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天補小學 毛淑萍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已經被廣泛運用到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出發,巧妙運用信息技術,發揮它的獨特優勢,多角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更好地吸納新知。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方式,運用信息技術,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主動探索的內驅力,豐富學生的直觀印象,讓學生自然地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實現全面發展。
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但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難以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形象、生動的情境,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為學生帶來新鮮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喚起學生求知的欲望,這要比教師單純的講解效果要好得多。
在教學認識厘米時,教師運用多媒體播放了“貓和老鼠”視頻,貓是老鼠的天敵,老鼠被小貓追得走投無路,只好鉆到洞里面去了。小貓來到老鼠洞前,并沒有往里面鉆,而是利用胡須測量了洞口的寬度,洞口的寬度比小貓的胡須要窄,小貓無奈地選擇了離開。學生們看到這里,哈哈大笑。教師趁勢引入數學知識:在生活中,人們都是采取什么方法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呢?學生的情緒處在高漲中,很多學生都想到了“尺子”,教師進行了肯定,尺子是測量長度的工具,但同學們手邊的尺子是不一樣的,能找到彼此直尺上相同的地方嗎?學生們拿出了尺子,教師自然地將學生的目光引向了尺子上面的刻度,進入到認識厘米的學習中。
上述案例,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使他們愉快地接受知識。在這樣的狀態中,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積極的,教學效果也是高效的。
數學知識抽象性、邏輯性很強,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然而學生由于年齡小,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很欠缺,距離數學課堂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這就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難度。在教學中,教師應運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化解學習的重難點,加快新知內化的歷程。
在教學圓的面積時,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張大伯準備用一根長繩,圍一個面積最大的圖形,他應該怎樣圍,才能確保面積最大?”學生讀完了題目,進行了分析,紛紛說出了自己的猜想,有的說是圍成長方形面積最大,有的說圍成正方形的面積最大,也有的說圍成圓形面積最大,但誰都不能將對方說服。于是,教師在屏幕上分別出現了這三種圖形,讓學生根據圖形中的相關數據進行計算,最后得出了結論。在這樣的過程中,強化了學生的認知,使學生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圓在周長相等的情況下,圓的面積最大”的結論,提高了數學教學效果。
上述案例,教師面對復雜的數學問題,沒有直接講解結論,而是采用信息技術,豐富學生的表象,化抽象為具體,誘導學生積極地思考,完成了知識體系的構建。
練習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的有效途徑。而以往的課堂中,教師的練習形式單一,大多是例題的“復制”,學生練習的興趣不濃。因此,教師應注意扭轉這一局面,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練習,激發學生參與練習的興趣,最大化課堂教學效果。
在教學小數加減法后,在練習環節,教師沒有大搞題海戰術,而是運用信息技術,進行了巧妙的設計。在屏幕中,教師先出示了一棵蘋果樹,在蘋果樹的下面放了一個籃子,在每個蘋果上都有一道關于小數加減法的題目,如果學生能夠準確說出答案,用鼠標點擊一下,蘋果就會掉進籃子里,反之,蘋果不能掉進籃中。同學們,你們能夠成功摘取蘋果嗎?能在規定的時間內,進入下一關嗎?這樣的練習形式立即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都很積極地投入到練習中。在這樣的過程中,不但加快了完成練習的速度,還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練習效果非常好。
上述案例,教師改變了傳統的練習模式,巧用信息技術,進行練習設計,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欲望,使練習變得生動、具體,更易于理解。讓學生學會多個角度分析問題,既鞏固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
總之,信息技術是小學數學課堂通向高效的橋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巧妙運用信息技術,靈活教學方法,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提高學生的理解水平,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數學綜合能力,構建富有魅力的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