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茶業職業技術學校 李志穎
一直以來,中職生都沉浸在數學知識的簡單獲得與背誦學習活動之中,有相當一部分中職生習慣接受教師所傳授的數學知識,幾乎從未考慮這些知識是如何形成的,為什么要學習這些數學知識,如何將這些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問題之中。許多中職生在談到自己不喜歡學數學的原因之時常常說到:學數學很累,因為感覺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內容都已經學會了,但是在數學練習中卻依然做錯,即“一聽就會,一做就錯”。中職生的數學學習表現都直接表明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發展是比較低下的,大多數中職生都沒有形成數學思維能力?,F代社會是一個提倡“終身教育”的時代,即只有具有學習能力的學生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發展與信息更新,所以教師必須要將培養中職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學提上日程,切實提高中職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與社會競爭力。
數學探究是形成數學思維能力的基本方式。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探究型、發現型的教學活動更能夠滿足兒童的求知欲,保護兒童的積極性。在數學探究中,中職生能夠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生成、建構與應用過程,他們所獲得的數學知識都需要在十分活躍的思維狀態下進行,而這也可讓中職生自然而然地產生數學思維,形成數學思維能力。所以,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教師同樣需要學會放手,給中職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空間與探究自由,以數學探究來促使學生生成數學思維。
如在“函數的性質”一課中,筆者利用投影儀出示了一系列二次函數表達式,如y=x2;y=3x2+5x+6;y=-6x2-8x,鼓勵中職生以描點法來繪制二次函數的圖象,為接下來的探究函數性質做好準備。之后,筆者便將4名學生分為一組,鼓勵他們在組內對比本組組員所繪制的二次函數圖象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則需重新展示繪制思路,找到原因,進行改正。待形成統一意見之后,學生便需結合數學教材內容,分析這幾個二次函數的基本性質,總結每個二次函數的單調性如何、是否存在最值、單調性的區間求解問題等知識。中職生已經在初中、小學學習中初步形成了函數與方程思想方法,這個學習經歷為讓中職生探究函數的性質做好了知識儲備。同時,筆者以具體的二次函數及其圖象來作為性質探究點,降低了函數性質知識的理解難度,便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組內探究中,絕大多數小組都能在組員的幫助下總結出這幾個二次函數的單調性、單調區間與最值問題等等。在此基礎上,筆者借助于學生探究成果來引出函數性質的概念,便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職生也在此過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他們也能夠利用自己的函數學習經驗來解決與函數性質有關的各個問題。
數學實踐是鞏固中職數學思維能力的必要活動。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有這樣一個觀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職生在數學課堂中所形成的各個理論知識與思維能力都需要在數學實踐中進行驗證與檢查,鞏固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與應用能力。另外,在實踐中,中職生將會自覺思考各個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與應用環境,如何優化數學知識組合才能更有效地解決問題,而這種思維活動本身也是中職生形成數學思維能力的思想反映??梢哉f,數學實踐是在中職數學教學中落實思維能力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教學環節。
中職數學教材編錄者為了滿足中職生的職業需求與學習需要,以“閱讀與欣賞”這個模塊為主設置了數學實踐探究活動,教師應充分利用這部分教材內容來組織數學教學活動。比如在“閱讀與欣賞 聲音的計量及噪音”一課中,筆者便組織中職生進行了數學探究。同樣的,本輪實踐教學也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但是由于本輪實踐任務的探究難度更大,所以筆者將6名學生分為一組。在實踐活動開始之前,學生小組應對現在人們常用的聲音計量器與計量方式展開資料調查,從中選擇操作最為簡便的聲音計量器。大多數學生選擇了一款名為“聲音計量器”的手機軟件,檢測并確定了這款手機軟件數據的準確性之后,在實踐中予以應用。之后,學生便要選擇測量對象,即“聲音對象”,如汽車的鳴笛聲、工廠的加工聲、磁帶上的聲音信號等等,利用“聲音測量器”觀察聲音的函數圖象。為了便于觀察,學生還可錄制或者直接將聲音圖象打印出來,分析聲音圖象的函數特征與具體規律。在本輪數學實踐中,中職生可靈活應用函數知識與函數模型來分析現實問題。數學本就是從生活中發生,并應用于生活的理性學科,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數學學科的性質,以數學實踐來促進數學教學的理實結合,讓學生在數學實踐中形成數學素養。另外,在組織數學實踐活動之時,教師也應充分利用生活資源,比如生活素材、熱點問題、現實案例等,以真實的問題背景作為實踐情境導入,讓中職生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思考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系,使其從數學角度來認識生活,以生活來理解數學,進而全面提升中職生的數學理解能力、數學創新能力。
每個中職生的學習水平與學習需求都是不一樣的,學習能力優秀、求知欲旺盛的學生常常會產生超乎教材內容之外的學習需求,為了更好地發展中職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師應利用拓展探究來組織數學思維教學,給中職生提供一個廣闊的學習平臺。當然,數學思維能力的直接表現便是中職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也可直接根據數學知識的現實應用,或者結合中職生的專業需求來組織拓展研究,以此來激發中職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中職生實現全面發展。值得一提的是,數學拓展研究是激發中職生創新能力的必要活動,在中職數學思維教學中組織拓展探究活動,能夠為我國社會輸送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做好職業教育準備。
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筆者常常會結合中職生的專業知識來組織數學探究,以跨學科、多交叉的教學思想來發散中職生的學習思維。比如,對于本校機電專業的學生,筆者便會利用機電專業的知識以及機電專業中常見的數學模型來組織數學教學,以學生的專業問題作為數學問題背景,引導中職生同時展開專業思考與數學思考。另外,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筆者也會利用社會熱點問題來組織中職生展開拓展學習。例如人口問題一直都是備受世界人民關注的熱點問題,關系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在“對數函數”知識的教學中,筆者便以真實的世界人口數量變化數據來引入對數知識,使學生從閱讀資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利用人口增長率來構建對數函數模型,以此來發散學生思維,鍛煉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另外,數學知識還可幫助中職生形成正確的判斷意識,學會分辨與批駁。如,“三人成虎”這個成語故事代表的是若謠言經過三人傳播,便會讓人們信以為真。在等比數列的教學中,筆者設置了“謠言傳播速度”問題,鼓勵中職生利用等比數列知識來計算謠言傳播的具體速度與謠言影響,并借此事例滲透了德育教學,既不可輕信謠言,也不可妄自傳播謠言等等。
總而言之,中職數學教育同時具有文化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雙重性質,教師應從中職生的數學學習特點出發,分析中職生在長遠發展中所需的數學需求,以思維能力教學來切實培養中職生的思考能力與學習能力,使中職生逐步獲得舉一反三、學以致用、靈活遷移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