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海梅 張 國
近年來,在大學英語課堂,尤其是高等職業學校英語課堂中,老師在發出提問或者布置一個任務后,僅收到個別學生的回應甚至整個課堂鴉雀無聲,這與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不強有關,但更為重要的是學生缺乏對話輪轉換規則及技巧的了解。會話作為言語行為最為自然的形式,其最顯著的特點是說話者角色的轉換。雖然會話看似是一種比較隨意的活動,話輪可以是詞、短語或者句子的重復,但這項活動一直遵循著某些特定的規則。本文試圖結合話輪轉換的相關概念及規則,分析高等職業學校英語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互動時的會話策略,以便提高課堂效率。
話輪是指在會話過程中,說話者在任意時間內連續說出的具有某種交際功能的一番話,其結尾以說話者和聽話者的角色互換或各方的沉默等放棄話輪信號為標志(劉虹,1992)。根據會話分析方法的創始人Harvey Sacks的說法,會話的基本單位是“話輪”,也就是在說話‘流’的方向上的一個轉變,這是日常對話(與對話獨白相反)最鮮明的特征。換句話說,一個會話參與者A,交談,停止;另一個會話參與者B,開始,交談,停止,所以我們得到A-B-A-B-A-B的會話分布。話輪有長有短,可以是由單詞、短語、從句、句子等不同的單位構成。
例1:Bob:Great.And how are you today? T1
Eun-mi:Fine,thanks. T2(Richards,2005)
例2:Tony:Hi,Nishi.Nice to meet you.T1
Nishi:Hello.Nice to meet you,too.T2(Richards,2005)
例 3: A:Did you like the movie?T1
B:It was all right. T2(Richards,1990)
例1中的話輪2為單詞,例2中的話輪2為單詞與短語的組合,例3中話輪2為一個句子。
無論基于哪種語言的會話都不是隨意的過程,而是一個遵循一定機制的活動。話輪轉換規則認為:話輪與話輪間的轉換經常出現在會話的“轉換關聯位置上
(transition relevance place)”,這個“轉換關聯位置”是指一個話輪可以識別的終止位置,也就是一個話輪單位 (turn unit)中受話者認為可以發生話輪轉換的位置,如句子或分句的結尾處 (Fasold,2000)。對此Psathas(1995)又進一步解釋說“:當一個話輪即將結束時,便產生了一個相應的過渡區域,而話輪的轉換也正是在這個區域內發生。”以下規則是適應于任何話輪的第一個轉換關聯位置:
(1)如果說話者選定下一個說話者,說話者必須終止談話,新入選的說話者必須接下去談話。話輪替換出現在下一個說話者被選出后的第一個過渡關聯位置。如:
例4:T:Could you please introduce yourself to all of us,Xiaoming?
上述例句中,小明被選為下一個說話者,而話輪轉換就出現在當前說話者說出小明的名字之后。
(2)如果說話者未選定下一個說話者,會話參與者可以自選,第一個自選者成為下一個說話者。
例5:T:The next one,which answer did you choose,A,B,C or D?
S1:I have chosen A.
S2:B.
例5中,當老師發出提問后,并未指定誰來作答,但是學生1與學生2相繼作答,學生1為第一個自選者,所以他將會繼續講話,接下來可能會說明他選擇答案A的原因。
(3)如果說話者未選定下一個說話者,會話參與者也未自選,說話者可以(但并非是必須)繼續談下去。
例 6:T:Haveyoufinished reading the text? T1
Ss:Yeah.T2
T:So,now,let’s see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Who can share your idea with all of us? T3
Ss:…(silence)
T:OK.I will give you some clues.You can summarize the article from three aspects:when,where,who.T4
S1:The idea has popped in my mind…T5
如果規則(a)和(b)未被履行,規則(c)發生作用,那么接下來的各個話輪的轉換位置上,規則(a)、(b)、(c)可以循環使用,直至話輪發生轉換為止。
例6是一段英語課堂上師生的對話,在話輪3結束后,其說話者未選定新的說話者,會話的其他參與者也未自選,因此為了使課堂順利且高效的進行,話輪3的說話者繼續發言,直至有學生接過話語權。當然,在話輪3結束后,如若會話的其他參與者沒有接過話語權,當前談話者除了可以繼續講話直至有其他人可以自選為講話者外,也可以指定新的講話者,或者選擇結束話輪。
為了使會話能夠更好地進行下去,會話雙方需要相互配合、互相合作,說話人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放棄話輪,聽話人也要在恰當的時機爭取說話的權利,從而聽話人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或建議,再者,說話人若不想放棄話輪,需要怎樣繼續保持自己說話的機會呢?無論放棄話輪、索取話輪還是保持話輪,對于會話參與者而言,都需要一定的技巧,這對于高校英語課堂上師生會話的話輪轉換尤為重要,因為話輪轉換是否得當關系到師生間的交流,從而關系到整堂課的效率。
在新課改背景下,好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引導者的課堂。因此,高校英語課堂上,老師要了解一些主動放棄話輪的技巧。以下是最常見的三種老師主動放棄話語權,使課堂成為真正學生主宰的課堂的技巧。
1.直接選定下一個說話人
日常會話中,可使用姓名、稱謂等呼語(vocatives)選定下一位說話人,從而放棄自己的話輪,這一放棄話輪的技巧在課堂上十分常見。比如,老師在講到某個知識點或者某個問題時,需要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對某個同學進行提問,最后大家再一起討論這一知識點或答案。
2.使用表示請求他人重復話語的套語
在高校英語課堂中,老師發出提問,同學對于這個問題作出回答之后,由于同學的答案比較模糊,老師可以要求同學再重述一下自己的回答,從而放棄自己的話輪,或者在老師講述完某個任務的要求后,如果學生沒有聽明白,也可以請求老師再描述一下,這也是放棄自己話輪的一種技巧。這類套語可以用“pardon”,“excuse me”,“sorry”等來表達。
例8:T:Yes,they want to be all things to be perfect,yes,we just need a little bit…make it even clearer,yes,can you try to explain all things what
I mean? Please!S1? T1
S1:He wanted to do other things… T2
T:They can do what? Sorry?T3
S1:He wants other person to know that he can do everything perfectly.T4
T:Eh…well,I think it's close to it.T5
(Liu,2012)
例8中,話輪1的說話人通過點名的方式選擇下一位說話人,話輪3中,說話人通過使用“sorry?”這一套語來放棄自己當前的話語權。
3.通過相鄰語對形式向學生提問
高校英語課堂上,為了使學生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老師一般通過提問的方式,使學生補全提問—— 回答相鄰語對雙部結構的第二部分,以此來放棄話輪。
例 9:T:From thepassage,what does the writer’s mother do?T1
S2:A doctor.T2
T:What does his sister do?T3
S2:m…ehm… T4
T:So,there is a sentence in the first paragraph,“…my mother is a doctor who works in the same hospital as my sister…”can you guess?T5
S2:Oh,I got it.She is also a doctor.T6
例9中,話輪1的說話人通過提問,放棄話語權,從而使學生可以參與到課堂中來。話輪3中,老師也是通過提問把話語權交給學生,但學生沒有找到問題的答案,話輪5中,老師給予了某些提示后,學生受到啟發,從而找到答案。
高質量的課堂,不僅需要老師主動放棄話輪,將話語權交給學生,而且需要學生積極的回答問題,參與到課堂中去。但是,學生并非隨時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是要在適當的時機爭取表達自己觀點的話語權,因此,要索取話語權也是需要技巧的。以下是大學英語課堂中學生索取話語權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三種技巧。
1.完成語義
老師在講課過程中,語速要適中,所以在說話到一半的時候,學生可以補全這句話的后半部分,以此達到索取話輪的目的。
例10:T:…Although his parents had chosen the university and the major for him,the writer didn’t want to become a lawyer,so he…T1
S3:went to a vocational college.T2
T:Yes.And after three years,he was fully qualified as an electrician and came home with… T3
S3:A leaving certificate from the college,an electrician qualification and a contract with a local firm.T4
T:Well done!T5
上述例子中,話輪2是對話輪1語義的補充,話輪4是對話輪3的語義的完成,這樣,學生通過補充語義,可以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
2.異口同聲索取話輪
課堂中,在討論某個話題或者進行某項任務時,在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后,如果整個班級大部分同學的想法幾乎一致,那么他們可以一起回答這個問題,從而提高課堂的活躍度。
例11:T:… firstly I will let you enjoy the picture of the university of the world.(showing the picture)What's the university? T1
Ss:It's Oxford.T2
T:Right,the Oxford University located in the UK.And this one?T3
Ss:Harvard.T4 (Liu,2012)
例11中,對于老師的兩次提問,話輪2和話輪4中學生一起回答,從而爭取到話語權。
3.使用肢體動作
在課堂進行過程中,如果學生對于正在討論的某個問題有什么疑問,或者有不同于老師或同學的想法,可以通過舉手示意,禮貌地打斷當前說話人的話語,從而得到表達自己觀點的的機會。
在課堂中,尤其是高校英語課堂上,很多情況下需要同學大膽發言,發表自己對于某個問題的看法,因此,要想將自己的想法表述完整,就需要保持自己說話的權利不被其他會話的參與者“搶”去,以下是兩種在高校英語課堂上比較常用的保持話輪的技巧。
1.使用話語未結束標記語(utterance incompletion marker)
說話者要想繼續保持自己說話的權利,其中一個技巧就是使用諸如first(ly),second(ly),third(ly),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and,so,but,if等一系列的標志詞。
2.使用停頓補白(pause filler)或者重復(repetition)保持話輪
說話人(課堂中,無論老師還是同學)在說話過程中,往往由于僅僅幾秒鐘思考的過程,會被其他會話參與者接過話輪,所以說話人可以采用重復某個詞或者m,ehm,uh等非詞匯性話語來填補這段空白。
課堂活動需要老師恰當的引導和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師生雙方都要懂得一定的話輪轉換技巧。師生交流更加流暢,學生學習積極性得以激發,整堂課效率才會大大提高。
對于學生而言,有些課堂中的問題具有一定難度,所以,在拋出問題后,如果發現大多數同學毫無頭緒,一臉茫然,老師可以繼續保持自己的話輪,提供恰當的線索引導學生去思考。學生找到思路之后,可以索取話輪表達自己的思想,從而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需要學生的參與。過去灌輸式的教課方式,已經不能夠為學生能力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反而制約了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所以,老師在講課過程中,要盡量減慢講課語速,讓學生跟隨老師的思維補全整句話的語義,從而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
高效的課堂需要時間的合理分配,所以老師要充分備課,學生要課前預習,這樣在上課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就不會因為一些短暫的沉默或空白而浪費時間,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英語會話雖然看似隨意,其實遵循一定的規律。在高等職業學校英語課堂上,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要了解與話輪相關的概念,掌握放棄、索取與保持話的技巧。老師不僅要掌握話輪轉換的技巧,使課堂能夠高效地進行,而且要鼓勵學生學習一定的談話技巧,從而既可以提高學生自身的口語表達或交際能力,又可以使學生與老師相互配合,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