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漣水縣高溝中學 紀黎明
初中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階段,在這一階段除了要教給學生數學的各類知識與概念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培訓學生的解題能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課程的全部內容都要圍繞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進行,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1.缺乏情境的創設對解題造成影響
就目前來看,很多課本中的問題都是一些很普通的問題,沒有問題的情境,所以學生在對這樣的題進行解答的時候,只需要按照教師的步驟進行就可以了,缺少相應的思考。對問題進行創設情境,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所以教師要對問題進行情境的創設。
2.問題自身的難度對解題造成影響
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基礎知識的儲備也不同,所以出現的一些問題對于一些學生來說就是比較難的,這樣不利于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
1.學生基礎知識差對解題能力造成影響
班級內不同的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量也是不同的,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與思維的發展都是建立在基礎知識上的,可見,基礎知識的掌握量直接影響到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
2.基本技能的掌握量影響解題能力
對于初中生來說,基本技能包括繪圖的技能、運算的技能等,在解題的過程中,很多的問題都需要進行計算,因此,運算能力直接會對解題的結果造成影響
1.師生之間的關系對解題造成影響
在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的關系直接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態度,進而影響到解題能力。倘若教師能夠與學生交朋友,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就會體會到教師的關心,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對數學也會產生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2.教師的教學理念對解題造成影響
很多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一味地只在乎學生的學習成績,沒有尊重學生自身的學習要求,沒有認識到學生才是教學的主角。如果教師一直用這樣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就不會養成良好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的解題能力也會因此而受到影響。
在初中的時候,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是非常關鍵的,解題所依據的就是初中的基礎知識和一些概念,所以在進行解題之前,一定要將基礎知識和概念進行掌握。在實際的解題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問題中找出學過的知識和概念之類的東西,提高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從而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解一元一次方程”時,教師在講解完概念的時候,要將例題帶入,使學生對概念更加理解。在實際解題時,要以方程的解或根的概念入手進行解題。學生在課后需要對例題進行總結分析,并將概念帶入例題中,便于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教師在引導學生將概念帶入例題的時候,要讓學生對題型進行熟記,并鍛煉學生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初中生在解題的時候,往往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錯誤,但是很多學生都會將自己的錯誤歸類到粗心上,這種思維使得學生在下次解題的時候還是會不注意,還是會發生同樣的錯誤,解題的正確率就會受到相應的影響。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沒有端正自己的心態,從而影響到解題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師在教學“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時,學生出現錯誤的地方就是漏項,學生明知道是錯誤的,可就是改不過來。所以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宏觀的角度進行觀察,培養學生正確的解題方法,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互相檢查,早點發現錯誤,早點改正,使學生能夠在互相學習的環境中掌握不同類型題目的解法,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要想提高解題的能力,拓展解題的思路是主要的解決方式,學生的解題思路拓展了,就能夠從多個方面從問題中了解到關鍵信息,比如公式、定理等,從而幫助學生解題。在實際的解題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工作,從知識中拓展解題的思路,從而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圖形與坐標”時,要采用數形結合的思想,引導學生對構造法、反證法以及幾何變化法等技巧和思路進行掌握,加深對坐標的理解,明確圖形與坐標的關系,拓展解題思路,從而提升解題能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階段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需要按照教學的目標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并對學生進行不斷的解題訓練,進而逐漸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