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心樂
摘要: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的發展對大學生整體領導力水平有了更高要求。而大學生群體對學校領導力教育滿意度偏低,信息時代娛樂化生活方式與大學教育管理滯后已成為阻礙大學生領導力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提升大學生領導力要立足于世情、國情、校情的變化,動員社會各界的積極因素。
關鍵詞:新時代;領導力;大學生;培養
當今中國的社會矛盾和發展主題已發生了深刻變化。要實現經濟發展從“汗水”驅動型增長向創新驅動型增長關鍵在于青年后備軍的領導力;“一帶一路”等中國主動走向世界的戰略發展要求青年群體具備全球領導力和世界競爭力;滿足國內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間的矛盾,亦是當代大學生將來的社會責任。繼往開來的新時代呼喚學術界對大學生領導力提升的關注。
一、領導力不足: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能力短板
(一)大學生領導力發展需與時俱進
美國對大學生領導力教育早有研究,其中基于價值的大學生領導力發展模型較具影響力。該模型強調個體以改變為核心價值,包括了自我認知、一致性、承諾;團體以公民責任為價值主體,包括社會價值、合作、公共目標、以禮相爭。同時,領導力是以合作取向致力為他人和社會帶來改變,以價值為基礎、所有學生都是潛在的領導者,并且領導力的培養應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進而促進積極的社會改變。因較早注重大學生領導力教育也促進美國綜合國力處世界領先水平。隨著一系列對外戰略目標深入推進及我國國內發展各領域、區域、群體不平衡的現實說明,傳承歷史進步的動力在于大學生領導力水平提高。迎接挑戰與機遇的未來,領導力更是社會成員的變革力,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合力,是體現在國民素質中的軟實力。只有在大學時代打好基礎,才能推進社會發展,保障國家繁榮富強。
(二)社會需求與現實水平差距明顯
根據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7)調查結果顯示:第一代大學生在大學期間,主動性學習能力、社交性人際互動表現不足,在擴展性和研究相關性兩種高影響力教育活動上參與不足,感知到的溝通和領導力收獲較低。從現實需求看,BOSS網與看準網抽樣調查得出2016年應屆生就業競爭力報告顯示:不斷更新知識儲備成為職業發展關鍵,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和獨立思考能力是企業招聘應屆生尤為關注的三項能力。另外七項分別是:抗壓能力、執行力、團隊協作、善于溝通、應變力、自信心和踏實。技能高配、競爭激烈時代的職場文化映射出對人才領導力提升的要求,所以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相當緊迫。教育發展報告與職場需求的人才素質對比可以發現大學生的專業知識、主動學習能力與合作能力不足,領導力培養沒有得到學校重視,大學生綜合素質及領導力水平與社會需要、職場要求相去甚遠,當代大學生領導力整體水平不容樂觀。
二、阻礙大學生領導力發展的因素分析
社會開放與信息技術發展更容易使大學生群體在不同文化的交融與碰撞中迷失、迷茫與墮落。立足當下大學教育、社會環境以及世界發展趨勢,可以看出阻礙其領導力發展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一)大學生娛樂校園時光
當下“90”后已成為青年大學的主體。在寬松自由的大學環境里,“90”后大學生對各種虛擬電子游戲的熱捧使其身心受到嚴重摧殘,其具體表現如下:1.癡迷網絡游戲,生活空虛化。2016年發布的《青少年網絡游戲安全指數報告(下)》對不同年齡段上網頻率的調查顯示:大學生經常上網者竟占87.3%。上網行為中選擇“網絡游戲為最消耗時間的活動”的大學生的占比最大,為44%,小學生為11.7%,中學生為17.2%??梢?,在大學,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把網絡游戲當成了自己最主要的網絡行為。“為了逃避現實,追求虛擬世界的刺激和成就感”而玩網游的大學生高達95.9%。這表明,在大學生群體中更多人以網絡游戲放縱自我,沒有重視自己綜合素質提升與領導力培養。2.缺乏健康觀念與生活自控力。中國高校傳媒聯盟調查結果顯示,在“您熬夜的原因”問題中,74%的受訪大學生選擇“玩手機”,35.7%的受訪大學生表示“習慣,晚睡強迫癥”。娛樂化的生活方式牽扯了大學生太多精力,“除了體育課,仍有運動習慣的大學生僅有8%”。
(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滯后
高等教育應該作為時代發展的引領,而當下的高等教育依然落后,缺乏應對變化的靈活性與前瞻性,具體表現有以下幾點。
第一、教育考評短視、功利。以就業率為主導的考評標準扭曲了大學教育目的和宗旨,導致大學生只注重滿足個人生活需要能力的培養,忽視對他人和社會承擔責任能力與高尚人格的培養。第二、教師考評體系重科研、輕教育。偏重科研雖能激勵教師提高學術水平,卻忽視了對學生獨立求知方法與能力的培養,缺少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鍛煉。第三、對應試教育路徑依賴。據《中國式教育:改變或被改變》調查顯示:僅有1.1%的在校大學生為學業忙碌,28.7%的學生認為教學效果差,沒有學到東西;27.8%的學生認為課程乏味,脫離實際;20.5%的學生認為教學內容陳舊,信息量太少,90%以上的大學生都有逃過課??梢姶髮W生普遍對學校設置的課程滿意度低,教師授課方式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引導力,導致學生只側重死記硬背,對學過的知識缺乏深入思考、融會貫通。對傳統應試教育路徑依賴下培養的大學生仍高分低能,領導力并沒得到鍛煉。第四、小、中、大整個學校教育過程缺乏領導力教育的連續性。小學、中學與大學教師間缺乏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交流,導致整個教育過程忽視了學生領導力的培養。另外,學校片面認為領導力教育僅是對特定學生干部,大學生領導力的通識教育并不普及。
(三)社會發展的負面因素阻礙
改革開放至今,傳統的家庭結構在社會轉型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家庭教育逐漸失去了對大學生成長的引導功能。具體表現在:家庭的碎片化不利于孩子健康個性的養成。人口的流動造成的家庭碎片化導致流動兒童及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較低,很多與父母長期分離,缺乏父母的言傳身教的大學生在隔代關愛的寵溺中阻礙了他們在大學里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獨生子女性格依賴,家庭引導不到位?!?0后”大學生獨生子女較多,更深更細的家庭關愛導致他們心理與行為上較差的獨立能力已是他們領導力培養的后天缺陷;區域資源分布不平衡,大學生領導力發展整體失衡。經濟發展的地域差距導致城市的教育資源優于農村、東部的教育資源優于西部使得來自城市的大學生領導力水平高于來自農村大學生,來自東部的大學生領導力水平高于來自西部的大學生。大學生領導力水平整體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征已非常明顯。
三、提升當代大學生領導力的對策
美國政治學家約瑟夫·奈在《硬權力與軟權力》中通過對比不同時間的不同國家崛起發現:增強“軟實力”對于當今的國際權力構建而言更加重要。政治學研究表明,領導力是所有人類組織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當今世界的領導力是綜合實力。在綜合素質當中軟實力才是領導力的根本。21世紀中國崛起的軟實力在于人才的培養,提高大學生領導力,除了社會各界的支持,要率先推動高等教育變革。
(一)創新高等教育辦學理念
《全國教育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中提出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社會轉型發展倒逼大學教育理念變革。第一、大學教育理念應與時俱進。高等教育應當把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作為價值依據、認清中國經濟當下轉型態勢與區域發展定位的現實依據,明確學校的辦學定位,樹立辦學特色,增加內在吸引力的同時倡導和諧教育、個性化教育、體現時代價值的教育。第二、高等教育改革應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改革高等教育應從關注課程的“學術性”到重視課程的“社會性”,從“以學科為中心”向“以學習者為中心”轉變,從“知識體系”向“多元能力”轉變。第三、正確認識領導力教育。要先破除認為領導力教育是對特定人、特定職位的狹隘理解,認識到對大學生進行領導力教育已經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的使命,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二)提升學校管理者的領導力
教育管理者應是教師的教師。管理者的領導力也代表學校的競爭力。學校領導層唯有充分發揮其領導力,才能引領老師的成長,才能帶領學校在新時代的競爭和挑戰中迎風破浪,走向輝煌。
領導者要成為自覺的學習者。首先、明確職業自覺性和專業發展要求,擠出時間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與基本技能,而且還要具備溝通藝術和人力資源開發等能力,把先進的辦學理念內化為支配行為的自覺習慣。另外,多與兄弟院校合作,加強校校聯系,學習先進管理經驗。第二、善于反思與總結。沒有行動后的思考,沒有對實踐的反思,學校管理者難以自主發展,提高領導力也就是一句空話,認真、持續地總結辦學經驗,反思以往的工作,敢于批判、否定自己才可能在新的平臺上實現自我超越。第三、校長應提出愿景,建立領導團隊。首先,校長需要發現主題并思考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挖掘本校與眾不同之處,在先進教育思想指導下校長應根據學校實情,領導教師發揮智慧與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制定本校的長、中、短期發展規劃并融合好組織愿景和個人愿景,形成學校共同的教育愿景。其次,以學校愿景培養領導型教師。提高教師的教育質量,將教師的領導力運用于課堂、學校和社會中,從整體上增強學生的領導力。第三、校長應簡政放權,營造良好的領導體制。這要求校長簡政放權,采用分工明晰、權職分明的權力制衡配置來減少領導班子的負面摩擦力,避免侵權越權、扯皮推諉,讓全校師生參與學校教育的決策、計劃、組織,構建民主、動態、立體、互動、人本的領導體制來推動學校全體師生的全面發展。
(三)轉變教學方式
大學生的領導力是多元的,教師要培養大學生的領導力應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方式。首先,樹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和而不同”的觀念。尊重學生的獨特性,鼓勵個性發展。其次,改變灌輸式教育模式。通過啟發式教育,培養大學生思辨能力。再者,開展對話的課堂模式。探索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教育方法,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思考的過程中提升智慧。最后,不同教育層次間教師應相互學習交流。學生領導力的培養是個探索的過程,只有不同教育層次間做好鋪墊,才能為大學生領導力及綜合素質的提升打好基礎。
(四)拓寬資源配置視野,爭取外部支持
學校應為大學生領導力的培養提供更多的資源配置,創造更多實踐機會。首先,爭取社會優勢資源。校領導者應廣開言路,鼓勵校外專家人士對學校各種工作提出批評建議,協調好與地方政府部門、上級行政部門、教育行政部門的關系,積極主動向上級部門提供學校信息,主動了解上級工作部署,在雙向信息溝通中為學校爭取更多發展機會。其次,發揮家、校、社區合力。使家長成為學校領導的“智囊團”,成立“家長教育委員會”,調動家庭力量,廣泛征集學校建設的意見。尋找與社區合作的渠道,或通過企業、第三方組織的合作為大學生帶來更多實踐途徑。再者,爭取政府的合作。政府可通過多元的發展策略吸引人才,開發出更多振興鄉村的項目,建立可持續化的城鄉人才交流通道。在與學校的合作中帶動基層發展的自我造血功能,為資源流失的鄉村建立在人才、資源、技術上建立有機的回流機制。通過這些舉措,大學生才能不斷修煉自身的才智、毅力,鍛造出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在與社會的廣泛互動中培養出卓越的領導力。
整個中國的近代史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少年強、青年強則中國強。我國青年大學生的領導力水平日益成為影響未來中國乘風破浪的壓艙石,而大學生領導力的培養不是針對個別學生的培養,而是對大學生整體的領導力關注。新時代不僅是全球化時代,更是中國以前所未有的姿態擁抱世界發展的時代,大學生全球領導力的培養是時代所趨,仍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陶思亮.美國高校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的歷史考察[J].當代青年研究,2011(06).
[2]孫建輝.教育現代化的立與破——《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7)》發布研討會觀點采擷[J].中國教師,2017(05).
[3]大燕網.BOSS直聘 《2016年應屆生就業競爭力報告:專業與技能》[EB/OL].http://bj.jjj.qq.com/a/20161014/029719.html,2018-03-06.
[4]用戶研究.調查顯示經常上網的大學生占絕大部分比全達87.3%[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527225.html,2018-03-06.
[5]生活數據.中國高校傳媒聯盟:2017年中國大學生23點之前就寢比例僅為21%[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573703.html,2018-03-06.
[6]生活數據.調查顯示僅1%在校大學生忙學習 9成以上有過逃課[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133038.html,2018-03-06.
[7]陶思亮.中國大學生領導力實踐行為研究——基于全國17所高校1898名大學生的調查[J].領導科學論壇(理論),2013(12).
[8]約瑟夫·奈.《硬權力與軟權力》[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9]國務院.教育部關于印發《全國教育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1/content_1907090.htm,2018-03-06.
(作者單位:江蘇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