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化州市下郭街道中心小學 林 婷
眾所周知,人才競爭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基本因素,而我國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得許多學生逐漸成了只會考試而不會應用與創新的學生,這個教育現狀則會影響我國人才質量,無法讓我國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優勢競爭位置。為了落實人才強國政策,提高我國義務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教師需要以探究式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落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教學任務。小學數學是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學生潛能的主要課程,更應以探究式教學來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數學是一門以理性思維為主的學科,這個學科特點與小學生本身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思維方式不同,所以大多數小學生都并不喜歡學數學,尤其是傳統“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將大量的數學知識整合為一堂課內容,讓小學生無暇思考,最終使小學生疲憊不堪,失去學習興趣。然而,探究式教學不同,它以小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與知識接受力為基礎,讓小學生親自體驗知識的生成,而這就可以讓小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奧妙所在,使其產生數學學習興趣。
如在“有多少‘粘貼畫’”一課中,筆者便以學生探究作為本課的教學方式,首先,小學生已經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對乘法有了一定的認識,于是,筆者便直接利用學生舊知來讓小學生自主探究6的乘法口訣知識。在這個探究過程中,筆者會展示“粘貼畫”,通過“數‘粘貼畫’”來喚起小學生的已有知識記憶,以直觀畫面來讓小學生主動思考6的乘法口訣知識。一開始,小學生會選擇以“加法”方式來計算“粘貼畫”的數量,但是他們已經在2~5的乘法口訣知識學習中意識到了乘法的簡便性,所以也會自覺思考計算“粘貼畫”的數量是否能夠用乘法來解決,而這則可以讓小學生自主投身于數學探究中。在這個探究活動中,幾乎所有的小學生都保持了積極的思考狀態,他們都學得十分快樂、高興,而這就代表著探究學習活動達到了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學習能力是現代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這是因為信息時代的大數據特征已經使得信息的有效期變短,人們必須要具有良好的學習能力才能適應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所以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已經成為新時代下的基本要求。探究式教學以小學生的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為主,是充分發揮小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活動,所以教師應充分利用探究教學來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能力。
如在“一千米有多長”一課中,筆者便組織小學生以數學實踐的方式來探究長度的測量方式,在探究中樹立米、千米的長度概念。筆者會為小學生提供充足的測量工具,引導小學生親自測量教室的長、寬,或者是學校方形花園的長度。在測量中,小學生需自主思考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根據自己的測量實情來建立長度觀念,分析米、千米之間的關系。在數學實踐中,小學生將會自然而然地建立長度意識,掌握長度測量方法,同時還能根據測量結果產生誤差意識,如此一來,小學生便可形成數學思維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
創新是現代社會最急需的人才,也是優秀人才的高級思維品質。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小學生創新思維的缺失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教師應正視這個問題,以探究教學來讓小學生逐步生成創新思維,使其學會發現與質疑,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在“分桃子”一課中,筆者便根據小學生的現實生活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老師買了45個作業本,準備獎勵給在這次考試中取得前5名的學生,請你說一說怎么分才最合理、最公平?面對這個問題情境,有一部分小學生利用除法知識列出了數學算式,即45÷5,指出這種算法更為簡便,還有一小部分小學生利用湊十法,將45拆分成40與5,列出了“40÷5=8,5÷5=1,8+1=9”這個組合算式。當小學生提出自己的建議之后,筆者鼓勵小學生自主驗證,檢查兩類算法的優缺點。通過探究與對比活動,小學生將會自發展開思維,而且不同的小學生提出了不同的算法,說明這些小學生都展開了積極的思考,教師再引導學生對比兩種算法的優缺點,便可有效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
總而言之,探究教學是一種以小學生為主的教學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小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與學習創造力,是落實核心素養教學的基本途徑??梢哉f,現在各類優秀的教學方法都是以“探究”為主的,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重視與落實探究教學,為小學生提供優良的探究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