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利
(甘肅省崇信縣第二中學,甘肅 平涼744200)
我們對崇信縣第二中學1237名同學采用《中學生心理健康綜合測量量表》和《心理問題的成因(青少年生活事件)調查表》測試調查發現,其中有異常心理傾向的比例是16.4%,其中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30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4人,占全校學生總數的4.28%?,F對研究提出一點自己的管見,以其拋磚引玉。
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突出表現為人際關系、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面。具體表現在心理承受力低、情緒失控、缺乏自信、學習困難、考試焦慮、注意力不集中、難于應對挫折、說謊、厭學、逃學、社會適應性差、性心理偏差等等方面,嚴重的出現了自傷或傷人現象。
學習壓力因子影響由大到小分別是考試失敗或成績不理想、學習負擔重、升學壓力、預期的評選(三好學生)落空、家庭經濟困難。
說明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中學生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他們背負著父母的希望和老師的期望。這種局面使中學生疲于應付,心理極度緊張,造成他們產生不同程度地心理障礙。
人際關系因子影響對學生壓力由大到小分別是被人誤會或錯怪、家庭給你施加學習壓力、當眾丟面子、與同學或好友發生糾紛、受人歧視冷遇。
一方面說明中學生正處于自主意識增強,自尊心變強,但有很容易受到傷害,希望交流和友誼。另一方面由于各種原因有不能正確的處理處理人際關系。
受懲罰因子對學生影響由大到小分別是與人打架、遭父母打罵、家庭內部有矛盾、受批評或處分、轉學或休學、被罰款。
有此項調查發現在受懲罰等原因導致心理失衡中,校園暴力事件居于首位,我們面臨的防止校園暴力事件任務還很迫切。而且家庭暴力事件和家庭矛盾仍然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很大,需要家校合作為孩子提供一個健康的心理環境。
喪失因子對學生影響由大到小分別是被盜或丟失東西、親友患急重病、親友死亡。
喪失因子對學生良好的心理也會產生影響,特別是農村中學,一些學生由于受家長的影響,愛占小便宜,小偷小摸時有發生。親友患急重病和親友死亡所占的比重小的多。
健康適應因子對學生影響由大到小是:生活規律(飲食、休息)等明顯變化、其它的挫折事件、長期遠離家人不能團聚、本人患急重病。
在縣城中學學生早晨6點到校,晚上上晚自習到9點,仍然普遍存在。依然需要引起重視。
1.學校應高度重視,提供全面保障。調動學校各個方面的力量,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2.老師應高度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學工作中。營造良好的師生之間的關系,彌補因喪失因子導致的心理問題學生心中的那份殘缺的愛。
3.家庭也要對孩子做到正確的引導使孩子身心全面發展,注重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4.社會應該營造一個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環境。為青少年的成長建立一個全社會的“保護網”,還青少年一個潔凈的生活空間。
1.建立心理咨詢室,建立學生心理檔案,跟蹤學生心理變化,及時矯正學生的心理偏差。進行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增進學生對健康心理的認識。
2.根據中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以往對危機事件所表現出來的共性特征進行綜合研究,依此建立危機評估的指標體系。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正確融洽的處理師生和同學關系,培養良好的集體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
1.每位教師在上課時都應該時刻記得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善于觀察學生情緒變化,誘發其良好情緒;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創造生動活潑的教育教學環境;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抓住教育契機給予不同方式的贊許,鼓勵他們進取。
2.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培養健康情緒,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要充分利用各種科技文化活動、藝術活動、體育活動、學習名人的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教育,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拓寬學生的視野,磨礪學生的意識,讓學生經風雨見世面,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上面是我的粗淺的看法,期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我們共同探討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途徑。為孩子們撐起一片心靈的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