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亭湖新區實驗學校 吉建明
情感教育是現如今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忽視情感教育的滲透是一種不完整的教育。將情感教育與數學教學相融合、相互促進,能夠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更好地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數學課程的基本出發點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其和諧、全面發展,包括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還有他們心理素質的培養和個人品德的樹立。但是,在現如今的教學觀念中,知識教育占有絕對地位,使得教育在缺失情感因素的情況下出現種種弊端,這嚴重阻礙著素質教育的豐富和發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情感滲透,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教學改革進程的推進,都具有巨大作用。本文針對情感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展開了以下研究。
教師是學生學習和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的情緒。小學數學教師要秉持著嚴謹的教學態度,將教學過程當作一種享受,這樣才能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學習中,也把聽數學課當成一種享受。教師在課堂上精神煥發,熱情洋溢,學生情感就會更加投入,使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礎,更好地進行心與心的溝通,使他們從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探究知識;相反,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精神萎靡,聲厲詞嚴,學生也會在聽課中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上戰戰兢兢,這不是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因此,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能夠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內心學習需求出發,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案,彰顯自身的人格魅力。小學數學教師將自身對數學的熱愛之情投入到教學中,那么也會同樣將這一份熱愛傳遞給每一位學生,真正實現“親其師而信其道”。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為學生營造生動的教學情境,使得課堂更具感染力,在他們接受知識的同時,還能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這是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立足于數學教材,將情境教學法運用在課堂導入中和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延伸到課后。在課堂導入中,可以采用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設疑,調動他們的課堂學習興趣,在短時間內抓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可以采用游戲情境法、表演情境法,增強學生的課堂體驗;在課后可以運用生活情境,為學生組織生活實踐活動。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這一知識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伊始采用問題情境,先讓學生在課堂上說出自己所帶三角形的兩個角的度數,然后教師說出第三個角的度數,之后再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采用游戲情境法,讓他們通過角色扮演來完成角與角之間的計算。這樣一種情境教學法在數學課堂中的運用,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還能活躍課堂氛圍,使他們積極投入數學學習活動中來。小學數學教師通過創設教學情境,能夠使學生更深入地感受數學學科的魅力,增加他們的學習欲望,同時還能在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的過程中,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從而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數學本身具有無窮的美妙。”數學中煩瑣的數字和符號。看上去枯燥乏味,但是,隨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不斷應用,人們逐漸發現數學的美。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展現數學之美,讓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能提高他們對數學的審美能力。徐利治教授也曾經指出:“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主動的,富有美感的智力活動。”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深入挖掘學生的內心需求,充分展現數學的魅力所在,真正提升數學的美學價值。如數學教學中的對稱知識,表現著數學知識的和諧、統一、簡潔,給人一種美的效應。還可以通過為學生滲透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奇異和美妙,使其真正體驗到數學對完美的不懈追求,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增加他們對數學的熱愛之情,從而主動投入到數學探究活動中來。
例如,在認識平面圖形時,教師可以通過量、看、畫、做等一系列過程,讓學生領略平面圖形的曲線。再如,講“圓的概念”一節時,可以提問學生:在生活中所見到的圓是怎樣的?這些圓有什么共同特點?之后教師在多媒體上為學生演示圓的模型,帶領學生一起得出圓的定義。從生活角度進行知識學習,能夠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通過觀察事實現象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質,使他們樹立客觀世界具有統一性這一觀點。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將數學知識直觀、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降低數學學習難度,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情感教育滲透在課堂中,能夠使學生真正地領略到數學學習的奧秘,體驗數學學習過程的樂趣,使他們樹立堅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心,激勵他們不斷走在數學探究的路上。情感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通過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為其營造愉悅、輕松的學習氛圍,使他們樹立豁達、樂觀心態來面對數學學習中的難題,從而為國家培養更多健康、優秀的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