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樑
(南京市南外附屬幼兒園,江蘇 南京210046)
幼兒年齡尚幼,且活潑好動,對任何事物充滿好奇感,積極參與各類戶外活動[1]。戶外活動在安全方面的問題屬于幼兒園管理的重點,部分幼兒園為了能夠避免安全事故的產生,通常會選擇減少戶外活動或不開展,這樣會限制幼兒創造、想象以及探索能力的養成,并不利于幼兒欲望的滿足,阻礙了其身心的健康發展。
要想有效的防止安全問題的產生,并鍛煉幼兒身體,使之感受戶外活動所包含的樂趣,戶外活動的環境極其的關鍵[2]。比如,在開展轉呼啦圈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在較為寬闊的場地中進行,以便于幼兒能夠更好的進行活動。如果活動范圍較為狹窄,幼兒就有可能出現相互碰撞的情況,進而威脅其人身安全。亦或者是在開展平衡木活動的過程中,因為幼兒經常會出現跌落平衡木的情況,所以教師需向幼兒提供能夠進行防護的道具,如鋪設柔軟的地面,以便于當幼兒從平衡木跌落時可以起到防護作用,減輕幼兒在意外事故當中所受到的傷害。并且,適當的戶外活動環境除了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戶外活動的樂趣之外,還能夠讓幼兒的人身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這對于保證戶外活動的質量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方圓”則是良好的行為習慣與常規[3]。如果教師與幼兒之間未形成良好的活動常規極易造成幼兒出現意外傷害事件。相比于其他活動來講,戶外活動場地廣,活動形式多樣,但是影響因素較多,再加上自控能力的不足,導致戶外運動比較混亂,極易產生各種意外事件。為了能夠有效保障幼兒的生命安全,幼兒教師應高度重視班級常規的制定與宣傳。例如,晨間體育鍛煉運動中,每天早上教師都會帶領幼兒到操場上開展晨間體育鍛煉活動。鍛煉時,優美的音樂會引導幼兒外出運動的具體時間,而教師應提前幾分鐘達到活動場地,同幼兒一邊做、一邊交流,成,并組織幼兒做好熱身活動,只有這樣充分熱身的幼兒可更好地開展早操活動。運動過程中,教師應參與其中,仔細觀察,并積極運動,并做到心中有數。另外,教師善于利用手勢與指令,引導幼兒做出正確、及時的反應,這樣的常規才能夠有效保障戶外運動的安全。
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戶外活動時,常常會使用一些活動設施,有些設施可能使用時間過長,隱藏著不少安全問題,在進行課外活動之前,教師在自己檢查運動設施安全的同時,也可以引導幼兒了解運動設施的安全隱患,培養幼兒檢查運動器材安全性的良好習慣。例如: 在老師的帶領下分別檢查滑梯、平衡木、攀登架、攀巖墻等大型運動器械的完好情況,如固定的螺絲是否松動或脫落; 平衡木的支架是否完全打開; 平衡木擺放是否平穩; 攀登的繩網是否纏繞或斷裂; 攀登架部件是否開焊; 滑梯和攀登架的下面是否有地墊等,并記錄在設計好的統計表上。
在戶外活動安排方面,幼兒園應考慮到幼兒年齡特征。不同年齡段幼兒身體發育不同,相比于年齡較小的幼兒,年齡稍大的幼兒體魄更強健,所以戶外活動選擇更多。選取強度適中的戶外活動可有效預防安全事件,而且有利于增強自身體魄。例如,對于三歲幼兒而言,教師可組織開展跳房子、小兔跳、跳圈等簡單操作的戶外活動,這些活動有利于提高幼兒彈跳能力、身體協調能力。對于四歲幼兒而言,相比于三歲孩子,其身體平衡能力更好。所以可選擇跳房子、踢毽子等戶外活動,從而有利于鍛煉幼兒彈跳力與平衡力。對于五到六歲幼兒,其對跳躍、奔跑等強度更大的動作興趣更強烈,所以教師應基于這一特征,制定出滿足這一時期幼兒身體素質發展的需求,例如,小兔拔蘿卜、丟手絹等趣味足足的活動。
綜上所述,幼兒正處于身體發育的迅速,身體器官發育尚未完善,戶外活動的開展可有效增強器官、系統相關生理機能的發展。但是,戶外體育活動因自身特征,是幼兒園安全事件頻發的主要環節[4]。在保證活動量的前提下,怎樣保障幼兒安全,需我們從各個細節著手,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