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市基礎教育在快速發展,而農村基礎教育相對滯后,為提高農村基礎教育發展水平,亟須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水平。文章從下鄉調查中獲取的第一手資料,試圖從農村中小學教師參加培訓的需求出發,分析農村中小學教師參加培訓的主要障礙,尋求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需求;調查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7-28
作者簡介:蔣松德(1964—),男,湖南省新邵縣教師進修學校教學副校長,高級講師,碩士研究生。
2018年5月18日至5月28日,為順利開展湖南省新邵縣(以下簡稱“我縣”)“國培計劃”“送教下鄉”活動,我縣成立了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需求調研組,調研了坪上鎮、迎光鄉、寸石鎮、太芝廟鄉、陳家坊鎮、新田鋪鎮等中心校。調研的鄉鎮有我縣的“文化之鄉”坪上鎮,有我縣最邊遠的鄉鎮迎光鄉。調研組采用觀察課堂、調查問卷、師生訪談等形式,對我縣800余名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的培訓需求進行調研,走訪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36所,發放問卷812份,回收問卷805份,有效問卷792份,有效率97.54%。通過調研,我們獲得了第一手材料。
一、需求分析
1. 對培訓時間的需求
(1)對“您最愿意在哪個時段參加鄉村教師培訓?”問題的回答:
從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鄉村教師希望在學期工作時間內和寒暑假參加培訓,不大愿意在雙休日參加培訓。
(2)對“如果選派您參加集中培訓,您認為一次培訓最合適的時間是幾天?”問題的回答:
從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鄉村教師希望參加集中培訓的天數是3~5天。
2. 對培訓內容的需求
對“您最需要的培訓內容(可多選)”
從表中可以看出:鄉村教師最需要的培訓內容依次為:課堂教學技能、教學方法、班級管理、教育教學理論、心理健康教育等。近幾年,隨著留守兒童的增多,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需求大幅增加。
3. 對培訓專家團隊的需求
對“您最喜歡的培訓教師是(可多選)”問題的回答:
從表中可以看出:鄉村教師最喜歡的培訓教師是教學名師和一線優秀教師。
4. 對培訓方式的需求
(1)對“您最期待的培訓形式(可多選)”問題的回答:
從表中可以看出:鄉村教師最期待的培訓形式是現場觀摩以及外出學習考察。
(2)對“最適合您的鄉村教師培訓方式”問題的回答:
從表中可以看出:最適合鄉村教師的培訓方式是優質學校跟崗觀摩和送教下鄉。
5. 對“遠程培訓”的需求
(1)對“如果選派您參加遠程網絡研修,您的感受是”問題的回答:
從表中可以看出:鄉村教師對參加遠程網絡研修的認同感不高,大部分教師勉強接受遠程網絡培訓。
(2)對“您所在的鄉村學校網絡寬帶使用情況是”問題的回答:
從表中可以看出:鄉村學校的網絡寬帶使用并不暢通,而且網速慢,電腦配置少。
二、問題分析
(1)對“您認為參加鄉村教師培訓的主要障礙”問題的回答(可多選)(見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鄉村教師參加培訓的主要障礙是培訓理論多,實踐少,難以滿足個人需求;教學任務重,沒時間參加培訓。
(2)對“您認為,鄉村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問題的回答(可多選)(見表2):
從表2中可以看出,鄉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鄉村學生厭學難管教;留守兒童太多;農村教師收入低,地位不高。
三、對策和建議
1. 滿足鄉村教師的培訓需求,按需開展培訓
(1)培訓時間。統籌安排培訓時間,培訓盡量不占用鄉村教師法定休息日,集中培訓時間不宜過長,以3至5天為宜。
(2)培訓內容。訓前做好問診調研,確定培訓主題,根據培訓主題設置課程;加強課堂教學技能、教學方法和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等內容的培訓;培訓內容不宜過多過雜,培訓主題應明確具體。
(3)培訓方式。倡導小班級培訓,采用案例式、參與式、探究式、情境式、討論式等多種形式開展培訓,開展基于實戰的“送教下鄉”活動,創造條件,帶領鄉村教師去優質學校跟崗實踐,開闊視野。
2. 開發縣級網絡教育資源,建立鄉村教師遠程學習共同體
鄉村教師參加“國培”“省培”遠程培訓的機會比較多,遠程資源十分豐富,但學習結束后,學習平臺即刻關閉,教學需要時難以再查閱相關信息。調研中,我們發現鄉村教師對遠程培訓的認同感不高,許多鄉村教師是為完成學分而應付式上網學習,一個重要原因是遠程網絡資源過于優質,輔導教師過于高大,不對鄉村教師的胃口,要么“吃”不下,要么“吃”下去難以消化。很長一段時間,我縣每年開展優質課競賽和微課例競賽活動,課堂實錄資料豐富,但錄后束之高閣,不見蹤影,這些優質教學資源閑置浪費。因此可利用這些縣城內的優質資源,建立縣級遠程教育平臺,永久向鄉村教師開放,讓鄉村教師免費、自由地進入平臺學習。同時,在區域內選出學科帶頭人擔任輔導教師,組建3人行、9人行互助學習小組,由鄉村教師推選學習小組長,帶領鄉村教師開展網絡遠程培訓。近幾年,我縣教師進修學校和教研室、儀電站合作,充分利用本土課程資源,開展縣級遠程培訓。課程資源本土化,輔導教師本土化,開出的“菜單”適合鄉村教師口味,鄉村教師能“吃”得下,消化得了。
3.做好鄉村教師培訓頂層設計,構建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
(1)制度建設。在調研中我們發現:未評上職稱的中老年教師覺得晉級無望,評上職稱的中老年教師安于現狀。許多鄉村中老年教師不思進取,對工作失去激情,對參加培訓更是應付,內驅力不足。縣級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強培訓機制建設,將鄉村教師參加培訓情況與績效考核、評優、晉級掛鉤。學校和中心校要上下聯動,形成合力,鼓勵和支持鄉村教師參加培訓,解決工學矛盾,提高鄉村教師待遇,消除鄉村教師參加培訓的后顧之憂。教育行政部門要做好頂層設計,從制度上激勵鄉村教師自覺自主地參加培訓,點燃鄉村教師參加培訓的熱情。
(2)基地校建設。我縣為做好“國培計劃”送教下鄉活動,從全縣200多所中小學校中遴選出8所基地示范校,以基地校為中心,把校本研訓和送教下鄉活動結合起來,示范輻射本區域的各中小學校,深受鄉村教師歡迎。
(3)分層培訓。鄉村教師的能力具有個性差異性,不同層次的鄉村教師對培訓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在培訓項目和培訓目標設計上應盡可能體現出這種差異性。為此,可對鄉村教師進行分層培訓:對新教師開展初級培訓,教會新教師如何備課,上課,熟悉各類課型教學,人人過關,上一堂合格課;對中青年教師開展中級培訓,通過示范課例,微格教學,課題研究,把中青年教師培養成骨干教師;對資深教師開展高級培訓,提升資深教師的職業幸福感,避免職業倦怠。
(4)培訓團隊建設。團隊建設是做好鄉村教師培訓的關鍵,從2018年始,我縣各鎮鄉中小學校,采用自愿申報、中心校推薦、縣教育局考核審定的辦法,從全縣5000多名教師中選出64名骨干教師組成培訓團隊。團隊成員80%來自教學一線,有學科背景,有理論修養,為我縣的送教下鄉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顧明遠.中國教育的文化基礎[M].太
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2]程方平,毛祖桓. 中國教育問題報告
[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
[3]黃佑生. 培養真正的人[M].天津:天
津教育出版社,2012.
[4]朱永新. 教育的奇跡[M].上海:上海
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