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通榆初級中學 成燕舞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飛速發展,社會科學化趨勢加劇,數學從幕后走向前臺,由形式化的訓練轉向應用價值的追求,向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創新能力轉變,不能停留于知識的傳授層面上,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背景,從生活中引入新的知識,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從而運用數學知識去分析、解決生活的問題。如在探究零指數冪時,教者讓學生計算24÷24=16÷16=1,學生據此提出猜想,20=1,學生從不同角度探索其合理性。有學生從細胞分裂的原型開始探索,一個細胞分裂1次可以變成2個,分裂2次可以變成4個,……那么沒有分裂仍是1個。也有學生從冪的運算著手,計算a4÷a0=a4-0=a4,由此可以推算:a0=1。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從零指數冪的探索中獲得經驗,進而為負指數冪的探索奠定基礎。
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教材中的問題情境,并提出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問題,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探索,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問題要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他們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這樣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如在學習“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內容時,教者向學生提問:“想象一下,你站在海灘上觀看日出,你會看到怎樣的幾何現象?你能說出海平面(直線)與太陽(圓)的位置關系有什么變化?”
學生只有親歷發現、分析問題的過程,并探索出解決問題的路徑、應用結論的過程,才能把握知識的真諦。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探索出更多應用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經歷“再發現”的過程,而學生足不出戶,教師要將學校教學與日常生活有機融合起來,樹立“學數學”就是“用數學”的觀念。教師要帶領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原型,擺脫對數學的陌生感,開啟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的探究動機。例如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時,教者如果生硬地向學生灌輸遠離學生生活的知識,勢必讓學生產生“距離感”,教者可以提出生活中的問題:“老師對一位學生說:我像你這么大時,你才3歲,當你像我這么大時,我已經39歲。”學生雖不能知道他們的年齡,但可以知道師生之間的年齡差距是一個不變的量,這個年齡差既是學生減去3歲,也是39歲減去老師的年齡,由此可以引出2個未知數,將這種關系表示出來,也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問題。
現實生活中有大量數學原理的應用,如圓的旋轉不變性、兩點之間線段最短以及黃金分割數、勾股定理的應用,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從而對學習數學產生深厚的興趣。教師要避免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彼此割裂的現狀,要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現象,為數學知識提供豐富多彩的現實,激發學生的應用意識,引導他們從數學的角度建立數學模型、分析問題,能豐富學生的直接體驗,幫助學生建構自己的認識過程,提高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接受到很多的數學知識、復雜的實際問題,教師要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他們的知識儲備,激勵他們去探索問題。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用數學”的意識,引領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問、理解,綜合運用數學知識、技能去解決問題。如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軸對稱知識為班級的學習園地設計logo,統計班級中學生家庭用電情況……通過這樣的訓練,能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愿望。隨著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逐漸形成,股票、存款利息、保險、分期付款等經濟問題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問題,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創設生活情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物體位置的確定》一課教學中,教者以行駛中的高鐵、飛行的火箭、航行的船只、移動的臺風等引發學生對位置的變化,進而提出問題:“海軍從青島出發相繼過臺灣海峽、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請用筆在地圖上描出海軍編隊航行的路線,海軍艦隊編隊是如何隨機向基地報告艦艇位置的?”
教師要通過專題活動等引領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案,以此強化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如學完“垂線段最短”的性質后,讓學生為其他學生的立定跳遠測成績;學完圓的定義后,為破殘的輪片確定半徑。學生只有學會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才能真正理解知識,才能形成應用數學的意識。教師要將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將所學知識拓展至課外,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應用空間。如在學完軸對稱內容后,教者讓學生為學校的藝術節活動設計出一些優美的圖案,或寫一些藝術字。學校在教學樓前要建一個軸對稱的花壇,讓學生以6人為一組,設計出花壇的形狀,選出最具創造性的作品交給校長。在學完統計內容后,教者讓學生收集、整理、分析本班《體質健康登記表》中的數據,對全班同學的體質健康進行評定,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教師要合理地引領學生開發數學資源,尋找數學與生活的連接點,讓他們應用數學的思維去觀察、分析,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提高他們的數學應用意識。教師還要向學生展示生活中的數學的廣泛應用,要向學生介紹從報紙、網絡中查找數據的方法途徑,要向學生介紹數學在CT、飛機設計、天氣預報等技術中的應用。數學教學只有真正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將學習過程與生活過程融為一體,才能促進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提升。
總之,在考分被無限神化的應試教育的今天,教師要關注生本,立足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強化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要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引領學生收集信息、整理材料、提出問題、設計方案、選用策略,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