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白米初級中學 吳春林
學習初中數學的時候,需要引導孩子在課堂上領悟數學知識和人類社會生活以及大自然之間的密切聯系,掌握其應用的價值,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升他們對數學知識的興趣。興趣的激發有助于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信心和興趣對于學生學好數學知識尤其重要。因此,教師需要讓生活和數學學習無縫對接,使得數學的學習融入生活因素,生活的場景滲透數學知識,感悟生活中數學知識無處不在。數學的學習其實是為了自己能夠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快捷,更具有幸福感,從而促使孩子們能夠積極探究所學數學知識,提升數學學習的效率。
華羅庚先生曾說:人們早就對數學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成因之一就是脫離實際。
孩子們所學習的數學,其內容應該是具有現實意義的,具有挑戰性的。學習的過程應該是充滿樂趣的,多姿多彩的;其探究的過程應該是跌宕起伏,具有挑戰性。因此,教學的過程,教師不但要考慮學科特點,還要充分考慮學生因素,從身心發展特點、已有的知識儲備和興趣等多個方面著手,充分挖掘數學中的生活因子,以學生的生活為切入點,設置具有生活氣息的學習情境,將數學知識創造性地融于生活當中,勾畫出各種生活場景,找尋各類生活現象,設計各個生活情境,從而使學生感到數學是有趣的,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例如學生在學習“正數和負數”的時候,我首先引導學生回顧生活中有沒有運用正數和負數的情況,學生思索后認為有,而且經??吹?。比如,銀行存折上經??吹酱婵顬檎龜?,取款為負數。手機短信發的天氣預報中,冬天的溫度也涉及當天最低溫度零下多少攝氏度,最高溫度零上多少攝氏度。一年當中,家長在記錄家用開支的時候,用正號表示收入,負號記錄支出,引導學生認識到增加一般記作“+”,減少一般記作“-”。在此基礎上出示題目“在一個月內,小紅體重增加了1千克,小軍體重減少2千克。寫出他們這個月體重的增加值?!睂W生順利寫出小紅體重增長+1千克,小軍體重增加-2千克,使他們認識到:“負和正是相對的,+1就是增長了1;增長了-1就是減少了1。”而后順勢提問:“增長了-3.5%是什么意思?什么情況下增長率是0?”學生認為增長了-3.5%,就是減少了3.5%。通過討論認為,沒有增減變化的情況下,增長率為0。這樣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組織教學,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理解和掌握一個問題中出現相反意義的量,可以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逐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質疑是學習的開始。好的質疑能夠促進學生深入思考,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深度探究的能力。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師問學生答,學生的思考在教師的推動下進行,學生被動應付。而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課堂,則應該是學生積極思考,不斷推動課堂前行,具有生活氣息的問題情境更容易引發學生思想上的共鳴,激發其探究欲望。
教學中,我將生活中的問題融入教學內容,為學生提出問題做鋪墊。比如在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中,我們先讓學生回憶自己節假日和媽媽逛商場的情境,然后投影出示某一服裝店節日甩賣的視頻,提問:看到這一視頻,你會想到哪些問題?有的同學說我想知道他家的打折條件:是滿二百送二十呢?還是滿二百減二十?有的小孩說:我想知道服裝店甩賣,到最后是盈利了還是虧損了呢?……這樣,我利用服裝店甩賣衣服這樣的生活場景來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提出問題,從而產生解決問題的心理傾向。接著我又出示問題:服裝店以每件120元的價格賣出兩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百分之二十,另一件虧損百分之二十,賣這兩件衣服總的是虧損還是盈利?學生進行分析:兩件衣服共計賣了240元,盈虧需要看這家服裝店對這兩件衣服的進價,如果進價小于240元,就是盈利,如果大于240元,就是虧損。于是學生開始想辦法解決問題,設盈利20%的那件衣服的進價是x元,它的商品利潤就是0.2x元,根據進價和利潤的和等于售價,列出方程x+0.2x=120,則x=100。類似地,可以設另一件衣服的進價為y元,則它的利潤為-0.2y元,列出方程y-0.2y=120,y=150。兩件衣服的總的進價是100+150=250元。而兩件衣服售價為240元,進價大于售價,兩件衣服總計虧損10元。整個問題情境中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教師將提問和解決問題的權利都交給學生,學生在此過程中主動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提問和解答,這時候學生的主觀精神、問題意識和創新潛能都得到盡情的發揮,活躍了課堂氣氛。
數學源于生活實際。數學的學習離開孩子們日常的生活則比較難以理解。初中生的日常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有小學階段積累的故事、游戲、童話等,還有日常生活中和父母家人一起多姿多彩的生活經歷。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數學素材,努力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并向學生展示數學知識的來源和實際應用,幫助他們掌握數學的本質特征以及應用規律,從而建立數學模型。例如,投影拍攝的視頻:居民們平時生活和工作的情境以及收入情況。學生對此有著直觀的收入,對于自己家庭的變化也心知肚明。而后出示題目配上相關圖表:統計資料表明,泰州去年居民的人均收入為30944元,與前年比增速為9.5%,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增速為7.4%。你理解資料中的有關數據的含義嗎?你能根據上面的數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下面的問題嗎?問題:泰州市前年居民人均收入是多少元?學生在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構建解決此類問題數模的過程。于是,生活化的畫面情境就成為學生學習數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綜上所述,數學課堂教學應該充分融入生活因子,讓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不斷呈現生活場景,使孩子們認識到數學和生活密不可分。數學是解決生活問題的工具,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