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熟市張橋中心小學 何夢丹
計算分為筆算和口算,是小學數學學習的基礎,需要強化教學。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并沒有將計算能力的培養作為重點,導致學生計算能力偏弱,特別體現在低中年級。低中年級學生剛剛進入數學學習,如果缺乏足夠的計算能力,無疑會引起后續學習的困難。
小學低中年級學生年齡大約在7~9歲左右,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的心智剛剛開始發育,還非常不成熟。學生心智不成熟會導致他們在計算過程中不注意區分數字、算符、算式的數學意義,出現顛倒、錯寫等問題。比如,有些學生在計算“5×8”時,不注意觀察算符,看成了“+”,導致出現錯誤的結果“13”。有些學生在計算“13+32”時,隨意書寫數字的順序,將結果錯誤地寫成了“54”。心智不成熟在影響低年級學生的運算中作用特別顯著,到了中年級和高年級會逐漸得到改善。
數學運算具有一定的規則,這個規則被稱為算理。低年級小學生剛剛接觸算理,還不能夠深入理解,所以在運算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算理問題導致的錯誤。比如,有些學生在計算“50-32”時,常常出現錯誤的結果“28”,這是由于對借位規則不理解造成的。有的學生在計算“36+47”時,出現錯誤的結果“73”,這是對進位規則不理解造成的。如果低中年級學生對算理的理解一直不能夠得到改善,將會影響后續的數學學習,甚至會對其一生造成不良的影響。
小學低中年級的學生常常存在不良的計算習慣,由此引起的計算錯誤非常嚴重。不良的計算習慣包括看錯、寫錯、抄錯、潦草、丟失等。看錯主要體現在學生粗略地看題目一眼,便開始計算,可能將“7”看成了“1”,也可能將“÷”看成了“+”。寫錯和抄錯體現在學生書寫的問題上。算式上面是“9”,到了下面變成了“6”。算式上面是“+”,到了下面變成了“-”。潦草是書寫模糊的問題,許多低中年級小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計算能力,但是書寫很潦草,導致答題錯誤。丟失也是計算中的常見問題,常常是將上面的各種符號弄丟,比如將括號丟失。
刻意練習理論認為任何技能都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刻意練習獲得。小學數學計算能力本質上是運算的技能,同樣可以通過刻意練習形成。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考慮到低中年級學生在計算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各種計算練習,幫助學生提升口算和筆算能力。
如在進行《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教學時,一年級學生常常感覺不適應。根據觀察可以發現,學生主要是將10以上的結果算錯。為此,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循序漸進的練習,先是練習9與任意數字相加,比如“9+3”“9+4”,這些計算只要學生使用拆分就可以解決。等到學生能夠熟練地口算9與任意數字相加后,再拓展到8與任意數字相加,接著是7與任意數字相加。通過循序漸進的刻意練習,學生會熟練掌握20以內的進位加法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計算是更復雜計算的基礎,打下扎實的基礎,對學生學習更大數字的相加、乘法等都是有益的。
如在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時候,有許多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非常快速地列式,計算出結果,導致計算錯誤。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可以采用再算一遍的方法來進行驗算。驗算雖然花費了較長的計算時間,但是對學生計算準確率的提升是有很大幫助的,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重復計算過程中建構起計算的表征,保證以后計算的準確性。
算理是指計算的基本規則,是學生進行各種計算的基礎。如果學生對算理理解出現偏差,或者理解不清晰,肯定會在計算中表現出大量的錯誤。算理包括進位、退位、運算順序等,教師在學生初次接觸這些算理的時候,就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算理。在以后的計算訓練中,如果學生出現了算理上的問題,教師還要及時地幫助學生復習算理,以起到糾正、鞏固、加深、建構的效果。
剛剛進行進位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實物數量向數學數字過渡的策略來講解,這有助于學生對進位原理產生深入的理解。比如,讓學生計算“9+4”時,教師可以先在黑板上一邊貼上9朵小紅花,另外一邊貼上4朵小紅花,然后讓學生數一數一共有多少朵小紅花。學生會發現是13朵小紅花。接著,教師將4朵小紅花中的一朵移到9朵小紅花那一邊,學生發現9朵小紅花這一邊變成了10朵小紅花,另外一邊只剩下3朵小紅花了。這樣的數學操作,讓學生發現了“9+4”的計算原理。學生知道了這個原理之后,自然會計算“9+5”“9+6”等。算理可以說是一種數學思想方法,不是完全憑借教師講解學生就能夠徹底明白的,需要通過數學實驗、數學操作等手段,讓學生體驗和感知。當然,在講解算理的過程中,借助信息技術,引入視頻、聲音、動畫等趣味因素,教學效果將更好。
許多學生在出現計算錯誤后,不敢再進行嘗試,失去了計算的信心。教師可以對學生采用不同的表揚和激勵的手段。表揚和激勵的手段形式多樣,可以是教師語言上的,也可以是教師肢體上的,甚至可以是機器形式上(比如電腦中出現掌聲、小紅花等)的。
如在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時候,有許多學生遇到了困難,主要困難出現在進位上,現在的進位不僅僅是“1”,還可能是“2”,是“3”。有的學生一下子就能夠掌握計算的方法,計算得非常準確,教師可以說:“你真是太厲害了,但是不要驕傲哦!”如果有的學生在計算的時候出現了錯誤,教師可以教給他計算的小技巧,比如利用記位法,并對學生說:“再試一下,你肯定會準確地計算出結果的。”樹立了學生計算的信心,學生會不畏困難,反復嘗試,直至得到正確的計算結果。
綜上所述,要提升小學低中年級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需要從產生計算問題的內因出發,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教師要抓住計算習慣、計算原理,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訓練,不斷糾正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問題,直至形成較強的計算能力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