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雨 張立威
摘 要:在社會高速發展帶動下,營林生產、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也逐漸成為了當今林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在營林發展中,不僅要實現生態、經濟效益的同步提升,還要對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要想取得理想的林業發展成果,就必須要對二者關系作出全面分析與協調。
關鍵詞:營林生產;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167
為了更好的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真正改善當今生態環境,針對林業管理、植樹造林工作,各級政府也給予了充分重視,并適當加大了投入力度。營林生產是促進林業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路徑,但面對可持續發展理念、開發之間存在的矛盾,怎樣實現林業生態、營林生產的協調發展,也是相關部分與各級政府應深入探究的重要內容。
1 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的關系分析
營林生產、林業生態在發展中一直都處于相互制約、矛盾,以及相輔相成的關系。作為林業部門現階段的重要生產活動,營林生產可以通過適當增加林木數量,促進其生態效益的不斷提升,以此來獲得理想的林業經濟。同時,在促進林業經濟穩定增長的同時,營林生產也能夠在某種程度生給林業生態穩定提供有力保障,為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在具體生產中,通常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經常會有人因經濟效益而忽視生態效益,因而,二者還存在著相互制約、矛盾的關系[1]。
2 實現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2.1 優化林業生產與經營方式
營林生產、林業生態之間之所以還會形成相互矛盾、相互制約的關系,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其經濟、生態利益一致未實現協調統一發展,在營林生產中,很多企業都會將經濟效益視為重點,進而在忽視林業生態效益的同時,給營林生產也帶來了一系列不利影響。為了上述問題能夠得到妥善解決,相關林業部門應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對現行是生產、經營管理模式做出不斷優化,真正實現林業經濟、生態效益的共同建設發展,促進林業工作人員管理意識的不斷增強,加強人員專業素養的培養與提升,積極引進更新穎、先進的管理模式,從而逐漸推動營林生產向集約化方向轉變。
2.2 優化林產品結構
要不斷優化引進具有較高經濟價值、易培植、成活率高以及對森林綠化具有優勢作用的林木品種,同時還要加大林產品的開發力度,并實現林產品的深加工,避免浪費林業資源。另外還要對林木品種進行優化配置,培育優質花卉園藝,這樣既可美化環境,又可陶冶人類的情操,從而加快林業旅游業的發展,并從中獲取一定的經濟收益。綜上可見,林業生產與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對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具有協調統一性。
2.3 適當加大資金與科技投入
在加強營林生產、林業生態建設中,通過適當增加資金、科技投入,不僅有助于林業經濟、生態效益的全面提升,也能夠進一步推動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尤其是在我國市場經濟高速發展背景下,暴露出了更多的生態問題,所以,為了能夠妥善處理市場經濟、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我國財政部門應結合實際情況,適當增加對營林生產的投入,為其各項工作的高效、有序落實提供有力保障。同時,林業部門還可以聘請專家,對營林管理、生產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做出全面研究,及時改正其中的缺陷,積極探索、嘗試更新穎的生產和管理方式,重視新型樹種的引進,運用更適合、科學的培養方法,大幅度提升樹種成活率,確保其可以快速生長[2]。
2.4 完善林業生產管理
生產管理是營林生產、實際運營管理中極為重要的工作內容,其可以為營林生產中經濟、環境效益的全面提升提供有力保障。就目前來講,我國營林生產大多都在沿用節約化的生產模式,連片式的林業種植就現代來講也較為普遍,這種模式雖然已經沿用了很多年,但由于生產模式自身存在很多不足,其在實際生產中的運用也引發了諸多問題,不利于林業經濟、生態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對此,應完善林木種子、幼苗的選用,不僅要對國家標準要求做出充分考慮,還要重視全新培育技術的科學引用,積極借鑒國外一些優秀的營林經驗;在充分保障林木質量的前提下,可以對林木種植結構做出恰當調整,以此來促進經濟、生態效益的同步提升。此外,針對林木實際管理來講,要結合林木幼苗具體生長情況、區域環境來做出科學完善的設計,以此來確保林木幼苗的每個生長時期都能夠獲得更科學、有效的管理,促進其林木生產實用性、針對性的不斷增強[3]。
3 結語
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以及自然環境不斷惡化的背景下,各級政府與廣大人民群眾都充分認識到了實現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其中林業作為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在新時期,必須要重視、把握好營林生產、林業生態之間的關系,通過科學協調來全面提升林業經濟、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1]于書禮.探討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J].科技創新導報,2014(19):208.
[2]時德明,薛維梅,李秀環,等.淺談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J].農民致富之友,2015(24):155,181.
[3]劉博,崔麗萍,蔣承芙,等.試析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J].農民致富之友,2015(1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