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依
摘 要:現今,課堂教學越來越離不開“講學稿”的使用。它倡導“教師有效指導,學生主動學習”,是教師精心備課的外現,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載體。在初中英語課堂上,講學稿的運用有利于教師幫助學生把握學習方向,掌握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英語閱讀教學一度被列為“教學疑難問題”需解決的主要內容之一,而講學稿可以推動此難題的解決,有效提高閱讀課的教學效率。因此,如何優化初中英語閱讀課的講學稿設計是上好一堂初中英語閱讀課的關鍵之一。
關鍵詞:英語閱讀課 講學稿 有效課堂
《新課標》認為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養成主動探究的良好習慣是提高課程教學的有效方法。在閱讀課教學中充分運用講學稿正符合了新課標的這一要求。講學稿在當今學科教學中已被廣泛地使用,一份好的講學稿是教師教學的助手,是學生學習的良師。牛津譯林版Reading是整個單元的心臟,學生只有掌握好這一課的內容才能將整個單元學透。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必須優化講學稿,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思路拓展,改變教學模式,改善教學方法,探究最佳閱讀途徑,形成有效的閱讀策略,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針對初中英語閱讀課講學稿設計的優化,我們需做到以下幾點:
一、明確教學目標,突出重難點
閱讀的目的是因為希望從材料中獲取事實和觀點的信息,或是情感和態度的信息,無論哪種,都是去獲取作者想要表達的信息。精準的教學目標能高效地幫助師生達成閱讀的目的。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是整節課的統帥。評價一堂課是否高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目標的確定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起著指導性的作用。例如,針對牛津譯林版9A Unit4 Reading 1:Life on another planet 筆者設計的教學目的為:
By the end of the lesson,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1. learn about what life would be like on another planet in the future,and develop their abilities of reading, like guessing the word meanings from the context;
2. tel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ife on Mars and that on Earth, and talk ab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living on Mars;
3.be engaged in class activities actively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critical thinking.
我們需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明確教學目標。讓閱讀變得有層次有深度,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分析詞句,對于初三學生來說,應了解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提高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將閱讀內容內化。
另外在講學稿上羅列出重難點,能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階段和課后復習階段對課堂有更深刻的理解,便于學生形成自己的思維導圖。重難點是整節課的精髓,教師在針對重難點設計教學活動時應注意其多樣性、趣味性和實效性,最后反應在當堂或課后檢測中,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
二、重視預習環節,促進自主學習
“凡事欲則立,不預則廢!”預習環節是每一節課講學稿給學生留下的第一印象,應在體現全面性和發展性的基礎上,注重凸顯本課學習的要點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注重導學向課堂內容延伸的作用,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學習動力。
閱讀課的預習應以閱讀文章為主,理清文章大意與作者意圖,切不可為了做題而讀,在第一遍閱讀時不可直接跳讀或略讀。筆者認為在讀的過程中弄清詞句意思,可再針對文章內容與作者意圖設計“一大、二細節”的檢測題。“一大、二細節”分別是:一個圍繞段落乃至篇章的大問題,兩個圍繞文本細節的小問題(填空,選擇或問答形式)。另外針對發散性自主學習,教師可為學生羅列重點句式,提出疑問進行探究,促進學生思考。可要求學生尋找同話題材料進行分享。例如在學習“電視節目”時,讓學生收集喜歡看的電視節目類型及名字,在學習“節日”時,讓同學們分享最喜歡的節日,及在這個節日中會進行的特殊活動或自己的特別經歷。
三、巧設教學活動,開展高效閱讀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之為師,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領悟之源光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巧設教學活動,以講學稿為媒介,讓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各部分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在教授閱讀技巧閱讀思路的同時,通過文本閱讀、任務活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環節,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作者意圖的理解,對文章內容的自我判斷,達到教學目標。
例如,牛津譯林版9A Unit4 Reading 1:Life on another planet:導入環節可讓學生進行brain storming,想想地球的快速發展給我們的星球帶來了哪些利與弊。
頭腦風暴有助于學生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活躍頭腦,引發積極地思考,為后續的火星居住的利與弊作鋪墊。
在post-reading中,筆者讓學生小組合作,總結火星居住的利與弊,在總結課文的基礎上,進行了思維的發散,并與地球發展的利與弊相呼應。
在教學活動的組織過程中,教師還可利用雙向細目表,不失時機地作出反應,與本課教學目的進行對照,及時了解細目標的落實情況做回補工作,為教學進程搭建牢固的“腳手架”。在重難點或教師預測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可以增設超鏈接,若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仍有疑問,可進入超鏈接進行更細致地講解。若對照細目表上的要求,學生已掌握,則可跳過超鏈接,進入之后的學習,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服務于教學目的。
四、即時檢測,及時反思與總結
課堂教學內容結束后,教師應讓學生進行即時檢測,確認是否達到本課教學目標。講學稿課堂練習與課后鞏固主要以閱讀文章中的知識點作為檢測內容,應著眼于基礎,對于課堂重難點有針對性操練。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規律,教師還應注意與之后練習的復現率,使得學生在短期內對課文的重難點進行強化與記憶。
講學稿中,反思與總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參照康奈爾筆記形式,notes為講學稿正文部分,cues為教師和學生對于課堂的疑難點記錄,summary則是教師和學生的反思總結部分。教師和學生都要針對本節課進行及時地反思與總結,在反思和總結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在反思和總結中堅定自己的決心,在反思和總結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精心設計和完成的講學稿會成為教師今后備課的經驗積累,亦是第二輪備課不可或缺的精華。
我校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強推講學稿的使用。現階段,講學稿已真正進入每個學科的課堂,使得教學更有成效。在英語閱讀課中,講學稿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促進了學生、課文和教師之間的對話,調節了學生理解閱讀材料的語言行為和心理認知,推動學生在學習中閱讀,在閱讀中學習,以讀促思,以思促學。陶行知先生亦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希望在講學稿的推廣使用下,教師能夠更多地激發學生閱讀課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閱讀能力,實現真正的有效英語閱讀課堂。
參考文獻:
[1] 謝忠平. 中學英語閱讀課程與教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21-30.
[2] 宮麗艷,王忠莉. 談初中英語導學案中預習導學的有效性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1,(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