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維波
(山東省沂南縣銅井鎮初級中學,山東沂南 276300)
計算機技術不僅應用于學校管理,還在教育教學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計算機技術的多元化應用不僅可以保證教育的先進性,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實現教學的數字化,提高教育的質量。此外,還能通過提高教師乃至學生的信息敏銳度,為我國信息化建設做出貢獻。
中小學的教學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課堂教學質量的影響。因此,學校有必要定期檢測課堂質量。但是,課堂質量的檢測工作量非常大。學校可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網絡課堂教學質量評測系統。通過該系統,可以方便快捷地抽查課堂質量。此外,這項工作并不是一個人能單獨完成的,而是由全體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完成的。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課堂檢測的正確率。相比于以往的手工檢測,計算機可快速地將反饋信息提供給教育者,為高質量教學奠定最堅實的基礎。
課程考核的質量一直是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點。以往的課程考核都是采取考試完后人工閱卷批卷的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而且占用了學校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數據庫,采用計算機閱卷,建立計算機試題、試卷分析系統,不僅可以降低學校教師的工作強度,還減少工作量,提高考核效率。建立試題庫管理系統是教學改革的需要,該系統可以及時捕捉到教學大綱的要求,提高命題質量;并適應新時代下教學考核的要求,能夠更加客觀、高效地掌握學生存在的問題。
現在的中小學教育不同以往只重視學習成績,而更加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上做出改變。把計算機技術運用到中小學教學管理過程中,不僅可以轉變教學模式,使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有趣,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提供的資源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在信息化時代,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中小學教師與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對計算機技術的利用率也越來越高。計算機技術為教師了解學生在校外的生活狀態提供了便利,從而方便教師采取針對性措施對學生進行管理。實踐證明,積極把計算機技術應用到中小學教育中,能夠有效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
傳統的中小學管理模式不僅管理效率低、出錯率高,而且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浪費了許多教學管理資金,存在著很大的缺陷。把計算機技術應用到中小學管理中,可有效地轉變傳統的方式。在這種新模式下,學校的管理資金得到節省,管理效率也有所提高,還能夠積極轉變傳統的中小學教學管理觀念,實現教學管理的現代化。
當今社會提倡多讀書、讀好書,正所謂“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當孩子處于中小學這一年齡階層時,就應培養孩子愛讀書的好習慣。而在中小學這種占地面積較小的教育場所,建設圖書種類豐富的圖書館明顯很難實現。此時,可利用網絡,引進在網上提供便于師生閱讀的平臺,以滿足師生需求。在網絡上引進多種圖書資源,開闊了中小學學生的眼界,同時將多種選擇方式提供給師生。學校應把計算機技術應用到圖書的管理方面,以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
雖然,近幾年我國的教師教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各中小學的基礎信息化建設也逐步完善。但是,很多學校只局限于在教學過程中簡單地運用計算機技術,僅僅改變了授課方式。比如在課堂上使用投影儀,為學生在熒幕上展示優秀作業;或是通過PPT的講課形式,把課堂重點用多媒體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因而,學生只會對這種表面上的改變產生一時的興趣,并不能激起他們長期的學習欲望,教學方式也沒有從根本上進行改變。對學校來說,這種做法沒有充分發揮計算機協作性和探索性的特點,也沒有從根本上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所以,應大力將課堂和計算機技術以合適的方式結合,使計算機技術高效地應用于課堂。
教育部門要在中小學建立一個良好的信息環境,建設先進的硬件基礎設施,在規劃管理中融入先進的計算機管理經驗,加強計算機技術的實踐性應用;要把網絡平臺建設為人人都能共享的工具。在使用信息技術的同時,也要避免不良信息對中小學生的影響。
中小學在教學管理中的一項基本工作就是管理學生學籍。學生的個人基本信息、每個學期的考試成績、平時在校的表現狀況都包含在學籍管理中,每位學生的這些資料都會被錄入到學籍當中,作為成績報告表的依據。利用計算機技術,可以對這些數據的錄入、分析和管理進行整合,不僅能提高學籍管理的工作效率,還能減輕相關人員的工作負擔。與此同時,把學生的學籍保存在計算機中,并建立相關的教學管理網站,在網站中上傳學生的學籍信息,做到學籍管理透明化。能夠讓學生便捷地通過自己的學號登錄網站,查詢相關的信息[1]。
雖然中小學各班各科目的授課教師是固定的,但是教學科目繁多、班級人數眾多,這依舊考驗著中小學的課程管理工作。中小學在進行課程管理時,不僅要考慮如何均衡地分配短缺的教師資源,還要考慮如何協調教師的教學工作,合理安排課程。而通過使用計算機技術的相關課程管理編排軟件,結合中小學所需的教學資源和學校安排的教學時間,把各個年級、各個班級的教學時間、課程安排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即使教師因工作原因,需要調動個別課堂的上課時間,運用計算機技術及時地進行課程的調整,也能穩定授課秩序,使教學工作正常進行[2]。
中小學考核教師教學質量及學生學習水平的一個常用手段就是考試。學生近期的學習情況以及教師的教學水平,都能夠通過考試準確地反映出來。靠傳統的人工操作,這顯然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學校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將學生的學習成績錄入到系統中,對學生成績進行統一的整理;然后,再利用相關的數據統計和分析軟件分析學生的考試情況,并通過分層、歸類等方法,查看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同時,也可為考核相關科目教師的階段教學質量提供數據借鑒。這種方法也為教師分析課堂教學質量、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提供了便利;還可方便教師及時發現自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能通過數據了解自己應努力的方向,從而提升教學能力[3]。
在中小學的課堂里,經常能看到教師利用計算機為學生授課、播放多媒體視頻,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一方面,可以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出來;另一方面,教學也能脫離以往傳統的模式和方法。因此,多媒體計算機技術成了教師在課堂講解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可以根據課堂的授課目標與重點,上網查閱資料,然后利用計算機技術制作課堂多媒體課件。教師利用相關的計算機教學軟件,如Flash、PowerPoint 等軟件,編制相關的教學課件,可以提升課堂講解的新穎性,有效整合大部分的學習內容。這也是計算機技術在中小學教學管理當中的有效應用[4]。
綜上所述,當今社會的飛速發展,促進了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應用與進步。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教育的發展,而中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將計算機技術應用于中小學教育中,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且信息化教育又是時代發展的趨勢,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因此意義十分重大。中小學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用計算機技術,是信息化時代發展的要求,順應了計算機化社會的需要。作為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部分,中小學在教育中必然要積極應用計算機技術。學校要響應時代的號召,利用計算機技術進一步加強教育管理工作。優化計算機在中小學教育中的現代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中小學教學質量。為了實現教學的先進化,并且促進教學領域的深入研究,就要多元化地利用計算機技術;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應用和創新,還可以使教育教學工作各部分有機地整合到一起,使教學充滿活力與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使計算機技術最大化地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