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吳窯鎮吳窯初級中學 楊 陽
在新課程標準的改革背景下,自主與合作的理念適應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差錯,要求相關教師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差錯資源的價值,進而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糾錯是一個思考偏差到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有效減小或消除學生錯誤解題的機率,是不斷完善學生自身知識結構,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方式。對于初中階段,數學為一門具有較強抽象性與邏輯性的學科,教師要鼓勵學生結合“錯題”的使用價值,幫助學生及時發現自己學習存在的不足,巧妙地將學生的不足之處加以彌補,提高學生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的知識主要包含兩部分,第一是學生自身已經理解并掌握的知識。第二是學生沒有掌握的知識。對于學生掌握的知識,學生在第一遍做題之后還會做第二個同樣的數學題,而學生沒有掌握的數學知識,第一遍不會做或者出現錯誤,將錯題記錄在錯題本上,重復的閱讀與查看,在找到錯誤之處或者學會解題之后,第二遍遇到相同問題的時候,便會迎刃而解,并且減少解決出錯的幾率。由此,學生在現有的知識基礎上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自然而然地提高學習成績,凸顯學習效果。
因數學自身具有抽象性與思維性,具有一定的難度,包含的知識比較多,所以學生在考試之前,經常會出現盲目的復習狀態,毫無思緒地面對考試的壓力。如果復習教材,感覺到基本知識已經掌握,然而在實際做題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對解決問題一點思路都沒有。眾所周知,復習時間比較短暫,應設計針對性地復習方案,復習學生沒有掌握的知識,加強學生自身的數學技能。在初中學生記錄錯題之后,尤其是考試之前,學生便可以系統地復習平時出現錯誤的知識點與對應的習題,強化學生自身數學結構,利于學生輕松地面對考試,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獲得良好的身心體驗,進而體現初中數學“錯題”的使用價值。
要想全面地將錯題記錄下來,初中學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準備一個記錄錯題的本,同時保證錯題本記錄內容的充實性,也就是錯題本的容量應大一些,便于學生將錯題連貫性地記錄在本子上,隨時隨地都可以觀看。同時,初中學生在記錄期間可以為這些錯題加上標簽,依次記錄,便于學生查看與思考。此外,錯題本上記錄的數學問題應具有全面性,對于某一個數學問題,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將數學題目、解題順序、錯誤分析以及正確的解決過程進行記錄,并且學生應做好長久堅持的準備,只要在日常的學習中出現問題,便應該及時地將錯題記錄,定期總結自己學習的有效方式,促使學生思維的靈活轉變。
因初中數學知識比較繁多,學生需要在記錄錯題之后及時地對錯題記錄加以總結與歸類,總結出錯題出現的原因,標注教材中的準確章節。同時,為了方便查找,學生可以將錯題進行歸類,比如粗心大意、缺少思路、輔助性工具的錯誤使用等,不需要逐一對題目進行記錄,找到幾個典型事例科學的標注即可。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數學關于“乘方”的問題時,錯題本中記錄的x4x4=x8,5x3+3x3=8x6,x6x6=x12,等,都屬于乘方問題,學生可以選出兩個代表,使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標記就可以。然后在課堂中,學生重點領會教師教授的解題方法與解題思路,進而有效地利用錯題本,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首先,教師需要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比如在教授期間機械地組織學生參與學習活動,降低學生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不能集中精力學習;對于某一個知識點,沒有深入分析知識點的含義與應用技巧,例如,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定義和解題注意要點,導致學生盲目地解決數學問題;教學行為方面,沒有切合實際地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建立關聯,影響學生的理解程度等,這些問題皆需要數學教師反思教學環節的科學性與規范性。
其次,學生對錯題進行反思,養成勤于動腦、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初中學生應關注每次考試中出現的錯誤,反思審題的準確性、做題的科學性與技巧性,加強對錯誤題型的了解,以免出現同樣的解題錯誤。同時,學生反思自己的思維運用合理性,針對同一個數學問題,思考解題問題的便捷性與解決問題的準確性,尤其是找到錯題中的關鍵詞語,便于更好地改正與學習。
最后,集體反思。在數學教學中習題環節之后,教師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加以總結與反思,找到學生普遍出現問題的知識,強化學生回憶、理解與掌握,促使學生在犯錯誤的情況下找到有效地解決方法,提高學生思維能力與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進而提升班級內所有學生的學習水平,凸顯反思效果。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錯題”開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數學教師和學生都應該認識到“錯題”使用的必要性,從日常學習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不斷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加以記錄,養成勤于分析、勤于思考、勤于總結的學習習慣,進而提高學生自身的數學素養,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