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林
摘 要:自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來,學校健康教育被空前重視,承擔著提升學生體質健康的艱巨任務,然而當前關于學生體質健康與學校體育健康教育的研究還較為滯后。本論文通過查閱近年與學生體質健康和課程教育制度相關的研究論文,分析當前研究現狀與存在的不足,為后續相關研究總結基礎,以促進本研究領域的發展,為提升學生體質健康而實現“健康中國2030”目標提供一定得前期基礎。
關鍵詞:學生 健康教育 學校教育
一、研究目的
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其中第四章提出加強健康教育,第二節明確加大學校健康教育力度,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以中小學為重點,建立學校健康教育推進機制。構建相關學科教學與教育活動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經常性宣傳教育與集中式宣傳教育相結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培養健康教育師資,將健康教育納入體育教師職前教育和職后培訓內容。同時,關于學生體質健康與相關體育課程設置與制度應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相結合,才能對準目標,有效的提升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1, 2]。
二、研究方法
本論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理統計法及邏輯分析法。通過2014年最新修訂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不同年齡的學生群體進行體質健康狀況分析,同時通過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對不同學校的體育教育制度和課程設置進行調查,探究不同體育教育制度和課程設置與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關聯性,對呈現出的體質健康狀況的差異與教育制度模式進行討論分析,并對體育教育制度改革提出指導和建議。
三、結果與分析
學生體質健康與教育制度和體育課程設置一直以來都是國內、外體育教育與健康領域研究的一個重點課題,李芳等(2014)通過對2003-2012年間學生體質健康主題的文獻檢索發現,該選題研究最集中在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主要分析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的因素、體質健康下降的表現及相關干預措施(健康飲食、適宜身體鍛煉及課程設置等)[3]。近年以來,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也呈現出趨勢性的變化[4];在開展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過程中也呈現出一定的問題[5]。如,陳玉忠(2007)就我國學生體質健康問題提出了若干問題,強調學校機構應落實相關法規和職責功能、加強校內外健康教育,并完善體質監測和社會協同參與的機制[6]。孫忠偉等(2013)比較分析了中美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管理系統的差異,為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提供參照,表明我國應進一步完善國家數據庫、開發測試成績綜合查詢管理系統和運動處方專家系統等,從而實現通過體質測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目的[7]。
認真貫徹《規劃綱要》相關精神,以保證國民健康、長壽并促進全面發展,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目標。學生體質健康占據國民健康的重要位置,通過加強學校體育工作,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鍛煉,培養良好的日常運動鍛煉習慣,從而提高體質健康的水平。依據2014年最新修訂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學生體質健康評定標準依據不同年齡可劃分為:小學一、二年級,三、四年級,五、六年級,以及初中、高中和大學各年級等組別,評定標準也根據不同年齡組別有一定差異。結合抽樣結果分析小學、初中、高中及大專本科院校的體育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對抽樣的上述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進行分析,結合健康狀況分析體育課程設置及教育制度特征,并提出改革建議。本項目選題緊跟當前國家政策及發展重點方向之一(健康教育),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群體的體質健康狀況進行抽查調研,通過分析不同年齡學生群體的體質健康水平,對學校體育教育制度的改革提供指導和建議。從而,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教學工作,促進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并形成良好的運動鍛煉方式,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最終實現“運動”與“健康”相互促進的目標,以運動提升健康,以健康保障運動,以深入貫徹實施《“健康中國2030”規劃
綱要》。
關于學生體質健康的提升,需從幾個角度出發,其中體質健康標準的構建從源頭就給健康進行定義[8],應是多維度、立體的健康標準;在執行體質健康政策時,應基于有效的模型路徑,如“米特-霍恩政策”等[9]。付東(2014)提出需培養正確、積極的體育態度才有利于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同時也需要重視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體育情感,并提高體育行為意向水平[10]。
通過對小學、初中、高中及大專院校等不同年齡學生群體的體質健康狀況進行實踐調查研究,獲取實際可靠數據,對學生群體的體質健康狀況特點與學校體育教育課程制度進行關聯性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革建議和指導,最終形成不同體質健康狀況相關的體育教育制度改革策略,以保證學生形成科學的體育運動方式和終身的運動鍛煉習慣,與“健康中國2030”目標相一致。
四、結論與建議
為響應《規劃綱要》中第四章提出加強健康教育,第二節明確加大學校健康教育力度,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以中小學為重點,建立學校健康教育推進機制。構建相關學科教學與教育活動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經常性宣傳教育與集中式宣傳教育相結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培養健康教育師資,將健康教育納入體育教師職前教育和職后培訓內容。后續研究應認真貫徹《規劃綱要》相關精神,保證國民健康、長壽并促進全面發展,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目標。學生體質健康占據國民健康的重要位置,通過加強學校體育工作,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鍛煉,培養良好的日常運動鍛煉習慣,從而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軍利,關于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存在問題的思考[J].體育學刊, 2015(1):70-74.
[2] 陳培友,鄒玉玲,青少年體質健康標準構建方法研究[J].體育科學,2013, 33(11):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