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運西小學 李 霞
現如今,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革新與完善,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更好地滿足新時期小學生的發展需求,因而積極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采取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措施,創新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滿足新課程教學要求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學情,設計更符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構建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從而在增強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我國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生的感知體驗,加強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聯性,培養中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實現中小學生的更好發展。”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其一,在滿足新課程教學要求的基礎上,有意識、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觀察、總結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實現抽象知識向具體知識的轉化,深化學生的知識認知。其二,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實現新舊知識的有效融合,強化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其三,通過列舉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加深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設計更貼合于學生日常生活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不斷地探究過程中,更好地體會數學知識帶來的樂趣,強化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例如,在學習“分數”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演示生活中“切西瓜”的畫面,隨后引入本節課的基礎知識,讓學生通過觀察更好地體會平均分配的意義,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豐富學生的基礎生活經驗,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推動小學生的健康發展。
教材是順利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主要依據。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深度挖掘教學素材,掌握教學細節,注重教學過程,精編教學方案與教學活動,不斷開展知識拓展教學,以此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水平,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此外,要想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深化學生的知識理解,還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數學知識的外部拓展,強化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第二,教師應帶領學生進行教學知識點的總結與歸納,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強化學生探究能力與創新思維,以此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充分發揮學生的個體優勢。第三,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從教學內容著手,列舉生活案例,重視學生的教學體驗,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加減法”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數鴨子》這首兒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隨后根據教學內容舉例:“小華家有20只母雞,10只公雞,小華家一共養了多少只雞?”由于例題比較簡單,學生能夠很快算出答案:20+10=30(只),此時教師應抓住教學時機,在原基礎上加大例題難度,比如:“我們都知道小華家養了30只雞,小華爸爸為了給小華買新衣服,賣了5只母雞和3只公雞,問現在小華家還剩了多少只雞?”通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提高學生運算能力,還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加減法的運算含義,促進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
在新時期教育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逐漸認識到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意義,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提升自身的執教能力與專業素養,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優勢作用,從而在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實現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順利完成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商品買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分別扮演“顧客”與“商戶”的不同角色,并將紙條當作“交易貨幣”,將鉛筆、橡皮、書本當作“交易物品”,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自由“買賣”,熟悉人民幣的使用方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及時、積極的教學評價,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水平,強化學生的學習效率,以此更好地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推動我國小學教育事業的長期發展。
綜上所述,數學是小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的主要途徑,是強化學生知識應用水平的基礎保障,對學生今后的長期發展具有積極影響。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更貼合于學生日常生活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從而在提升學生數學成績的同時,促進當代小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