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師德師風保持和建設至關重要,因此要深入研究師德師風建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認清當前我國社會轉型時期的經濟和文化特點,做好管理和改革。同時要確保每個教師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采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采用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和教育管理模式,將師德師風建設當作是教育發展的根本基礎,作為一項長期工程常抓不懈,這樣才可促進教師成長,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發展。
關鍵詞:小學階段;師德師風建設;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7-25
作者簡介:褚愛軍(1962—),男,小學一級教師,專科,研究方向:小學教育。
現代教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奉獻,需要每一個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和業務能力,還需其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職業操守。師德建設教育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是重視教師師德建設,因此要不斷強化他們的師風師德,讓每一個教師熱愛學生、忠于職守、無私奉獻,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服務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終身發展,服務我國的百年大計事業。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各種文化交融的時代背景下,各種思想對教師的影響越來越全面深入,小學師德師風建設面臨各種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革。
一、小學師德師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 敬業精神受到消解
每一個教師都需要有較強的敬業愛崗意識,在工作中愛崗敬業,忠于職守,為學生辛勤付出,努力將學生的學習和未來發展看作自己最偉大的事業,并對自己的工作充滿憧憬,對學生充滿愛心,在工作中高度負責。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受社會收入差距拉大、各種外在經濟因素和其他思想認識的影響,不少教師在工作中感覺自己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并且因為待遇分配或者職稱晉級等方面,產生了懈怠心理。也有一些小學教師受外在經濟利益的驅使,在學校之外從事第二職業,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校外工作,這樣必然對教學工作產生重大影響。同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競爭不斷加劇,生活和發展成本越來越高,每一個教師都承擔著較為強烈的競爭壓力和生活壓力。不少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與教學無關的工作和業務上,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備課,也不愿意坐下來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精心設計課程。與學生溝通和交流是每一個教師的重要責任和義務,但是現在很多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溝通,不注重學生的心理和精神教育,也不能很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訴求,無法做到針對學生的實際開展教學和教育。一些學校的教師明顯存在著應付工作的情況,有些教師隨便找其他人來代自己上課,有些教師私下和同事換課,將一周的課換成三天上完。也有一些學校存在部分教師長期脫崗現象,這給小學教師管理、教師整體穩定帶來了不利影響,尤其是對學生發展影響極壞。
2. 職業理想明顯弱化
職業理想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崇高的職業理想就是他們一生追求的目標,是他們的旗幟和方向,是驅動他們工作的最強的動力,可引領他們更好的努力和拼搏。崇高的職業理想對每一個教師的教育奉獻起到了很好的激勵和引導作用,能夠讓每一個教師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最大限度地發掘教育潛能,不斷學習和進步,努力成為一個對學生、對自己、對國家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優秀教師。由于國家教育投入相對不足,加上明顯的地區差異以及教師建設制度存在的問題,導致很多教師在社會上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和認可,沒有獲得應有的社會地位。當教師的社會美譽度明顯不夠時,他們的職業認同感也相對較弱。再加上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尤其是各種急功近利思想和拜金主義等,給教師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弱化了每一個教師的職業目標,也消解了他們的職業理想,導致很多教師的理想情操明顯退化。社會不再是以精神和職業評價教師,而以金錢和地位;教師也不再為自己的工作和職業理想而自豪,在經濟現實面前很多人產生了動搖。曾幾何時,教育成為社會最受尊重的行業,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群體,教師的理想代表著社會發展的大方向,體現著人類的高尚精神追求,占據著道德的制高點和價值判斷的核心地位。但是,現在不少教師沒有了崇高的職業理想,而只將教師當做一種基本工作、一種謀生的手段,這也讓教育這個行業失去了靈魂,讓教師這個職業不再擁有高尚的靈魂,也不能真正讓教育實踐展現教育的本真,影響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3. 教師行為方式越來越功利化
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各種行為方式的表現類型,每一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人,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每一個教師也都是社會中的人,他們的行為和思想觀念都受到社會的各種影響。市場經濟發展環境下,每一個人都會受到市場經濟關系的影響。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各種思想的相互碰撞,給現實中的每一個教師帶來了較大的影響。教師是一種社會職業,每一個人從事工作應該有正當的利益訴求,教師的工資待遇是他們生活和養家最為重要的基礎和保障,也是社會對他們的充分肯定,更是國家對他們的重視。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許多教師受各種功利主義和拜金主義思想的影響,對金錢有著更強烈的追求和欲望。在這種情況下,嚴重影響了他們對教育職業的認識,影響了他們的行為和教育方式。有些教師將等價交換的原則不適當地應用到教書育人這個非公益事業上來,這喪失了教師最基本的公德心,也讓他們的崇高操守受到影響。一些教師受到利益驅使,在校外兼職,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校外。還有部分教師違規拉攏學生校外補課,課堂上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嚴重影響了教育公平,造成了極壞的社會影響,也給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帶來了重大影響。教師行為功利化成為影響教育社會形象的主要方面,更是影響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新時期小學師德師風建設的有效對策分析
1.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強化職業道德教育
師德師風具有突出的時代性,是一定社會道德關系的基本體現,反映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社會基本關系與價值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價值理念,凝聚了國家、社會、個人不同層面的價值認識。因此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推動師德師風建設,讓每一個教師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下約束自己、規范自己、提升自己,并且不斷強化自己的職業理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范自己的思想情操和教學行為。社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新時期提出的針對社會各行各業的重要思想認識和價值評判標準。新時期的師德師風建設,應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強化每一個教師的職業理想,增強他們的責任感,確保每個教師愛崗敬業;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導,讓教師爭當立德樹人的模范,成為社會發展的標桿,成為學生心中最好的學習標準和道德楷模,在工作中能夠更好地體會師德的崇高,找到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實現師德師風建設與社會發展同步,與時代接軌,做到與時俱進。從而更好地將師德師風教育變成自己的一種自覺行為,更好地進行自我教育和發展,努力提升自己,讓每個教師成為學生心中最為理想的領路人。新時期,每個小學教師應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感知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美德和新時代社會發展融合的新精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不斷強化自己的師德師風學習,不斷強化自己的職業理想,增強敬業意識和奉獻精神,做一個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
2. 實現師德師風建設與學校精神文化建設的融合
教師是學校最為核心的資源,是推動學校教育發展的根本。學校管理是推動學校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促進師德師風建設的關鍵。師德師風建設是學校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學校精神文化的核心內容,每個學校都非常重視精神文化建設,并將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當作最為重要的內容。小學師德師風建設是一項整體要求,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常抓不懈,更需要每個學校認真落實,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和培訓工作。不同學校有著不同的校園文化,不同學校的小學教師有著不同的特點,師德師風建設一定要和學校的精神建設深入融合,確保師德師風建設更具建設性和實效性。每個小學的校長是主要負責人,其應與中心校保持密切聯系,以國家法律和教育管理制度為準繩,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以提高每個教師的師德修養為切入點,以促進小學教育事業發展為根本目標,重視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抓住師德師風教育和建設的主陣地,強化“三觀”教育以及他們的道德情操,努力提升他們的思想境界,讓其增強奉獻意識,樹立良好的師德風范;以新時期道德講堂為平臺,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主題講座,研究本校師德師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各種先進的經驗,選擇身邊的模范,樹立先進典型,營造更為濃厚的師德師風建設氛圍,真正將師德師風教育和建設熔鑄到每個教師的靈魂深處。
3. 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堅持人本理念
師德師風建設是推動我國教育改革、提升全體教師綜合素養的重要保障,是新時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重要基礎,更是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前提。師德師風建設與每個教師息息相關,關系我國的教育事業,也關系每個教師的成長和發展,重視師德師風與關注教師成長相得益彰。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必須體現以人為本發展理念,這樣是對學生負責,也是對教師負責,可讓每個教師能夠在教學實踐中更好地工作,不斷強化他們的工作熱情和責任意識,也能夠更好地增強他們的成就感,實現他們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堅持以人為本發展理念,針對新時期師德師風存在問題,圍繞影響教師教育和發展的問題和矛盾,解決他們的深層次問題,幫助每個教師消除工作、生活和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困難,讓每個教師能夠專心做好本職工作,沒有任何后顧之憂,提升他們的工作熱情;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切實提升教師的福利待遇,大力宣傳尊師重教,讓每個小學教師有更好的社會地位。作為學校管理者,不能僅僅盯著教師的工作,也應更多地關注他們的生活,做好管理,更做好服務,讓每個教師能夠在學校得到更多的關照,增加他們的幸福指數。
總之,小學師德師風建設是我國教育管理的長期工程,也是每個教師學習和強化的重要內容。小學教育是最為關鍵的基礎教育,是每個人開啟成功人生的重要階段。教師作為重要的領路人,不僅要有專業的教學技能和扎實的業務素養,還要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學校應管理重視教學管理,重視師風培養,營造良好的教書育人風尚,促進教師的整體進步和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毓珣,楊 婷. 改革開放以來我
國中小學師德規則政策的變遷及分
析[J]. 當代教育科學,2017(5):
91-96.
[2]李 煌.小學教師師德建設存在的問
題及對策[D].湘潭:湘潭大學,2015.
[3]劉興華,黃利軍,劉思靜.新時期教師
黨員黨性修養與師德師風建設研究
[J].教育教學論壇,2017(15):
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