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串場河小學 胡 杰
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一味地灌輸學生強行記憶知識內容,學生心里容易產生抵觸的心理。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當中,應該從實際的教學情況出發,挖掘學生心理,針對學生的心理活動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而數學課堂當中游戲法的應用便有利于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
小學生的實際狀況是自控能力不強,做事需要監督,但是在做游戲時卻可以專心投入。傳統教育課堂中,教師只是一味灌輸學生應該如何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不考慮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接受程度,導致課堂教學死氣沉沉。
比如,在小學一年級數學課堂“比一比”的教學過程當中,首先,教師在課堂導入之前不以課本知識為切入點,而是以做游戲的口吻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不會對課堂產生抵觸心理。其次,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游戲,比如讓學生進行班級內男女人數的對比,讓班級內的男生和女生分批次站隊,讓學生不固定在自己的座位上,之后教師提出問題,班級里男生人數多還是女生人數多?讓學生通過對比觀察,得到答案,將“比一比”的課堂知識內容完美地融合到課堂游戲當中。再次,教師讓學生自行在班級課堂內進行“比一比”的相關游戲,讓傳統模板式的教學課堂得到改善,讓學生在游戲當中獲取知識。最后,教師讓學生總結課堂游戲的感受,并向學生講解課本知識的內容,讓學生回想在游戲當中的實踐與課本知識的聯系,讓學生加強對“比一比”相關知識的鞏固和學習。
通過以上教學課程,教師抓住學生活潑愛動的特點以及一年級課堂知識內容相對簡單的特點,通過課堂游戲的方式,一改傳統課堂固定座位、灌輸知識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游戲當中獲取知識內容的學習。
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興趣點和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是學生掌握知識內容的關鍵,如果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不高,那么對課堂知識的吸收和教學效率是極低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是教師的責任和義務,而游戲課堂的開設就可以讓學生快樂而高興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當中。
比如,在小學一年級數學課堂關于“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教學過程當中,首先,教師帶領學生簡單學習加減法的運算法則,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簡單的記憶概念,為之后的課堂教學做簡單的鋪墊。其次,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內小競賽,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簡單的游戲,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學習過程當中,如:教師以從易到難的出題模式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計算,教師統計計算結果,算對的學生晉級到下一輪的計算過程,計算錯誤的學生可以計算接下來的題目,但不統計在分數內,逐級刪除,最后選出一個計算小冠軍,教師向冠軍學生頒發獎勵,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再次,教師組織學生統計計算過程當中出現的失誤,幫助學生進行之后的輔導學習和訓練。最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課堂總結,讓學生對課堂小競賽的模式發表看法,了解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通過以上的教學過程,教師根據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的特點,利用小競賽的模式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知識的學習過程當中,在歡快的競賽當中掌握了相關知識的學習。
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往往會因為課堂知識內容興趣缺乏,導致對知識內容的掌握不熟練。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導學生培養起學習的興趣是首要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而游戲法的應用便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對課堂知識學習的興趣,加深對于相關知識內容的掌握和學習。
比如,在小學三年級課堂關于“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教學過程當中,首先,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教導和學習,讓學生對知識的概念有一個大概的接受過程。其次,教師展開游戲教學的課堂模式,讓學生對圖形進行相關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讓學生在做游戲的過程當中,體驗到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樂趣,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正處于想象力豐富的年齡段,而圖形變化充滿了樂趣,教師通過課堂小游戲的開展,讓學生在課堂上開動大腦,發散思維,對圖形進行一系列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綜合運用,從而變化出自己意想不到的圖形,讓學生在發散思維過程當中,引起對圖形課程相關的學習興趣。最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課堂總結,讓學生談一談在游戲過程當中對“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知識的感悟。
通過以上的教學過程,教師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是吸收課堂知識的重要因素,利用課堂小游戲的開展以及圖形充滿變化的特點,引發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
游戲法在數學教學過程當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活躍課堂的氛圍,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提升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同時引發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興趣,從而提升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吸收效果,全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