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利華 劉岳
摘 要:建立健全電器電子行業EPR信用評價體系,對促進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進行深加工,實現資源化綜合利用,促進企業規模化發展和行業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針對我國電器電子行業EPR信用評價體系構建過程中面臨的信用評價體系建設不完善、企業相關數據無法全面征集、沒有針對EPR進行信用評價的第三方機構等問題,從信息平臺搭建、專家數據庫、評價方式等角度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EPR 信用評價 基金征收
一、引言
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簡稱EPR制度,是指將生產者對其產品負擔的環境責任從生產環節延伸到產品設計、流通消費后回收、循環利用與處置等全生命周期的制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環境保護和資源循環利用的制度安排。加強電器電子生產企業的信用建設,使企業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能夠促使企業更好地履行EPR制度,落實企業承擔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社會責任。電器電子行業EPR信用評價體系作為社會信用體系的一個子系統,在促進行業對廢棄產品進行深加工,實現資源化綜合利用,促進企業規模化發展和市場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二、構建我國電器電子行業EPR信用評價體系面臨的困境
(一)信用評價體系建設還不完善
評級制度未確立。信用評價體系建設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社會信用信息體系建設還不完善,相應的信用評級制度還未確立。在一些市場經濟較發達的國家已有豐富經驗,如在美國,已有一百多年的信用評級歷史,三大評級公司(標準普爾、穆迪和惠譽)在全球有超過110個國家開展業務,在長期的評級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評級經驗,建立了比較完善的信用評級制度,并設有專業的評級委員會制度。
缺乏統一標準。信用評價體系本身屬于法律之外的一種行為規范,既然是規范,就應有統一標準,否則EPR制度難以操作實施。電器電子行業EPR評級體系是由相應評級機構、評級標準、評級監管等構成的提供生產者履行EPR制度相關信用信息的有效機制。由于目前我國市場主體信用評級制度尚未確立,不同行業領域特征決定各行業內部相關信用評價體系標準差異很大,電器電子行業涉及產品種類繁多,生產過程復雜,EPR信用評價體系缺乏統一標準,在短時期內,評價過程及評價結果有效性無法充分驗證,指標數據選取是否合理,能否真實反映社會責任的承擔狀況,EPR制度執行情況等一系類問題還需要進一步驗證。
(二)企業相關數據無法全面征集
原有的信息采集系統征集范圍有限。我國現有的政策制度鼓勵生產型企業做生態設計以及產品回收處理,但相關實施細則并未制定,對相關數據進行有效分析、對比、核算的實施條件還不成熟,確切反映生產者社會責任的標準不明確。目前,我國環保部固管中心設有專門的數據信息采集系統,該系統主要集中了行業內有拆解業務的企業數據,更多的生產型企業相關數據并不在此系統征集范圍內,而拆解處理僅僅作為企業后端的一個出口,閉環中的一個鏈條而已,以海爾公司為例,由于其沒有拆解處理業務,通過固管中心現有的信息采集系統無法獲得海爾公司相應數據。
企業缺乏自主申報意愿。企業以市場生存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為目的,電器電子生產企業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相關數據涉及企業的核心機密,在當前我國相關法規制度還不健全的情況下,數據保護不當有可能影響企業未來營銷渠道,造成企業利益損失,因此,一些企業并不愿向外界提供相應數據,更不愿公開相關數據。如果在違背企業意愿情況下強制執行,結果可能會導致采集的數據不真實。在無法獲得被評價企業充分可靠數據的前提下,對行業EPR制度實施進行信用評價,其結論的可靠性、評價結果獎懲應用、以及基金動態調整機制和補貼公平公正性等一系列問題都將無法解決。
(三)缺少針對EPR進行信用評價的第三方機構
目前,國內信用評級機構主要從事信貸市場評級業務。其中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主要負責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建設,通過各類放貸機構收集企業和個人的身份信息、銀行信貸信息等。而從大公國際、上海新世紀、聯合資信、中誠信等9大國內信用評級機構來看,其業務范圍主要包括企業債券評級、金融債券評級、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評級、結構化融資產品評級等。對于行業信用評級,尤其是對電器電子行業EPR信用評級的專業機構目前還不存在。
信用評級機構的選擇,以及評估質量效果關系到社會公平與公正,是進行EPR信用評價體系研究的關鍵問題。如何選擇專業的評級機構,對行業EPR信用實施評級的機構應該具備哪些資質條件,評級業務的實施是由政府部門負責還是由行業機構協會負責,或者由政府與第三方合作等等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三、建立健全電器電子行業EPR信用評價體系的幾點建議
在我國信用相關法律不健全的情況下,建立電器電子行業EPR信用評價體系需要從多個角度出發,以發揮評價體系在政府聯合征信系統和失信懲戒機制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
(一)制定評級原則,逐步推進ERP信用評價體系建設
作為信用信息的評級機構不僅要對宏觀經濟形勢、產業發展趨勢以及受評對象自身情況變化保持關注,還要定期或不定期發布跟蹤評級,避免利益沖突,以此來保證信用評級行為的客觀性和獨立性,使評級結果免受來自內部和評級機構等有利益關系的第三方不當影響。
對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處理,需要建立規范的回收管理體系,完善電器電子行業EPR信用評價體系,明確廢棄物回收處理各流程階段信用評價指標。通過對各類指標評價總結,有利于促進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規范化,從而實現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降低對環境的危害。在信用信息評價配套制度還不完善的情況下,通過建立EPR信用評價體系,明確評級機構資質條件、確定電器電子行業EPR實施涉及的評級指標、限定評級監管機構監管范圍等一系列原則的制定,對逐步推進ERP制度信用評價體系建設十分重要。對生產者責任延伸范圍內相關信用信息進行收集、整理、評價,將評價結果與相應的獎懲措施有效對接,對于提高EPR實施效率、完善電器電子行業信用記錄、培育行業信用服務市場、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采集關鍵數據,建立信用信息管理與服務公共平臺
在EPR信用評價體系建設過程中,信息的采集系統至關重要。由于信息數據的無法獲得性與當前我國相關法規制度還不健全,信息保護制度還不完備并存,在這種情況下,建議在信用評級評定過程中只采集關鍵數據,避免企業有負擔過重想法而影響EPR制度進一步實施。可考慮由政府主管部門主導,搭建信息服務數據化平臺。電器電子行業信用監管涉及多部門、多主體、多環節,信息紛繁復雜,建立“行業信用管理與服務公共平臺”是推進行業信用建設和信用監管的重要載體。為保證信息歸集的客觀性,可在信用中國網站建立統一完善的行業信用信息采集系統,利用計算機網絡建立信用檔案、發布評價信息。通過政府相關管理部門與企業共同配合,不斷搜集、采集、更新并核證信用信息。例如,為了提高信息采集的效率,可采取以獨立法人為單位的注冊填報考核機制,定期整合集團公司整體情況,并對社會發布相關信用報告。
(三)培育第三方機構,建立行業專家庫,協作完成信用評價
由于現階段評級市場法規制度尚不完善,第三方機構缺乏強有力的公正性,技術手段和力量相對薄弱。因此,建議政府與第三方機構配合實施電器電子行業EPR信用評價,可以通過類似招標形式公開選聘第三方機構,被選的征信機構或信用評級機構幫助政府從企業獲取信息,再根據政府主管部門需求建立評估模型,通過模型得出結論,并通過網站平臺將信息上報政府監管部門,供政府相關部門做決策執行參考。
另外,電器電子產品間的差異性很大,如電冰箱、打印機、復印機和手機等電器設備所含指標設置不同,專業性強,單純依靠信用評級機構可能無法做到客觀評價,可考慮建立行業專家庫,加強專家指導,支撐第三方核查,由做評估制度的專業人員和行業專家合作,共同做好信用評價工作。
參考文獻:
[1]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中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及綜合利用行業白皮書2016[R].
[2]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中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及綜合利用行業白皮書2017[R].
[3]馮利華,張德元.我國電器電子行業EPR落實情況及建議[J].中國經貿導刊,2017(20).
[4]馮利華.國外EPR制度立法實踐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經貿導刊,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