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
[摘要] 目的 探討應用布地奈德混懸液是否對早產兒BPD發生率產生影響,以及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方法 方便選取該院新生兒科于2014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7例早產兒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研究組(43例)和對照組(44例)。對照組患兒給予吸氧、營養支持、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替代等常規療法,必要時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研究組患兒采用常規療法+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治療,比較兩組患兒BPD發生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研究組患兒有6例發生BPD,發病率為13.95%,對照組患者有18例發生BPD,發病率為40.91%,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26,P<0.05),且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16.28% vs 15.91%),(χ2=0.000,P>0.05)。結論 應用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吸入可降低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的發生率,可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且未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
[關鍵詞] 布地奈德混懸液;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預防效果;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 R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7(c)-0115-03
Effect of Budesonide Suspension on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in Preterm Infants
JIN La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onghe Prefecture, Mengzi, Yunnan Province, 66119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application of budesonide suspension affects the incidence of BPD in premature infants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Methods 87 preterm infant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in the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4 to December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 and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43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44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herapy such as oxygen inhalation, nutritional support, and replacement of alveolar surfactant, and if necessary antibiotics were used to treat the infection.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plus budesonide suspension nebulization. The incidence of BPD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ere 6 cases of BPD in the study group, the incidence rate was 13.95%. In the control group, 18 cases had BPD. The incidence rate was 40.91%).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χ2=4.526,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both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ly abnormal (16.28% vs 15.91%),(χ2=0.000, P>0.05). Conclusion Inhalation of budesonide suspens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in preterm infants, which may play a preventive role and does not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 Budesonide suspension; Premature infants;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Preventive effect; Adverse reactions
隨著圍產科學及新生兒病房監護設備的更新,以及護理水平提升,早產兒存活率不斷提高,與此同時,早產兒因其本身由于發育時間不足而出現的相關并發癥如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發生率也在逐漸增多,胎齡越短、體重越小者越易出現,目前已成為新生兒科重癥監護室重點疾病之一。在BPD的病情進程中,炎性反應是十分重要的一環,早產兒在出生之后,通常會接受高濃度氧氣、機械通氣等輔助呼吸,容易造成氣壓傷,此時很可能會觸發血管內的炎性因子瀑布反應,導致早產兒出現肺血管及間質損傷[1]。且發生BPD的患兒更容易并發新生兒呼吸窘迫,并且可能進一步導致神經系統發育障礙、生長發育遲緩等,預后極差[1]。因此預防新生兒BPD的發生率,提高遠期生命質量,意義重大。迄今為止,國際上曾用過的防治BPD的方法主要包括氧療、激素治療、抗生素治療、支氣管擴張劑治療、肺泡表面活性物質(PS)替代治療等,其中抗生素抗炎治療由于副反應嚴重,通常不會采用。目前有研究顯示[2],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吸入可降低BPD發生率,此方法在國內應用較少。因此該研究方便選取2014年9月—2016年12月該院新生兒科收治的87例早產兒,觀察應用布地奈德混懸液是否對早產兒BPD發生率產生影響,并進行了統計學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新生兒科收治的87例早產兒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43例,其中男患兒20例,女患兒23例,胎齡27~34周,平均胎齡(30±3.57)周,體質量1.02~1.76 kg,平均(1.47±0.33)kg,使用有創呼吸支持的10例。對照組共44例,其中男患兒24例,女患兒20例,胎齡27~35周,平均胎齡(31±3.87)周,體質量1.13~1.90 kg,平均(1.52±0.35)kg,使用有創呼吸支持的11例。兩組患兒在性別、胎齡、體重、病情嚴重程度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孕周<36周、產檢無先天性心臟病。排除標準:觀察過程中治療中斷、自動離院者、合并除BPD外的其他嚴重并發癥死亡者。該研究中所有患兒監護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該研究已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呼吸支持、營養支持、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替代等常規療法,必要時使用抗生素抗感染。研究組患兒采用對照組常規療法+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治療。具體用法:布地奈德混懸液(批號:H20140479)500 mg+1 mL生理鹽水,混合后注入霧化吸入器中,用空氣壓縮泵驅動霧化。霧化治療吸入速度5~8 L/min,吸入時間10~15 min。未使用有創呼吸機的患兒,從生后第3天開始,使用有創呼吸機的患兒從撤除有創呼吸機開始,4~6次/d,連續14 d。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治療后出生至成功離氧需要的天數,計算兩組BPD發生率,以及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BPD診斷標準為:①患兒氧依賴持續至出生后28 d以上;②氧依賴在出生胎齡小于32周的患兒持續至矯正胎齡36周以上。
1.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BPD發生率
研究組發生6例BPD(13.95%),對照組18例BPD(40.91%)(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該研究中患兒出現的不良反應主要為上呼吸道感染、嘔吐、皮疹。研究組中患兒共7例(16.28%)出現不良反應,對照組患者共7例(15.91%)出現不良反應,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是早產兒最容易發生的呼吸道并發癥之一,出生體重低于1.25千克的早產兒,BPD發生率高達50%,而體質量高于1.5 kg時BPD發生率僅為5%,因此出生時體質量小于1.5 kg是發生BPD的危險因素[1]。BPD的通常是早產兒在高濃度氧和機械輔助通氣時發生,不過對于早產兒,臨床上又常需將其置于該種環境下來度過出生后危險期,如此便形成了惡性循環。由于早產兒發育尚不完全,處于此種環境中極易發生氣管和肺泡損傷,容易并發感染[3]。從胎齡角度分析,胎齡32周至出生后8周是肺泡成熟的關鍵時期,如在此時受到不良刺激,則很可能導致肺泡發育變慢甚至停止,發生BPD。目前對于早產兒 BPD 的治療主要采取吸氧、糖皮質激素治療、利尿劑、營養支持,臨床上多采用糖皮質激素來抑制疾病進程中的炎性反應,激發PS的分泌,從而改善患兒的通氣功能。在上世紀末,有研究顯示[4],新生兒出生后早期應用地塞米松后,幼兒發生神經發育障礙者增多,因此糖皮質激素曾一度被取消使用。近年來,隨著新型糖皮質激素的出現,吸人糖皮質激素不會引起全身反應的理論出現[5-6],新生兒學科領域對糖皮質激素的應用又有了新的變化,其中最典型的吸入性糖皮質激素,即布地奈德混懸液,可廣泛應用于各年齡階段兒童,且安全、有效。
該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BPD的發生率較對照組顯著下降(13.95% vs 40.91%)。布地奈德其抗炎效應穩定且強效,能促進呼吸道血管的平滑肌收縮,有效控制炎性物質滲出,減少分泌物,該結果與林云等人[7]研究結果相似(4.44% vs 22.22%, P<0.05)。說明該藥物可以明顯改善早產兒出生后早期的身體素質及營養狀況,能使患兒較早的進入正常嬰兒的生長發育狀態,縮短住院天數,提高了早產兒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減輕經濟負擔,是一種容易實現的、療效確切的治療方式。
同時加用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吸入的患兒,其上呼吸道感染、嘔吐及皮疹的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16.28% vs 15.91%, P>0.05),結果與梁藝耀等[8]研究一致(10.33% vs 11.78%, P>0.05),可見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吸入不良反應輕微,可安全使用。
綜上所述,應用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吸入可降低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的發生率,可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且不良反應輕微,可安全使用,值得向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柯華,李占魁. 不同劑型布地奈德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療效的比較[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 2016, 18(5): 400-404.
[2] 劉靜,萬俊. 布地奈德肺表面活性物質氣管內滴入對早產兒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3, 42(10下半月): 565-566.
[3] 梁明,郭剛智. 布地奈德混懸液治療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的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7, 33(14): 60-61.
[4] 劉金紅. 布地奈德、肺表面活性物質氣管內滴入防治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J].中國衛生產業,2014(11):70-71.
[5] 鄧黎靜,彭華保,龔曉琴. 布地奈德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重癥呼吸窘迫綜合征對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的影響[J].中華新生兒科雜志:中英文,2017, 32(5): 361-364.
[6] 蘇衡. 布地奈德混懸液氧驅霧化吸入防治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的臨床效果[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6(14): 2128-2130.
[7] 李紅霞.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治療對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率的臨床分析[J].母嬰世界,2016(11):23,29.
[8] 梁藝耀, 吳文旭.布地奈德混懸液預防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的臨床觀察[J]. 黑龍江醫藥, 2017(1):123-125.
(收稿日期:2018-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