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研究將蘇版牛津英語教材小學語法教學當做研究對象,對小學英語語法教學中“四語”處理進行了分析,以對小學生觀察、記憶等語言學習能力加以培育,強化其英語核心素養,從而體現小學英語具有的育人功能。
【關鍵詞】小學英語;語法教學;四語
【作者簡介】曹玉清,徐州市翟山小學。
前言
當前,還存在部分小學英語教師無法較好協調語境、語言、語用、語法四者關系的問題,不是教學匱乏語境主線,難以引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是過于注重語境與語用,未關注學生對語言、語法的構建和認識,對小學生的可持續性學習產生了干擾,最終弱化了小學英語教學效果。在此形勢下,怎樣認識、協調教學中“四語”的內在關聯,體現其綜合性育人功能便成為了小學英語語法教學工作亟待思考的難題。基于此,本文對小學英語語法教學中“四語”的處理進行了探索、討論,以為日后的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給予相應借鑒。
一、語法教學的育人功能
經由小學英語語法教學實踐表明,就“理解、記憶、應用”這三大層面的協調來看,教學的關鍵更傾向于“理解”,且注重以此為基礎進行記憶與初步應用。在這一階段,小學生的學習任務由無至有,持續探尋新知識。如此便給小學生的自主探究、發現給予了空間。故而,實施發現性語法教學,將語法教學和相應語境、聽、說、讀、寫等教學活動銜接,在促進小學生積極學習、增強語言感受力與初步應用英語進行溝通等層面具備顯著效用。除此以外,還能為小學生具備較好的學習英語的信心、自豪感提供幫助,增強其學習熱情。
二、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的“四語”處理策略
1.教學目標的確認。經由構建語境,對like doing的用法與動名詞構成方式加以學習;在相應情境下能夠應用“what do you like doing”等對他人愛好進行詢問;可與已學語言知識銜接,借助課程新知識like doing的表述形式,依據家人愛好、平日活動等實施綜合語用輸出;位于語法學習其間對小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及探究問題等能力加以培育。
2.設定案例教學目標的憑據。
(1)教材依據。此次研究選擇《牛津小學英語》教材5A Unit 4 Halloween的第三教時為內容,具體借助該單元E部分的內容實施。該部分通過語篇的模式展現,主人公通過第一人稱對所在家庭成員、愛好等進行闡述。于3年級教材中教授的like doing表述方式,三、四年級教材中提到的某些動詞短語,于前一單元學習期間掌握的動詞詞匯,通過My mother...can...等對他人會什么加以介紹。如此不但可經由like doing表述方式的學習達成以舊帶新的目的,還能促使小學生將之前學習到的英語知識加以鞏固。
(2)學生依據。基本上小學生均是由三年級接觸英語,較多學生此課程具備濃厚興趣。此次研究會借助小組合作、探究、發現等手段,指導、推進小學生學習英語語法。動名詞構成這一語法點較為簡潔,小學生之前有與動名詞接觸,因而對其意義、用法的理解、掌握較為簡單。其于音、形方面的變化相對來說不是很難,經由小組學習,學生可自主發現該語法點,故教師需鼓舞學生自主發現新知識,明確句型結構,在其將理論和實際結合時提供幫助,譬如通過what do you like? Does...like...?等句型和教師、同伴交流,對自身所在家庭與各成員愛好綜合表述等。
(3)教學設計理念和教學環節。第一,熱身運動。生活、思維等合理開放,于相應語境下形成富足的資源,以學生實際、所學知識為基礎,鞏固舊知、創新思維,于動名詞語法學習前,經由討論能力這一話題對動詞類短語加以復習,且促使小學生針對此話題與伙伴溝通,而后邀請某些同學經由回答問題對其語言表述加以豐富,整理資源,給學習新知提供支撐。切實教學時,小學英語教師需對其自主發現語法規則的思想進行培養,構建契合實際的語法情境,推動其學習、初步應用。
第二,教學過程。發現、整合、應用數次循環,于自主學習時探尋語法規則。教學期間,為小學生創造機會促使其于真實的語境下實施交際性活動,對其觀察、比較等行為加以引導,推動其發現、整理語言現象出現的語法規則,將語法教學轉換成增強學生熱情、自主探尋知識的過程,并對其自學能力予以培養。在“溫故”之后,需適當引入“愛好”這一話題,教師可經由外教David資源為學生設定聽力稿,以增強小學生學習熱情,將舊知、新知有效結合。具體如下:T:Here comes a friend. He will introduce something to you. Listen carefully: Whos this friend?...
經由外教錄音獲知聽力稿內容,對學生發現語法規則加以引導,明確談論愛好需使用like doing等語法。在此階段,小學生已具備較好的自學能力,借助試聽結合的模式可推動其在生動有趣的材料中獲得新知識。而后,教師將David聽力稿呈現,指導小學生經由小組學習等模式整理動名詞構成規律,并對其拓展應用,以對其自主發現、學習等能力進行培養。
第三,綜合運用。經由交流互動體現語用價值。教師需依照學生實際設定相應英語練習難度,經由小學生喜愛的話題引發其學習興趣,且該話題必須具備開放性、適宜的難度。并經由設定寫作練習題等溫故知新,以實現綜合應用語言的目的。
三、結束語
概括而言,位于小學英語語法教學中對“四語”關系進行處理,不僅需確保話題、內容、方法和語言教學協調統一,也許在語言知識節能訓練時構建適宜的語境,且注重理解、記憶和應用的數次循環,如此方可位于較短的課堂中對小學生思維、語言能力及文本材料深入挖掘,從而擴張學習內容,改善小學英語語法教學質量,以更好的體現其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張紅.小學英語課堂真實交際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8(Z1):76-79.
[2]何曉.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J].學周刊,2015(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