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敏
(江蘇省沭陽如東實驗學校 223600)
相互作用中的彈力和摩擦力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的重要物理力學內容,幾乎每一個物體都會受到這兩種力的相互作用,但是對于多數學生而言,這一知識內容學習是存在一定困難的,容易分不清兩個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關系,從而在做物理受力圖時,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攻克學習難關,教師同仁有必要對關于相互作用中的彈力和摩擦力教學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互作用中的彈力和摩擦力是做物理受力分析圖時最常見的兩種力,但是對于多數學生而言,對這一知識的理解是存在一定困難的,為此教師在進行這一知識教學時,必須要認真的研讀教材大綱,明確教學目標,同時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為教學的有效性作出保障.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在進行相互作用中的彈力和摩擦力時,教學目標包括以下三點:①理解力的物理性、矢量性、相互性,知道力的分類,了解力的相互作用;②知道力的產生條件,會求彈簧彈力的大小;③知道摩擦力的產生條件,知道摩擦力分為靜摩擦和滑動摩擦.而學生需要掌握的學習策略就是,第一真正的理解力的三要素,理解力之間的聯系,其中靜摩擦力運用力的平衡知識分析,滑動摩擦力利用壓力和粗糙度分析.第二從生活的角度出發,理解相互作用中的彈力和摩擦力,注意分析現象中的物理過程,從而確保抓住問題的要點.在進行相互作用中的彈力和摩擦力教學時,必須要明確這樣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策略.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明確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尤其是在學習相互作用中的彈力和摩擦力這種較為復雜的物理知識時,只有讓學生科學的預習,才能確保學生在實際上課聽講時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為此在課程學習前,教師應該提前為學生布置好預習任務,從而讓學生在課前對相互作用中的彈力和摩擦力知識有一定的認知了解.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則需要明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已”,因此教師可以從“知識回顧”環節出發,向學生提出“在學習新知識之前,看看你們的知識儲備過關了么?”,然后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幾個問題:①什么是力?表示力的方法有哪些?②什么是摩擦力、什么是彈力?摩擦力可以分為幾種?它們各自有哪些特點?在進行相互作用中的彈力和摩擦力這節課程教學中,既有充足的預習準備,也有明確的復習回顧,勢必可以為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為學生的學習效率做出保障.
在教學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越發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實現師生地位角色的轉換,給予學生的更多獨立自主的學習機會.通過這樣的新課程教學倡導要求,在進行相互作用中的彈力和摩擦力這節課程教學中,若是想要實現學生的主體知識構建,教師就切記不可將知識直接喂到學生嘴里,而是要采用有效的策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如教師可以運用經典例題,從而讓學生自主總結受力分析的規律和技巧,實現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教學目的.

例如圖,物體A與B的質量分布為mA、mB,并且mA>mB,兩個物體使用細繩連接并繞過定滑輪,其中物體A靜止在傾斜角為30°的斜面上,而物體B則向下懸掛,問若是將傾斜角增大到50°時,物體A仍然保持靜止,不計滑輪摩擦,其中判斷正確的是( ).
A.物體受細繩的拉力會增大
B.物體A受斜面的摩擦力會增大
C.物理A對斜面的壓力會增大
D.物體A受斜面的作用力會增大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總結與測評”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還可以幫助學生深化知識認識,因此在進行相互作用中的彈力和摩擦力這節課程教學中,教師能夠強化“總結與測評”教學環節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具體而言,在這一環節之中,教師可以專門結合相互作用中的彈力和摩擦力的知識要點,為學生制作測評試卷,從而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并針對學生集中出現的問題,進一步的為學生深化講解.同時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自我反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制作下述自我反饋表,從而為學生的相互作用中的彈力和摩擦力知識學習,進行更加深入的總結和深化.

表1 相互作用中的彈力和摩擦力學習自我反饋表
力學知識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點,而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相互作用中的彈力和摩擦力是最常見的兩種力,但對于這兩種力的理解,多數學生是存在一定困難的,為了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攻克學習難關,今后初中物理教師有必要對相互作用中的彈力和摩擦力教學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