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母語文化缺失的現象。針對這一現狀,本文提出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并深入探討了其滲透策略,旨在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傳承與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關鍵詞】母語文化缺失;大學英語教學;滲透策略
【作者簡介】萬莉,江西理工大學。
外語教學不僅僅是語言教學,更是文化教學。伴隨著當前全球化發展的趨勢,我國教育界也日益認識到在外語教學中文化教學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由于我國在英語教學當中出現的文化內容的失衡,直接導致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認知的缺乏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障礙。而江西理工大學是一所以理工科見長的綜合性大學,其大學英語教學也存在文化內容失衡的問題。本文將以江西理工大學為例,探討大學英語教學中母語文化缺失的現狀,大學英語教學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必要性以及滲透的策略。
一、大學英語教學中母語文化缺失的現狀
語言學研究由最初的形式主義語言觀到結構主義語言觀再發展到功能主義語言觀,我國外語教學已從單純對“語言能力”(喬姆斯基)的培養發展到對“交際能力”(海姆斯)教學的注重和培養。交際能力的概念可以理解為運用語言 進行社會交往的能力。而跨文化交際不僅是目的語文化的輸入,更是目的語文化與母語文化的雙向交流。南京大學著名的從叢教授曾發表了一篇名為《中國文化失語: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的文章,他發現有許多英文水平很高的中國青年學者,在與西方人交往過程中,不能用英語表達母語文化。20 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跨文化交際的不斷深入發展,以及語言教學界對語言文化的研究在不同層面上的廣泛展開,外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研究開始出現從單向關注“目的語文 化”學習轉向關注“目的語文化”和“母語文化”的雙向互動問題(何自然,1993;王宗炎,1993;高一虹,1994、2002)。
二、大學英語教學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必要性
從叢教授在其文章中強調應把中國文化教育貫穿于英語教學的始終,使中國文化教育系統化,滿足跨文化交流中文化 互補與融合的時代需求。只有“學貫中西”,才能正確處理中西文化沖突,才能以深厚文化素養和獨立的文化人格成功進行跨文化交際(趙冬云,2004)。 隨著對外交流的增多,我們越來越有必要培養能夠對外積極主動宣傳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英語人才,讓世界更好地了解 中國。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們不應該只顧崇尚歐美文化,忽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英語語言的學習者有責任和義務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將其傳承下去并傳播到海外。當前,我們迫切需要在我校英語教材編寫過程中加入具有中國文化的內容。
三、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母語文化滲透的策略
1.適量地增加母語文化在教材中的比重。教材的編寫是以教學大綱為依據的,教學大綱間接地體現了母語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教材是教學的主要工具,是教學的依據,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內容。因此,教材的編寫應該圍繞教學大綱來進行。在教材編寫過程中,適當調整教材內容,適量加入一些與西方文化對比的中國傳統文化要素,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利用中西文化要素進行對比教學。此外,在練習題的設計中,也應該適當加入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成果,使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能夠有所了解,傳播中國的優秀文化傳統,從而達到跨文化交際的最終目的。
2.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適當增強中西文化的對比教學。語言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是交際雙方的雙向互動,即雙方互相交流傳播信息,而不是單方的信息傳播與接受,在交際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知識,同時也應該傳播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和價值觀。因此,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傳授語音、語法等基礎知識,培養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之外,還要傳授學生的文化知識,在介紹西方文化知識的同時,向學生輸入傳統文化知識,讓學生去分析、對比中西文化的優缺點,以培養學生辯證的批判性思維。
3.考核中加入母語文化的成分。在傳統外語課堂中教師的教學還處于應試階段,而忽視了外語教學的真正目的。學生也只是注重語言本身的學習。為了改善現狀,我校須在教材、教學的基礎上改變當前的考核方式、類型,使教材、教學、考試形成對接,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平時指定學生閱讀中西文本并寫讀書報告、中西文化對比專題小論文,在考試卷面中加入中西文化知識考核。這些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學會用批判性思維去對待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傳播和保護我國優秀文化傳統。
4.在課外活動中滲透母語文化。我校例來倡導豐富校園文化,因此,我們可將中國傳統文化加入各大校園文化活動之中。以英語角的形式讓學生自主充分地交流對傳統文化的體會和看法。此外,英語講座也是很好的學習中國文化的途徑,可以由精通中國傳統文化的專家、學者對學生進行系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
四、結語
總之,在大學英語教學當中,我校教師不但要導入目標語文化,同時也要注重滲透中國傳統文化,這是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以及跨文化交流的實際需要,同時也能夠較好的傳承與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從而為中國文化的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從叢.“中國文化失語”: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N].光明日報, 2000,10,10(19).
[2]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3]高一虹.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跨越”與“超越”[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