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東縣袁莊鎮先民小學 黃曉利
在我國有很大比例的農村學生,而農村學生中學困生的比例并不小于城市學生,那么這些學困生的成因是什么,怎樣來應對農村小學學困生較多這個問題,便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課題。本文結合教學實際,從兩大點來分析農村小學生的學困成因,并提出一些針對性的策略,希望得到廣大同仁的批評指正。
農村學困生的成因有很多,同時也是一個嚴峻的教育問題,在參考諸多調查報告,并結合自己的實際體驗之后,我對這些學困生的成因做了一個簡單的歸納,問題主要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每一個個體都是不同的,在數學學困生中,學生自身的問題不少,主要體現在這樣兩個方面:
(1)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并不是農村獨有的現象,但是無法否認,學困生中有很大比例是因為先天因素導致的,這些學生的記憶能力、接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甚至模仿能力都達不到平均水平,這就造成學生在學習中無法跟上正常的教學節奏,讓他們在學習中被其余的學生越甩越遠。
(2)后天因素
學困生中也有很多先天條件與其余學生相差無幾的,但是學生在學習中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出現了學習習慣差、學習意愿不強烈等問題,不少學生是應付式學習,甚至認為學習與自己關系不大,而因為缺乏有效監管,學生的學習態度越來越差也不在少數,這個原因在后面的分析中還會有所涉及。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場所,家庭因素對于學生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農村的孩子,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的較多,有些父母即使在身邊,因為平時工作強度大,對學生的監管力度也不大,這就造成農村的留守兒童包括準留守兒童較多。另外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農村家長的受教育水平跟城市學生家長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家長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以及能力方面不及城市家長,這也是客觀事實。
不得不承認,教育的結構性不均衡還是客觀存在的,一些農村地區因為生活環境和教學環境相對較低,所以農村教師在整體水平和年齡結構上與城市教師有一定的差異,特別是在接觸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學方式上,農村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缺乏主動性。
在分析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基本成因之后,我們有必要審視這些原因,從我們力所能及的角度制定針對性措施,積極消除不利因素的影響,在轉化學困生方面尋找一些有效的策略。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尤其是學困生,不但在課堂上格外關注他們,將一些簡單的問題留給他們,給他們展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逐步找到自信,還要在課外關注學生,與學生溝通,拉近跟學生的距離,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記得特級教師華應龍老師曾經分享過一個轉化學困生的小秘密:在課前補。讓學困生更早接觸到將要學習的知識,讓他們的學習先人一步,這樣就會讓學生在學習中跟上大部隊的節奏,收獲更多的信心。即便學生不能達到同年齡學生中佼佼者的程度,也可以促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升,讓他們習得必需的數學。
促進教育均衡是教育行政部門努力的方向,作為普通教師,我們需要從自己的角度入手做力所能及的事,用自身的努力推動農村學困生的轉化。
教學是一門藝術,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學習,善于思考,不斷總結教學中的得失,接受更多的教學理念,在實踐中摸索將新觀念、新手段、新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中的經驗,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在面對學困生時,我們要展開個案分析,記錄在學困生轉化方面的相關材料,提煉出經驗來,并研究這些經驗的適用性,將自己的所得在一定范圍內推廣和交流。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場所,很多教育家對家庭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都做過特別的說明,在轉化學困生的時候,我們要加強家校聯系,向學生家長傳授一些教育理念,幫助他們在孩子的成長中起到應有的作用。尤其是學困生的家長,很多家長對學生的成長起不到積極的作用,甚至是反作用,比如說有的家長信奉“讀書無用論”,有的家長自身的行為會影響學生的學習,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可以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與家長做最大限度的溝通,為學生營造好的學習環境,只有這樣,才能解除學生的后顧之憂。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對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我們要從根源上探析其成因,盡自己最大能力來制定措施,加強自我學習,給學生更多的關注和幫助,與學生家長做深入的溝通和交流,力求通過這些途徑來觸動學生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取得原有基礎上最大限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