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莉
[摘要] 為了有效協助臨床對嬰兒肝炎予以早期診斷和治療,要對其病因進行集中分析和研究,結合臨床分析配以不同的診斷、檢測資料,從而整合相關治療方法,梳理臨床診斷的思路和治療機理,一定程度上協助臨床醫生優化治療效果。該文對嬰兒肝炎綜合征的病因、診斷及最新治療方式進行了集中闡釋,以供參考。
[關鍵詞] 嬰兒肝炎綜合征;病因;診斷;治療
[中圖分類號] R725.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7(c)-0190-03
Etiology, Diagnosis and Latest Treatment Perspective of 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
KONG Li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onghe Prefecture, Mengzi, Yunnan Province, 661199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assist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patitis,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causes of the disease, and combine clinical analysis with different diagnostic and testing data to integrate relevant treatment methods, and comb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ideas and treatment mechanism, to a certain extent, assist clinicians in optimizing treatment outcome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etiology, diagnosis and latest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Baby hepatitis syndrome; Etiology; Diagnosis; Treatment
在臨床診療體系中,嬰兒肝炎綜合征的發生幾率較高,是以黃疸、病理性肝臟體征和肝功能異常等為特征的臨床癥候群,由于其并發癥較多,因此,要梳理病因需要結合不同因素,且病癥的預后情況差異性較大,若是預后不合理,會導致嬰兒罹患肝昏迷、肝腎綜合征甚至死亡。基于此,研究嬰兒肝炎綜合征的病因和診斷機制勢在必行。
1 嬰兒肝炎綜合征病因
在嬰兒肝炎綜合征病因的研究方面,不同專家為了深度探究其發病機理,都進行了較為精細化的臨床觀察和分析。朱磊等[1]研究人員選擇76例嬰兒肝炎綜合征患者進行研究,并且將其分為常規組和熊去氧膽酸治療組,深度分析病因的同時,著重了解了熊去氧膽酸對血清總膽紅素、谷丙轉氨酶以及總膽汁酸等含量的影響,得出相應的治療方案。另外,為了有效驗證B超介導肝活檢病理檢查的效用,龍梅等[2]學者也對50例嬰兒肝炎綜合征患兒進行了對照分析,在分析病因的基礎上,有效判定了具體的治療方案。由于嬰兒肝炎綜合征的病因十分復雜,所以,只能推斷出部分占比較高的影響因素,其中,CMV肝炎是較為關鍵的致病因素。另外,先天性膽道閉鎖、先天性遺傳代謝性疾病等也十分常見。也就是說,病毒引起的嬰兒肝炎綜合征以及患兒先天缺陷引起的疾病幾率較為相似。除此之外,藥物、新生兒胃腸外營養相關性膽汁淤積、肝臟腫瘤、組織細胞增生癥、自身免疫性肝病也是部分病因。綜上所述,要想從根本上有效治療嬰兒肝炎綜合征,就要確保病因分析的準確性。
新生嬰兒肝炎綜合征起病都會在滿月之內出現,因此,其感染的原因中病毒引起的比重較大,除了CMV外,乙肝病毒、EB病毒、皰疹病毒、風疹病毒以及單純皰疹病毒等都是引起嬰兒肝炎綜合征的原因。除此之外,遺傳性代謝缺陷中糖代謝障礙、氨基酸代謝障礙、脂類代謝障礙以及其他代謝異常也較為常見。若是嬰兒肝內膽管本身存在發育不良的問題,也是導致嬰兒肝炎綜合征的原因。綜上所述,要想進一步判定其發病原因進行治療,就要對具體病癥表現進行針對性診斷處理,從而有效分析相關問題。
2 嬰兒肝炎綜合征臨床表現
2.1 臨床類型
要想對嬰兒肝炎綜合征進行集中診斷,就要對其發病狀態和臨床表現予以關注,但凡是在嬰兒期發病,且嬰兒表現出黃疸、病理性肝臟體征以及血清丙氨酸轉氨酶指數嚴重增高等,就能基本對嬰兒肝炎綜合征進行診斷,結合患兒的實際情況,有效對具體的臨床表現類型予以推斷。在實際診斷過程中,由于病因較為復雜,治療和預后都要和病因相連,因此,病因判定過程要收集大量的流行性醫學資料,且針對其臨床特點進行分析[3]。
①肝炎型胃腸道癥狀。這類患兒往往表現出納差、惡心、嘔吐以及大便色澤偏黃等特征,黃疸會從輕度到中度,肝臟也會出現腫大。一部分患兒還會出現急性重癥以及亞急性重癥肝炎的問題。若是黃疸進行性加重,則患兒會出現明顯的精神癥狀,多個系統功能衰竭。結合病情表現形式就能有效判定病程,從而建立針對性治療方案[4]。
②淤膽型黃疸顏色加深癥狀,這類患兒的病情持續時間比較持久,大便呈現出淺黃色或者是白陶土色,肝臟也會出現進行性腫大,甚至從中度到重度堅硬,由于淤膽問題,會導致十二指腸的膽汁數量明顯減少,也會出現脂溶性維生素吸收障礙等問題,病情繼續惡化會造成膽汁性肝硬化[5-6]。
2.2 鑒別診斷
在實際診斷工作開始后,要將其和先天性肝外膽道閉鎖癥進行對比分析和鑒別,早期的系統化鑒別診斷對肝外膽道閉鎖癥的治療效果較好,也能有效避免不對癥的手術造成患兒的病情加重。肝外膽道閉鎖癥的主要表現也是進行性黃疸加深,排便呈現出灰白色,其肝臟也會產生進行性腫大,盡管早期肝臟的功能都屬于正常狀態,但是一段時間后會出現異常,尤其是在患兒3~4個月之間,膽汁性肝硬化會隨之出現[7]。結合其不同的臨床表現進行集中鑒別診斷,從而保證治療方案的貼合程度[8]。
(1)要對血清膽紅素數值進行分析,嬰兒肝炎綜合征的患兒膽紅素數值會出現動態化變化,且變化頻率和患兒病程以及病情波動相關。但是,肝外膽道閉鎖癥患兒會持續升高,且直接膽紅素數值升高的最為明顯和突出。
(2)要對十二指腸液和膽紅素進行動態化分析,嬰兒肝炎綜合征的患兒會出現4種狀態[9]。①典型的黃色,說明膽紅素出現了升高。②淡黃色,說明膽紅素濃度較低。③黃色和淺白色相間,說明膽紅素會出現變化。④白色液體,膽紅素缺失,在肝臟細胞炎癥減弱后會出現轉為黃色的跡象。而在肝外膽道閉鎖癥中,患兒的十二指腸液始終呈現出白色。
(3)要對膽囊的動態進行系統化分析,結合膽囊的大小進行超聲技術觀察,正常的嬰兒膽囊會隨著哺乳出現體積的變化,在哺乳前較小,而在哺乳過程中逐漸增大,然后變小,患有嬰兒肝炎綜合征的患兒膽囊依舊會出現上述變化,然而肝外膽道閉鎖癥的患兒并不會伴有膽囊的體積變化。
(4)要對部分患兒進行肝臟刺穿活組織檢查,患有嬰兒肝炎綜合征的患兒肝小葉的結構較為紊亂,并且,肝細胞也呈現出不同程度的點狀或者是片狀壞死性問題,其中,巨多核細胞數量較多,而膽小管的增生數量并不常見,不會出現較為嚴重的膽汁淤積。但是,在肝外膽道閉鎖癥患兒的活組織檢查中,其肝小葉的結構較為正常,肝細胞的壞死情況也并不是非常明顯,而膽小管的增生數量較多,膽汁淤積量大,甚至會出現膽栓問題,尤其是門管區域以及小葉周圍區域會出現水腫以及纖維化等問題。
2.3 特殊性診斷
在對嬰兒肝炎綜合征患兒進行診斷的過程中,也要進行一些特殊的檢查,從而保證病因分析的準確性以及治療手段的有效性。①要對肝功能進行集中的檢查,對血清膽紅素、血清丙氨酸轉氨酶的升高程度、血清y-谷氨酸轉肽酶等數據進行分析,若是膽汁淤積時這些數值出現升高,則表面和肝細胞損害程度相關聯。②若是半乳糖癥以及果糖不耐受癥等,則對患兒尿液還原物質和空腹血糖等進行分析。③若是利用影像學進行檢查,則需要對肝臟進行超聲、CT以及MRI檢查,從而有效判定肝內膽管的發育是否正常。
3 嬰兒肝炎綜合征護理方式
嬰兒肝炎綜合征由于病程較長,且預后效果差,加之患者本身年齡較小,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這就需要醫生結合實際情況建構針對性的護理方式,確保護理效果更加有效。
3.1 心理護理
在嬰兒肝炎綜合征治療過程中,家長常常出現消極治療情緒,對治療效果失去信心,這就需要醫生結合實際情況建立更加有效的心理護理工作,鼓勵家長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3.2 創設良好的護理環境
罹患嬰兒肝炎綜合征的患者本身抵抗力就較差,患兒交叉感染問題也常有發生,導致病情加重,這就需要護理工作有效預防交叉感染問題,積極落實系統化的隔離管控工作,維護護理效果的同時,提高最終的治療效果。
一方面,護理人員要每天利用消毒液對床頭以及座椅進行擦拭,保證床鋪的干凈和整潔,利用紫外線進行照射滅菌,積極踐行標準化管理工作,強化室內通風效果,維護環境管理水平,從而減少對患兒的刺激。另一方面,要有效維護病房內的秩序,減少家屬的恐慌感覺。而在休息時,要注意患兒的體位管理工作,確保其能臥床休息,從而提高肝功能恢復效果,有效增加肝血流量,一定程度上維護干細胞功能的恢復效果[10]。
3.3 優化飲食管理
針對嬰兒肝炎綜合征患者,要想從根本上提高護理效果和水平,就要對飲食管理工作予以重視,并且制定更加貼合患者實際情況的食譜。需要注意的是,患兒的肝功能本身存在損傷,不能食用一些難以消化的食物,這就需要在飲食管理方面進行統籌管理。①護理人員要和患者家屬建立及時性溝通,制定營養均衡且具有針對性的飲食計劃,在制定飲食計劃時,要合理性添加高熱量食物、高維生素食物以及容易消化的高蛋白質食物,確保其能有效提高患兒受損的肝功能。例如,添加一些豆類或者是奶制品。②對于一些飲食困難的患兒則要給予更多的關注,適當進行靜脈注射葡萄糖以保證營養的均衡性,其中,高滲葡糖糖溶液、氨基酸溶液等較為常見。③針對家長添加輔食予以指導,要從少到多,保證輔食以清淡為主。并且,要確保相關人員都能在用餐前及時洗手消毒,針對使用的餐具也要進行有效處理,若是患兒要進行母乳喂養,每次喂食完畢后都要清洗乳頭。
3.4 進行臨床專業護理
針對嬰兒肝炎綜合征患兒,護理人員要進行臨床專業化護理,并且及時觀察其臨床表現,針對疾病的發展和轉歸予以系統化分析,從而結合不同情況的患兒予以針對性護理工作。例如患兒出現黃疸,則皮膚會出現橘黃色,針對這類患兒,要避免其穿戴黃色衣服,否則會影響醫護人員判定患兒黃疸程度。
3.5 靜脈留置針
對于伴有黃疸的患兒,由于血管較難發現,并且患兒住院時間較長,要經常進行注射,因此,可以利用靜脈留置針,減少靜脈穿刺,從而有效保護患兒的血管。在這個過程中,不能應用淡肝素沖管,避免對患兒肝功能產生影響,要利用生理鹽水進行處理,提高護理效果,減少護理過程對患兒造成的影響[11]。
4 嬰兒肝炎綜合征最新治療觀點
嬰兒肝炎綜合征是一歲以下嬰兒(包括新生兒期)的肝功能損害性疾病,出現肝脾腫大,并且伴有黃疸等問題,出現該癥狀的原因較為復雜,為了有效提高治療效果,在判定具體病因的相關情況后,展開針對性的治療。常規化治療、病因治療、肝移植手術以及中醫治療等得到了廣泛的推廣。
4.1 常規化治療
根據癥狀及化驗結果,酌情使用熊去氧膽酸、消炎利膽片、茵梔黃利膽退黃。甘草酸類、還原型谷胱甘肽、促肝細胞生長素保肝。聯苯雙酯、雙環醇降酶。乳果糖、精氨酸降血氨。低蛋白者,靜注1 g/(kg·d)的白蛋白,1~2次。對于有出血傾向的患兒可使用維生素K或者是新鮮血漿進行靜注。另外,要保證營養供給能滿足治療要求,要適當補充脂溶性維生素,其中,維生素K要保證每2周靜注1次。
4.2 病因治療
要結合病因開展針對性治療。若是HCMV感染,在免疫正常個體,無癥狀或輕度癥狀性HCMV感染,不需抗病毒治療。更昔洛韋的主要應用指征:①有明顯HCMV性疾病如黃疸型或淤膽型肝炎、間質性肺炎、腦炎或視網膜脈絡膜炎;②移植后預防性用藥;③有中樞神經損害的先天性CMV感染患兒。使用更昔洛韋 5 mg/kg(靜滴1 h以上),2次/d,間隔12 h/次,療程一般在2~4周之間,施藥過程要對骨髓抑制問題進行有效判定和處理,注意監測血常規、肝腎功能等。
4.3 中醫輔助治療
在中醫中,虎杖性苦寒,能有效降瀉肝膽,并且也能一定程度上保證黃疸得以消退,是清熱利濕以及活血解毒的有效藥品,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可以作為首選。另外,茵陳自身具備清利肝膽郁熱的功效,而大黃能有效促進胰腺消化液和膽汁分泌,對于患兒能起到清熱利尿的功效,可以作為輔助性中醫藥品。清理瘀熱的丹參也是較好的輔助性中藥材料。利用這些藥品按照病因進行合理性使用,也能有效提供輔助性治療[12]。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對嬰兒肝炎綜合征治療的過程中,要充分分析病因,確保治療方式能貼合實際,完善病理學診斷機制和方式的同時,完善預后管理,從根本上提高治療的實際水平。
[參考文獻]
[1] 朱磊,朱俊嶺,鈕明楊,等.熊去氧膽酸對嬰兒肝炎綜合征炎癥細胞因子的影響[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5(6):1142-1144.
[2] 龍梅,朱莉,劉文莉,等.肝活檢病理檢查對嬰兒肝炎綜合征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6,28(19):1491-1493.
[3] 劉芳,羅丹,彭濤,等.嬰兒肝炎綜合征患兒血清高爾基體糖蛋白73表達的臨床意義[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7,32(7):520-523.
[4] 劉燕瓊,秦雪,彭契六,等.人巨細胞病毒感染與嬰兒肝炎綜合征及肝功能損害的相關性研究[J].重慶醫學,2015(36):4903-4905.
[5] 吳薇,黃志華,董永綏,等.肝組織病理學檢查在肝外膽道閉鎖與嬰兒肝炎綜合征鑒別診斷中的意義[J].臨床兒科雜志,2016,27(10):912-915.
[6] 梁嘉儀,吳莉莉,任杰,等.肝門部膽管聲像在鑒別嬰兒肝炎綜合征與膽道閉鎖中的應用價值[J].廣東醫學,2015(19):2976-2978.
[7] 王寶香,朱潤慶.嬰兒肝炎綜合征、膽道閉鎖、膽總管囊腫與巨細胞病毒感染的關系[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6,14(17):1745-1747.
[8] 趙瑞秋,管曉琴,許紅梅,等.組織學、血清學、尿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及尿沉渣中巨細胞包涵體檢測方法在診斷巨細胞病毒所致膽汁淤積型嬰兒肝炎綜合征作用的研究[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5,36(5):608-612.
[9] 姜爽爽,李士星,張鑫鑫,等.膽道閉鎖和嬰兒肝炎綜合征肝臟超聲實時組織彈性成像改變探討[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6,31(3):228-231.
[10] 趙瑞秋,管小琴,羅治國,等.重慶地區膽汁淤積型嬰兒肝炎綜合征病因研究[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5,35(10):1547-1549.
[11] SS Guddat,E Ehrlch,H Marein,et al."Fatal spontaneous subdural bleeding due to neonatal giant cell hepatitis: A rar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haken baby syndrome"[J].Forensic science, medicine, and pathology,2011,7(3):294-297.
[12] Guddat SS,Ehrlich E,Martin H,et al.Fatal spontaneous subdural bleeding due to neonatal giant cell hepatitis: a rar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haken baby syndrome[J].Forensic science, medicine, and pathology,2015,7(3):294-297.
(收稿日期:2018-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