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總結湖南省宜章縣“國培計劃”培訓項目實施以來的實踐操作經驗,提出“送教下鄉”培訓模式個性化延伸的策略:采用菜單式送教下鄉研培模式進行個性化延伸;搭建和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活動平臺進行個性化延伸;建立和利用“人人為師,人人為學”的校本研訓結合平臺進行個性化延伸。通過以上策略將有效地完成“送教下鄉”培訓任務,并逐步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
關鍵詞:送教下鄉;個性化延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1.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7-24
作者簡介:鄧耀進,湖南省宜章縣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高級講師。
“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以下簡稱“國培計劃”),是教育部、財政部于2010年開始實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 〔2015〕43號)中指出,自2015年起,“國培計劃”集中支持中西部鄉村教師校長培訓,繼續實施中西部項目、幼師國培項目和示范性項目。為持續提升鄉村教師能力素質,2015年起國家開始實施 “國培計劃”送教下鄉項目。宜章縣是湖南省27個首批進行“國培計劃”送教下鄉的市縣之一,自2015年以來,已經為全縣鄉村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近1500人次,基本實現了對全縣特困鄉鎮、教育落后的鄉村教師輪訓一遍的目標,為全縣的教育均衡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送教下鄉”培訓中出現以上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這是本文探討的目的和重點。
一、調查研究,找準根源,確定解決問題的策略
為了找準問題存在的真正根源,幫助我們尋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我們對全縣2015、2016兩年的小學數學鄉村參訓教師及其所在學校管理人員200人進行了訓后問卷調查。
我們問卷設計的主要項目、內容統計如下:一是培訓理念是否先進、實用。回答先進的有191人,占比95.5%;回答對個人不實用的有142人,占71%。二是培訓模式是否靈活?需要改變嗎?回答培訓模式比較僵化、需要改變的有130人,占比65%;回答六個環節模式都比較好的只有35%。三是培訓內容是否新穎?相對自己針對性是否強?回答新穎的有190人,占比95%;回答對自己針對性強、一般、不強的分別是85人、52人、63人,占比分別是42.5%、26%、31.5%。四是您愿意外出培訓還是在本地研討?回答喜歡在本地研討,能夠解決自己的工學矛盾,現場解決個人教學問題的有173人,占比86.5%。五是您認為外聘專家和本地名優教師哪個更能有效解決您的教學實際問題?回答本地名優教師的有142人,占比71%。六是網絡工具對培訓的作用大嗎?回答喜歡使用網絡工具,網絡工具能一對一研討、及時解決實際問題的有179人,占比89.5%。
通過以上調查問卷分析,我們發現,現行的送教下鄉培訓模式和培訓方法能夠解決鄉村教師教育教學中的普適性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鄉村教師的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但不能解決鄉村教師的個性化問題。教師的教學行為有一般性規律,同時又有很大的個性化差異,所以要真正全面提高鄉村教師的素質和能力,還必須改革我們的培訓模式,使“送教下鄉”培訓模式和方法向個性化延伸。
二、“送教下鄉”培訓模式個性化延伸的策略
通過調查問卷的分析,找出了培訓個性化模式和方法化欠缺這一根源,我們在2017年的小學數學“送教下鄉”培訓中運用了如下策略,以求達到“送教下鄉”培訓的個性化延伸目的。
1. 采用菜單式送教下鄉研培模式進行個性化延伸
這種活動組織部門即培訓機構,其是通過調研列出若干個活動主題清單,并發放或通過網絡傳遞給基層學校,再讓基層學校根據自己的現實需求或急需解決的問題,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主題,或者自己根據實際確立其他主題并反饋給活動培訓機構,然后由活動組織部門針對基層學校所選擇的活動主題(即訂單)進行精心的準備,制訂活動方案,并按時組織的一種研培活動。教師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確定問題菜單,發給培訓機構,之后培訓機構優選培訓團隊成員制訂專門方案對學員進行個別跟蹤指導活動。以往的送教下鄉活動方式單一、僵化,效果不夠理想。而采用菜單式送教下鄉研培模式,可以提高針對性、實效性,達到培訓個性化延伸的目的。
2. 搭建和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活動平臺進行個性化延伸
利用網絡研修平臺、各種電子信息終端設備、網絡課程資源等,可進一步擴展和延伸送教下鄉模式,提高送教下鄉的效果。隨著互聯網以及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利用以智能手機、超薄電腦、ipad 等為代表的無線移動設備開展隨時隨地的“移動學習”,既滿足鄉村教師在集中培訓之外利用零碎時間進行自主化、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決了專家指導不充分、學習交流溝通不暢通等問題。利用各種建立在移動終端上的微信平臺、QQ 群、電子郵件等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各種有效的互動學習、靈活性學習,可給農村教師提供個性化服務,將問題及時反映,將多角度、多方位的教師培訓方式貫穿于教師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既拓展了教育的時空界限,提高了教育資源的傳播速率和教育功能,也降低了教師繼續教育成本,實現了“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有利于農村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3. 建立和利用“人人為師,人人為學”的校本研訓結合平臺進行個性化延伸
我們2017年的小學數學送教下鄉活動,把培訓團隊以送配基地校為單位分成7個小組,分別下到各個學校的小學數學教研組,進行各環節的活動,各環節活動弱化專家學員身份,人人都可以是示范教師,大家都可以是點評專家,只要有利于解決教師實際工作中的問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大家都可以接受,大家共同學習提高。這種送教模式的實踐,就是建立“人人為師,人人為學”的培訓與校本教研高度融合的平臺,這個平臺是一種常態化的結對,送教活動結束后將仍然延續存在和工作。這個平臺能很好地達到“送教下鄉”培訓的個性化延伸的目的。這樣就避免了“送教下鄉”活動像“送戲下鄉”,雖然內容和形式都很精彩,但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們更多地只是在觀賞,而不是參與,“送教下鄉”從名稱上就給人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這種延伸增加了我們基層學校的教師在活動中的話語權,提高了培訓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三、結語
“送教下鄉”是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和教學水平的重要舉措,“送教下鄉”培訓模式個性化延伸策略的探討和實踐對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達到培訓目的,完成培訓任務,具有很重要的意義,這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課題。本文介紹了湖南宜章縣2017年小學數學“送教下鄉”培訓活動的新做法,提出了菜單式培訓模式、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平臺培訓和建立“人人為師,人人為學”的研訓一體平臺三種“送教下鄉”模式個性化延伸策略。這三種策略的實施,在宜章縣的小學數學培訓活動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是否具有一般性,供大家共同研討。
參考文獻:
[1]田漢族,孟繁華,傅樹京.校長個性化
培訓:從理論到實踐的創新探索[J].
教育科學研究,2012(12):24-29.
[2]李爭平.讓我觸動你的思想——呼喚
真正有價值的教師培訓[J].中國教
師,200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