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市三廠小學 郁燕紅
小學階段是學生接觸系統性專業教學的初始階段,對學生初級數學思維培養、習慣養成具有奠基作用,因此,小學階段的學習發展對學生的后期成長至關重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在教學分數除法應用題這一部分知識時,由于知識本身的抽象性、復雜性,許多學生在學習時難以深入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大大降低了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教學質量,不利于學生將數學信息融會貫通。教師應緊跟現代化教學理念,運用教學智慧,總結有效教學經驗,高效開發利用教學資源,提升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激情,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理論、靈活輸出數學信息。
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教授分數除法應用題這一內容時往往采用單一的講授教學方式,忽略了將學生主觀感受與學習體驗納入教學考慮之中,這種情景致使數學知識抽象性更高,不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這種教學方法也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與提問意識,將學生置于被動學習位置,違背了新課標教學理念。對此,教師應注重積極轉變分數除法應用題教學方式,注重教學過程中實行“以學導教”教學理念,發揮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同時,為學生提供合理有效的啟發指導,開啟學生心靈,帶領學生深入學習數學理念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探究興趣。
教師在注重豐富教學過程、增加教學趣味性的同時,要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形象化數學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分數除法知識。例如,在教學分數除法第一課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拿出一張紙,向學生展示將紙對折,并請學生思考:“如果原先一張紙為1,那么對折之后的紙為幾分之幾?”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初級“整體與幾分之幾”的思維之后,教師可以為每位學生發一張紙,鼓勵學生與同桌一起嘗試折一折紙,并探究折過的紙占據整張紙的幾分之幾,之后,教師可以隨機請一組學生上臺展示,教師根據學生反應進行專業分數除法教學,引入分數除法的概念。如此,通過豐富有趣的教學環節,教師為原本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增加了趣味、直接性,給予了學生豐富的學習體驗,有助于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教學高效展開。
新課程教學下,教師應認識到教師是學生學習發展的引導者,而不是學生學習發展的領導者,尤其是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獨立思維與學習意識不強,需要教師細致詳實的啟發引導,學生的思維發展、吸收分辨知識往往需要教師的專業教學,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認為小學生自學能力不強,故而忽略了對學生的思維啟發,剝奪了學生自主探究獲取知識的權利,大大降低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鑒于此,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角色,在教學專業數學時,應深入教材,探究數學知識探究分析點,并以此出發設計有效教學計劃,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教師應積極開發利用數學課堂,合理引入小組探究教學,為學生創建合作探究、自主學習分析平臺,引導學生深入數學分數除法,促使學生形成獨特觀點意識。
例如,在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從基礎性題目“某物占據整數的幾分之幾”出發,適當增加題目的靈活性與復雜性,結合學生的基礎能力與分數除法理解水平,為學生設計適當題目,并將學生分組,請學生在小組內探討分析每一道題目,請學生明確這些題目中哪一部分是整數“1”,應如何列出分數除法算式,并請各組學生代表輪流上臺展示探討成果,教師根據學生表現進行專業教學。這樣,通過積極開發利用課堂,教師增加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參與性、自由性,同時,小組合作形式促使學生之間積極交流、對話,促進學生共同提高。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也逐漸發展完善,信息技術逐漸涌入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信息技術已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助力,也成為現代化高效教學的重要評判標準。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巧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教學過程,優化教學環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提高自身教學專業能力與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實現數學課堂與信息技術的高效融合,靈活運用動畫、視頻等開闊學生眼界,引導學生全方面了解數學知識,運用PPT選擇性替代課堂板書,提高學生學習體驗,節省課堂教學時間。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實際,增設分數除法應用題為主題的教學活動,在鍛煉學生數學能力的同時檢驗學生學習成果。例如,教師可以開展“分數除法大賽”,教師將學生分組,請小組學生輪流上臺抽取分數除法題目并進行計算,將計算結果寫于黑板上,這樣,教師綜合各小組完成時間與正確率確定勝出小組,并根據學生表現給予獎勵。如此,通過這些方式,教師將分數除法教學有效納入高質量教學軌道,促進學生積極學習,實現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有效教學。
分數除法應用題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關鍵部分,蘊含了“零”與“整”的概念,對塑造學生初級“分數概念”意義重大,對學生后期的學習發展也至關重要。教師應樹立正確積極的教學觀,實現現代化教學背景下的新課程教學,提升學生數學知識積累,同時培養學生數學綜合能力,拓展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