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瑩
【摘 要】貝多芬聲樂套曲《致遠方的戀人》是古典主義時期的聲樂套曲,舒伯特的《美麗的磨坊女》和《冬之旅》是浪漫主義時期聲樂套曲的代表。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和異同的研究對鋼琴伴奏了解不同時期作品的風格把握有一個具體的了解有重要意義。本文旨在闡述貝多芬和舒伯特,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聲樂作品,以聲樂套曲為例,分析兩者鋼琴伴奏的不同,從而對聲樂套曲的伴奏不同時期,不同作曲家,不同意境的掌控。
【關(guān)鍵詞】異同;感情基調(diào);情感表達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4-0060-01
一、貝多芬與舒伯特生平
貝多芬生于1770年,逝世于1827年,是德國舉足輕重的大音樂家,他創(chuàng)作一系列的音樂作品,父親是宮廷樂師,不過因為貝多芬父親的生活有點放縱,喜歡喝酒,他的母親早早的離開了世界,貝多芬缺少母愛的滋養(yǎng),而父親的嚴厲管教讓貝多芬很苦惱。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將來有一天能夠功成名就,他的父親每天都苛刻的要求貝多芬拼命的練琴。這種壓力讓貝多芬從小養(yǎng)成了不怕壓力的精神。在父親的耳光下,他的堅毅性格也漸漸的打磨成型。
貝多芬的音樂作品透露出的就是對命運的反抗,不怕困難的阻擋只怕自己投降。無論遇到什么,無論自己是什么樣的處境,挺直腰桿努力向前。
二、貝多芬《致遠方的戀人》鋼琴伴奏具體分析
《致遠方的戀人》第一首寫的是《我獨自坐在山坡眺望》,降E調(diào),人常說語言的結(jié)束就是音樂的開始,確實是如此,第一首描寫了主人公在山坡上欣賞風景,想起了自己的戀人,鋼琴伴奏在這里表現(xiàn)出了風景的勾勒,美妙的和弦襯托出來優(yōu)美的環(huán)境,讓人不禁感慨愛情的美好。第二首,描述了《遠處群山蒼茫》,主人公在山坡眺望,望見了遠處群山蒼茫一片,心中的惆悵不言而喻,在群山之中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但是就是在這群山之中,上天把人安排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又是如何的美好。同時這樣的環(huán)境映襯出自己內(nèi)心的意境,也為戀人在腦海中出現(xiàn)埋下了伏筆。第三首《藍天上飄著朵朵白云》描寫了天上的白云,本曲降A(chǔ)大調(diào)活潑的開始,帶出一種輕快活潑的情緒,好像小鳥一樣飛騰至天空,又想小溪在山間緩緩流淌,這樣的已經(jīng)正是對人物內(nèi)心的流露。第四首《小鳥帶我一起飛翔》描寫了小鳥的自由自在在空中飛翔,自由自在的小鳥引起了主人公內(nèi)心的遐想,同時也表達出了主人公想要化身小鳥,飛到戀人的身邊的迫切情感。本曲引用了降A(chǔ)大調(diào)二段曲的格式,鋼琴演奏要表現(xiàn)出急切的情緒,并在這種感情的基礎(chǔ)上保持人聲與鋼琴聲的統(tǒng)一融合,小鳥帶我去飛翔更表現(xiàn)出了戀人的迫切心情。第五首《春回大地》寫了春回大地萬物復(fù)蘇的情景,而此時此刻主人公卻看不到自己心愛的戀人。鋼琴的琴聲在烘托環(huán)境的優(yōu)美的同時也深深地蘊含著一種淡淡的哀思。良辰美景奈何天的無奈涌上心頭,鋼琴伴奏要把每一個和弦彈奏清楚,不要過多的運用踏板,更多的線條的勾勒要清晰而明顯。
三、舒伯特《冬之旅》鋼琴伴奏具體分析
《冬之旅》可謂是聲樂史上的一個豐碑,通篇24首歌曲,講述了流浪者遠離社會,流浪他鄉(xiāng)的一路見聞與內(nèi)心的洶涌澎湃。《冬之旅》是舒伯特最欣賞的藝術(shù)作品,而他的朋友一開始都難以理解這樣的作品,他的朋友們認為,如果這樣的作品能夠贏得大眾的喜歡是不可能的。因為舒伯特旋律生澀難懂,在這首套曲中都是不詳?shù)囊庀螅返慕新暎瑸貘f的飛旋,枯萎的老樹,人們的冷漠,還有瘋狂的風雪……再這樣一個環(huán)境之中人們怎么會有美的享受呢?而正是這樣的創(chuàng)作,使得舒伯特成功的開創(chuàng)了藝術(shù)歌曲的高峰。音樂從來不是嘩眾取寵的,他的教育意義和警醒意義更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舒伯特對于《冬之旅》的愛不釋手是出于內(nèi)心的,因為這是他內(nèi)心的表達。
《冬之旅》第一首《晚安》寫得是旅人告別了背棄他的愛人,不愿忍受生活上的壓力,其實這樣的離開對于雙方都是一種解脫。男方不用糾結(jié)于自身的缺陷和壓抑,而女方也不用糾結(jié)于自己的喜好和自己的方向。但是主人公的心是善良的細膩的,所以在最后離開的時候,他在門上刻下了“我親愛的人,晚安”的文字,舒伯特的作品調(diào)性的調(diào)式轉(zhuǎn)換很靈活,在這首歌中調(diào)式從小調(diào)轉(zhuǎn)為大調(diào),大調(diào)能夠?qū)懗鲂≌{(diào)的味道,小調(diào)能夠?qū)懗龃笳{(diào)的味道。所以在這樣一個天才作曲家面前,一首詩中的情感讓他表達的淋漓盡致。
相對于舒伯特的藝術(shù)歌曲,貝多芬的聲樂套曲是一種初級的形態(tài),但是相對于貝多芬自己的作品來說,他的藝術(shù)歌曲所蘊含的情感則是意義重大的。在鋼琴伴奏方面,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作品更加注重嚴謹?shù)膶憣嵭裕娌貫榇淼睦寺髁x則更加注重寫意性,所以在這里,鋼琴伴奏要把握好歌曲的風格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準確的把握作品的風格,向聽眾傳達更加準確的情感體驗。
參考文獻:
[1]玉林,楊柳.滄海桑田我心永久—貝多芬聲樂套曲《致遠方的戀人》的音樂分析[J].
[2]王婷.貝多芬《致遠方的戀人》聲樂套曲演唱分析及提示[D].天津音樂學院.
[3]唐忠新.貝多芬《致遠方的戀人》音樂分析[D].廣西藝術(shù)學院.
[4]湯敏軍.舒伯特《冬之旅》聲樂套曲演唱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
[5]陳明律.舒伯特連篇曲集《冬之旅》演唱、伴奏之詮釋[M].全音樂譜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