的符號在形狀上與四個聲節的讀法上進行清晰明了的講解。為了將學生們興趣激發出來,可以進行四個聲調內容的學習以故事的方式進行展示,讓學生進行學習[1]。例如:在進行小學一年級人教版教材中《漢語拼音》的教學時,對“āá ǎ à”的教學時,就可以講這樣一則童話故事:在森林中僅僅只有小猴子開的這家商店,商店內的生意非常的好,有一天,小猴子要到城里去采買貨物。當駕駛在鄉間小路上的時候,就想著自己商店的生意經營的這么好,小猴子非常高興的唱起歌來:“ā ā ā”。過了一會,在路上遇到了一個上坡路,小猴子為了可以順利的將車開上斜坡,就用力的踩下油門,汽車努力的向坡上爬去,小熊就在唱歌的時候就成為了“á á á”。終于順利的通過了這個高坡,可是小猴子又發現前面有一段坑坑洼洼的道路,路面凹凸不平的,雖然這段路不好走,汽車艱難的顛簸的在道路上前進著,但是小猴子依舊非常高興的唱著歌,這時候歌聲就變成了“ǎ ǎ ǎ"。在馬上要進城的時候,小猴子就非常的高興,然后唱著“à à à,進城了!”,小猴子高興地開進城里,為森林里其它的小動物采購了很多好吃的食物。故事教學的方式是非常容易讓學生們喜歡的,教學上的效果也極好的。
在進行拼音的學習時,語文老師在教學上采用生動活躍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們感受到了聲母和韻母中所存在的樂趣,這樣就有利于們學生在感知上的熱情得以激發。但是,小學生們在注意力和記憶力上都不是很強,有一部分的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以后,不對所學的知識加以鞏固,那么很容易就將所學的知識遺忘掉,還極其容易將一些知識內容搞混。因此,為了使學生在學習上的效率得到提高,老師們就要積極的引導著學生們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鞏固聯系,使自己在知識的記憶上加深印象。進行多樣性的訓練主要是從,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著手,讓學生們將自己學習到的知識進行更深入的記憶。學生一般是會有幾個不容易搞混的聲母,那么這時候就需要采用多聽、多讀的方式加深學生們的記憶。對教學中包含著的字和詞進行聽寫。若是教學內容中有一些比較容易搞混的,就可以對學生加以訓練,養成書寫和觀察的能力,在訓練上進行加強使學生們將其區分開來,使他們在記憶上得到加強。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拼音的教學中,進行“p和q”的教學時時候,為了將這兩個聲母更好的區分開來,那么老師就可以對學生加以訓練,使學生對“婆婆”和“妻子”兩個詞匯進行熟記,用學生非常了解的家庭成員名稱來進行這兩個字母的記憶。除了用這樣的方法幫助學生們進行記憶之外,還可以由學生進行舉例,說出帶“p”和“q”的詞語。就有學生舉例說“皮膚”和“球球”兩個詞語進行記憶的加深。通過老師的指導,學生們在記憶上使用的方法不斷增多,取得的效果更是顯著。
學生在拼音的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發音,發音是否正確就直接會使學生在讀音上的準確度受到影響。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許多老師在普通話的使用上是不標準的[2]。所以,為了有效的規避這一局限性,老師在進行發音的教學時,可以使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們提供發音是正確的教學。例如:在使用課件進行教學時,中途可以暫停播放,然后和學生們一起讀,通過觀看發現在發音上的技巧,對氣流方向、發音器官和發音部位等加以掌握,將這些都進行了解后就可以熟練地進行發音了。在朗讀時,為了使學生們可以讀的準確,那么先讓學生們仔細的聽,然后再找學生進行讀,然后讓其他的學生來聽這位學生的發音正確與否,讓學生們如此反復的練習,最后學生們在讀音上的成績會因為老師的細心教導取得極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漢語拼音是學習的基礎,在學生進行語言的學習時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是學生進行漢語學習的重點。在拼音教學中本文提出了教學中應用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為增強記憶進行多樣性的鞏固訓練、發音必須準確,書寫必須規范三點有效措施,讓學生們可以將拼音知識熟練地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