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教學是中國教學領域一直關注的話題,跨文化交際人才是當前中國社會所必須的人才類型之一。本文主要介紹了跨文化交際的實質,分析當前中國中學生英語語用能力培養的現狀,并且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希望能夠為中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的提升帶來新的思考。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英語教學;中學生語用
【作者簡介】吳湘婷(1982.06-),女,漢族,黑龍江綏化人,綏化學院,英語語言文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英語教學、商務英語。
引言
在當前這個社會,信息技術發展的速度比較快,東西方之間的交流也日益頻繁,所以英語口語的重要性便得到了有力的支撐。其實在日常英語教學中,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對教師所講授的英語語法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但是當與他人通過英語進行交流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英語語用能力相對較差。由此可知,如何提升中學生英語語用能力便是今后教師工作的重點內容。
一、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實質
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主要是指學習者通過外國語與他人之間進行對話與溝通,也體現了語言學習者與不同國度、不同種族以及不同人群的人在溝通過程中所具有的交流能力,但是因為個人語言能力與職業等方面的差異,將會形成跨文化交際的差異性。
每一種文化都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因為個人行為模式以及處事風格的不同,不同民族、不同種族、不同地域性形成了具有較強自身特性的文化差異性,并且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觀念,這種文化的差異將會對跨文化交際產生較大的影響性。每一種文化都具有與他者文化之間形成較強的文化差異,由于思維習慣、道德觀念以及心理取向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文化的差異對語言使用形成了較強的影響力,這將會影響到跨文化交際的成敗,為此要想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確保學生能在不同國度以及不同民族之間進行恰當的文化交流,就需要教師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形成一個基本的共識。
二、中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現狀
英語語用習得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主要包括語法能力、語用遷移、語用輸入、學習環境、語用教學以及個體特征等。但是由于當前中國英語教學在語用能力培養方面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所以本文針對中學生語用能力的基本現狀進行了系統的分析。
1.應試教育體制根深蒂固。盡管中國多年來一直推動應試教育的發展,但是中國教育體制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推進,一直是處于表面文章,沒有深入的進展。在基礎教育階段,中國教育體制一直處于應試層面,中學生英語學習均是以達到考試要求為根本目標,一方面,應試教育讓中國很多英語教師進入了英語教學的誤區,很多教師將“記憶教學”作為重要的教學方式,重視對知識的講述與積累,程序性的教育并沒有讓一些基本的知識體系進行系統的詮釋,尤其對學生英語交流能力的提升沒有得到重視,這種教學模式嚴重的影響中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另一方面,應試教育促使中國很多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發生了變化,一些學生認為,學習英語就是為了應付各種考試,只要他們的考試成績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就可以了,根本就不想在英語口語能力方面有所提升。所以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一般是以題海戰術為主要的學習項目,但是卻沒有形成對英語語用方面的訓練,正是因為這種學習行為以及學習動機的偏差,導致學生沒有形成較強的學習興趣,對英語語用能力的提升形成了較強的負面作用。
2.教師英語語用教學的缺失。中學英語學習主要是以教師教師講授基本知識為主要的教學方式,所以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將會對學生英語學習成績形成影響。外語教學主要以語用知識為主要的講授中心,但是由于當前國內中國教師在自身教學水平以及教學方法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使得很多教師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口語現象比較明顯,語用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彰顯,仍然存在母語的痕跡。另一方面,由于中國很多中學英語教師同樣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盡管這部分教師對英語語用有所了解,但是實際應用卻不強,以傳統教學方法的講卷子、講語法等,僅僅是機械性的應付考試的行為。這種教師授課方式,將會形成中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的下降。
3.英語學習動機和積極性。英語學習動機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支撐,只有學生具備較強的英語學習欲望,才會幫助他們形成對英語學習的行為,但是目前中國很多學生并沒有以提升個人英語修養以及個人英語語用能力為前提的英語學習計劃,在教師以及家長的逼迫性,僅僅是機械性的學習,并沒有將英語學習作為未來學習的重要方向,而是將升學作為學習的目標,沒有較強的學習主動性,所以在未來的英語學習道路上學習的積極性和動機收到了較強的影響。在沒有學習意愿以及學習目標的前提下,英語語用能力的提升將會帶來較大的威脅,不會對中學生未來的英語學習帶來正面的效應,相反會成為阻礙學生英語語用能力提升的絆腳石。
三、中學英語語用能力培養策略
1.強化教師的語用能力。英語教師教學的根本并不是完成多少教學任務,也不是形成多少獨特的教學風格以及自認為行之有效的英語教學方法,相反,教師應該加強對英語語用能力的重視,通過提升學生英語語用能力,以素質教育為發展的根基才能夠為英語語用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中學英語教學模式可以以學生發展為出發點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研究,并且以興趣愛好為前提形成多種渠道開展活動的教學模式。其中在社會上以及學生心目中能夠得到普遍接受的便是網絡教學,教師可以用綜合利用網絡上的教學資源,搜集一些關于中學英語語用學習能力提升的基礎材料,通過學習不斷提升個人英語實踐教學水平。另外,教師還可以定期參加學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門舉辦的英語語用教學實踐能力提升交流大會,通過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能夠豐富自身的教學知識,以教學經驗之間的分享作為今后學習的鋪墊,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學生英語語用能力。
2.培養學生的語用意識。語言能力是培養是提升英語學習能力的前提,在中學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基礎性語用能力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為了能夠從根源上解決學生英語語用能力不足的問題,應該從閱讀的角度著手,從最基本的閱讀談起,對學生的語用能力進行訓練,進而培養學生的御用能力。為此,教師一方面可以增加學生英語語用方面的練習,讓學生更多的接觸英語語用,通過基礎性語用能力的提升將中學英語學習的基本要素進行熟練的掌握;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采取分組訓練的方式,根據學生學習的意愿進行分組訓練,幫助學生提升個人造句能力,通過不同語境的訓練能夠讓中學生的英語語用與實際教學相結合,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3.豐富學生的英語閱讀資源。在初中英語語用能力提升方面,閱讀訓練是不可少的,在英語學習階段中,閱讀時英語學習的終極目標,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也是提升個人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教師要想在學生英語語用方面有所提升,最重要的便是應該適當的加入一些英語閱讀訓練,更多的擴展學生的英語閱讀視野,為此,教師可以豐富學生的英語閱讀資源,通過網絡教育的推進,幫助學生樹立英語閱讀的意識,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的思維習慣,引導學生自行選擇個人感興趣的英語閱讀文章,當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出現疑惑的時候,教師可以給與適當的引導,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豐富語言輸入形式。
四、結語
綜上所述, 在社會不斷進步的同時,社會對中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的要求也在逐步的提升,對英語類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強。為了能夠提升中學生跨文化交際水平,為了能夠解決中學生語用能力弱的問題,學校和教師應該對學生采取積極的培養模式,進一步的增強學生語用能力,為社會培養更多的英語跨文化交際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堯.英語口語教學中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研究[J].電大理工, 2015(04):36-37.
[2]朱愛華.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途徑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3(34):78-79.
[3]潘曉東,徐建綱.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語用能力培養的探討[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04):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