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民勤縣新民小學 邱艷紅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中得到不同的發展。2000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也對學生的計算能力做了如下的要求:“體會數和運算的意義,掌握數的基本運算”,“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逐步形成計算技能,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2011版的《數學課程標準》在核心概念中明確增加了“運算能力”這一概念。計算能力是指學生能運用相關的計算法則和方法,達到一定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本課題旨在新課程實施中,分析造成學生數學計算速度慢、計算正確率低的原因,同時尋找能夠提高學生數學計算速度和計算正確率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而策略則是指實現目標的方案的集成。因此,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學生不可缺少的技能,是幫助學生學好數學知識的基礎,所以要不斷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以此來提高學習的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因此,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要從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出發,為學生創建教學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目光,幫助學生產生出學習的欲望,從而主動進入到學習中去。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提高學習的效果,樹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適當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學習的延伸,或是給學生講述一些比較經典的故事等,以此將學生帶入學習中去。如學生在學習簡便運算這一內容之前,教師就可以向學生講述數學家高斯的故事,同時還要在黑板中為學生展示出習題,要求學生進行計算。在故事的帶領下,學生可以快速進入到學習情境中去,并產生出學習的欲望,靈活運用好數學公式與定律等。通過不斷對數學計算題進行深度研究,也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計算能力。但是對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來說,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所以針對這一現象,在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教學進度,利用好課堂教學的時間,為學生布置有效的任務,以此來避免學生出現厭煩的心理。通過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來面對數學知識,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計算準確率,從而避免問題的出現。另外,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一些計算題存在較大的難度,而學生在面對這些計算題時也很容易出現抵觸的心理。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訓練時,就可以為學生選擇相似的題型,并借助有效的措施來促進學生的思考,鼓勵學生主動進行研究。通過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一,要從動手操作與口算能力結合上入手,轉變傳統的計算模式,幫助學生從被動的學習狀態中解放出來。同時,教師還要適當地指導學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方法,通過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演示與操作,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動手與語言上的結合,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直觀認識,以此來滿足學生的思維發展需求。如學生在學習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時,要給學生充足的學習與思考時間,要求學生在計算中進行思考,實現對課堂教學的延伸,培養好學生的計算能力。第二,在教學中可以從課前入手,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口算水平與能力。在進行課堂總結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入手,將教學的重點展示在學生的面前,避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誤區。如學生在學習乘法知識時,很容易出現錯誤,所以教師要在教學中重點針對乘法進行計算,并鼓勵學生估算。在一系列的教學方法下,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同時也可以提升計算的速度。第三,組織學生進行對比學習。在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就可以選擇一些學生容易混淆的知識點來進行對比教學,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避免計算錯誤的出現。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在作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并以此來作為教學中的重點,鼓勵學生自行糾錯,在計算練習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明確存在的問題,從而培養好學生的計算能力,提高學習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性,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在提升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還要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率,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后的學習提供支持。
[1]夏成君.談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J].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1997(01).
[2]翁金鎮.加強簡便運算 提高計算能力[J].小學教學參考,2007(35).
[3]涂樸珍.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之我見[J].小學教學參考,2009(35).
[4]蘇文國.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