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市繼述中學 莊紅衛
說起閱讀話題,大家自然會聯想到中小學語文閱讀和英語閱讀,好像與數學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其實,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是提高核心素養的重要因素。由于數學學科具有單調、枯燥的特點,因此,學生在閱讀數學時往往易產生厭學情緒,作為任課教師應積極創造條件,營造輕松愉悅的師生互動氛圍,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在閱讀時用眼去識別,用心去斟酌,用創新思維意識高效達成學習目標。
不同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都要掌握閱讀要領,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可以堅持“憤悱啟發、相機誘導”的原則,具體按照三個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扶讀。學生一般都能閱讀一些通俗易懂的內容,但面對一些難度較大的知識時,教師不僅要加強閱讀指導,而且要留足時間讓學生閱讀,同時,為了提高閱讀效果,教師還要緊緊圍繞課堂三維目標擬寫提綱與閱讀思考題,以利學生閱讀相關內容時方向明確,重點突出,能初步感知相應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則,并伴隨著亢奮的心緒深入探究新知識,從而為學生順利完成第二階段的學習任務創造有利條件。
第二階段:解讀。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中涉及的數學基本定義、性質、公式、法則、解題方法以及動手操作步驟的描述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抽象性,教師在幫助學生參與解讀過程中一定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予以巧妙點撥,促使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把握文本中知識點的來龍去脈和邏輯聯系。一般而言,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解讀階段抓住如下環節:①讓學生針對相應的名詞術語、語句和圖表進行仔細閱讀和縝密分析,科學辨別相似或者相近的定義、定理、公式、公理、法則和推論;②要求學生堅持“讀寫結合”的原則,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③不斷發揮教師的示范功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
第三階段:放讀。在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的基礎上,可以采取放讀的辦法,合理設計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深層次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解題能力。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意義”是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總結出來的真諦,這與我國古人強調的“疑是思之始”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活動都是從問題產生開始的,不管是教師提出合理化的問題,還是學生自己發現的問題,都能激發學生進行針對性閱讀的興趣。
例如我在執教“有理數的乘方”一課時,先要求學生結合統一的書面學案進行預習,初步了解乘方、冪、底數和指數的內涵,然后提出疑問:“2 的三次方與 2 的三次方的相反數的值相等嗎? 為什么?從中你得出了什么規律?”話音剛落,同學們立即饒有興趣地打開書本仔細閱讀相關內容,從而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了新知識。可見,興趣是學生自主的內驅力,是創新思維活動的傾向,是挖掘潛力的推土機。
學生閱讀一篇文采華麗的小說時,心情往往是輕松愉快的,但是,閱讀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時,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因此,教師應不斷優化閱讀過程,促使學生逐步掌握如下閱讀技巧:(1)緊緊圍繞三維教學目標,簡明扼要地展示閱讀任務和性質,適度安排閱讀時間;假如時間太短,學生來不及思考,閱讀也就會流于形式;時間太長,影響教學進度,也不利于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2)要求學生帶著問題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并充分應用眼、口、手、腦等器官協同參與;(3)激勵、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大膽質疑。古人曰:“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可見,學生質疑的過程既是逐步理解問題的過程,也是自學能力與思維能力提高的過程,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學會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4)引導學生善于在閱讀中通過相關知識的比較與聯想,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學習過程的正遷移,從而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之目的。當然,比較的內容可以是新舊知識的比較,也可以是同類題目的比較,比較主要包括異中求同和同中求異兩種方法,學生通過同中求異,能感知在自主探究數學新知識,同時,在閱讀過程中只有通過異中求同,才能體會數學問題雖然錯綜復雜,但不少問題有著共同的規律和內在的必然聯系。
最近幾年,南通市中考試卷中出現大量實際應用問題和閱讀理解題,目前使用的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里在“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和“數與代數”等章節中,也擁有大量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應用題和閱讀理解題,教師只有針對這些問題安排學生進行相應的解題訓練,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濱海供電局的電力維修工要到30千米遠的商丘進行電力搶修維護,技術工人騎電瓶車先出發15分鐘后,搶修工程車滿載著全部材料出發,最后前后兩撥人馬同時到達目的地。已知搶修工程車的速度是電瓶車的1.5倍,試求電瓶車和工程車的速度分別是多少?
我在指導學生完成這一應用題時,先讓他們弄清楚本題的數量關系:S=vt以及已知條件、求知量和設置什么量為未知數,學生通過閱讀,曉得已知量S=30千米,求兩種車的行駛速度;設電瓶車的速度為x千米/小時,則搶修工程車的速度為1.5x千米/小時,然后,學生在尋求相應數量之間的等量關系的基礎上列出方程后就可以計算結果了。在此分析過程中,學生務必把握時間的關系:技術工人先出發15分鐘表示什么?到底誰少誰多?題中的一些關鍵詞要理順明白,為找到正確的等量關系掃清障礙。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一定要想學生所思,給學生所需,努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天空中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