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熒潔
摘 要:培養學生的美術色彩感受能力能讓學生感知色彩的豐富變化,提高學生的著色能力,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美術教師要注意提高自身的色彩修養,組織學生初步學習色彩構成基礎知識,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感受色彩美,同時組織游戲讓學生體驗色彩美,巧用音樂升華色彩美,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美術色彩感受能力。
關鍵詞:美術教學;色彩感受能力;能力培養;審美素養
中圖分類號:G421;G633.9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31-0040-02
色彩是呈現在生活中的豐富多彩的元素,生活中的很多領域離不開色彩。色彩充分體現在產品的設計理念上,不同的色彩可以彰顯不同的韻味和意義。不同顏色的碰撞會出現不同的視覺效果,幾件平淡無奇的衣服,因為色彩的巧妙碰撞能夠給人留下過目不忘的深刻印象。色彩更有一種警醒的力量,如道路上的交通標志有著不同的色彩區分。因此,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美術色彩感受能力培養,顯得尤為重要。這可以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欣賞水平,獲得對美的深刻理解和認知,從各種角度提升學生的審美素質。本文從美術教師要注意提高自身的色彩修養、組織學生初步學習色彩構成基礎知識、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感受色彩美、組織游戲讓學生體驗色彩美、巧用音樂升華色彩美等方面,對學生美術色彩感受能力的培養進行研究。
一、培養學生美術色彩感受能力的意義
培養學生的美術色彩感受能力,能夠讓學生感知色彩的豐富變化,提高學生的著色能力,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1.讓學生感知色彩的豐富變化
每個學生對色彩的感知力都有所不同,有的對色彩的感知能力較遲鈍,很難發現色彩的細微區別,有的對色彩的感知能力非常敏銳,能精細地區分很多看似幾乎一模一樣的色彩。在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色彩感受能力,能讓學生感知色彩的豐富變化,提高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興趣。色彩豐富多彩,千變萬化,同一種色彩在不同的畫面和不同的環境中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甚至相同的環境中同樣的色彩能給不同的人帶來不同的感受。同樣,在同一幅畫面中,有時只要加入一點沒有預期的顏色,很可能瞬間帶來畫面的立體改變。教師是帶領學生認識世界的引路人,因此,美術教師應該通過對學生美術色彩感受能力的培養,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色彩敏銳性,讓他們抓住色彩的變化,感知色彩變化后蘊含的意義,體會不同心情和不同場合中色彩變化帶來的情感認知,理性地分析色彩變化的規律。教師要通過色彩感受能力的訓練和培養,使學生具有這樣一種能力:看到一幅美術作品,能透過畫面體會作者作畫的目的和用意,站在作者的角度剖析通過色彩想要呈現的畫面,想要表達的情感,想要引起人共鳴的因素。認知了色彩在作品中的意義之后,學生還應該將色彩應用到自己的繪畫設計和創作之中,進一步增強色彩掌控和創作能力。
2.提高學生的著色能力
色彩的美是生活中非常精彩的元素,教師在美術課程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著色能力,讓學生通過對美的認知,去美化自己、家人、朋友的生活。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色彩,讓生活變得更加豐富有趣,例如手機殼色彩的選擇、日常服裝色彩的搭配、室內裝飾的色彩搭配。這既能體現學生的色彩搭配能力,又能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3.有利于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
培養學生美術色彩感受能力,引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讓學生發現美術作品潛藏的意義,是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方式。每個人對色彩的感知能力都不一樣,感知呈現的程度各不相同。因此,教師提高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才能更好地進行美術教育,培養學生的藝術氣質和藝術情懷。
二、培養學生美術色彩感受能力的策略
1.美術教師要注意提高自身的色彩修養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化,社會對美術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新的要求。美術教師要注重更新思想觀念,順應新時代的發展潮流,改變舊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從而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美術教師應該對色彩教學進行深入研究,結合時代的特點與學生的個性進行調整和改進。要不斷站在新的角度認識色彩,不斷提高自己的色彩修養,敢于在課堂上大膽思考和創新,敢于在課堂上大膽實踐新的教學理念。要帶著課題研究的精神去開展教學活動,問題即課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提高自身色彩修養的過程。要對美術色彩課堂教學進行充分的預設,力求課堂上方法的可用性和科學性。
2.組織學生初步學習色彩構成基礎知識
色彩構成的基礎知識內容繁多,在美術教材中有著豐富的呈現,美術教師要組織學生初步學習色彩構成基礎知識。如果基礎知識模糊不清,基礎訓練則無從下手。因此,在色彩構成教學中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講解,將色彩基礎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幫助學生從理論上理清色彩構成的基本概念和規律,掌握色彩構成的基本要素色相、明度、純度的內涵等。要在美術課程的各個環節體現不同色彩的豐富層次,帶領學生在千變萬化的色彩中發現相似性和不同性,使學生對色彩構成的基礎知識胸有成竹,認識到生活離不開色彩,這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色彩的認知能力。
3.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感受色彩美
美術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在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感受色彩美。要讓學生的視野不局限于課堂,不局限于書本。要指導學生在生活中感受豐富的色彩,體會和領悟不同季節色彩的千變萬化,認知七彩的陽光、金秋的樹葉、皚皚的白雪,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要讓學生充分感知色彩的冷暖色調以及色彩在生活中所表達和呈現的情感,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色彩構成的基礎知識,不斷加強色彩訓練,充分提高色彩的審美意識。當然,既要讓學生走出課堂,也要讓學生回到課堂,做到“生活課堂化、課堂生活化”,促使學生對色彩產生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嘗試中掌握更多的色彩搭配知識,從而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色彩的能力。
4.組織游戲讓學生體驗色彩美
青少年學生活潑好動、模仿力強、反應快,美術教師靈活地組織美術游戲活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色彩感受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色彩認識”游戲,讓學生了解不同色彩在繪畫中的作用,了解同類顏色之間的深淺對比。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在一分鐘內將48張色卡歸類,看哪一組合作完成得又快又好。在游戲過程中,學生發揮集體的力量,通過自助糾正分類錯誤,進而完整地將所有顏色歸類。這個有趣的游戲,可以加深學生對同類顏色的理解,有效提高學生的色彩感受能力。在識色游戲中,學生能夠敏銳地感覺到色彩之間的細微差別和細小變化,發現不僅可以通過色彩的明度和純度變化來感知畫面的情感,而且可以利用色彩的各種對比和調和讓畫面更加生動、自然。這樣的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的色彩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耍中深刻地認識了色彩,提高了色彩感受能力。
5.巧用音樂,升華色彩美
音樂是流動的色彩,音樂與美術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系。在色彩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可以播放適當的音樂,讓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欣賞美術作品。例如,教學《紅土地》和《顧盼》時,教師可以播放曲調和諧的音樂,讓學生思考這兩幅作品分別用了哪些鄰近色,給欣賞者帶來什么樣的情感體驗。通過觀察與思考,學生很快發現《紅土地》以黃色和橙色為主,《顧盼》以黃色和綠色為主,并相互討論對作品的情感認知,認識到以鄰近色為主的繪畫作品能給人色彩和諧統一的感覺。
總之,培養學生的美術色彩感受能力能讓學生感知色彩的豐富變化,提高學生的著色能力,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美術教師要注意提高自身的色彩修養,組織學生初步學習色彩構成基礎知識,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感受色彩美,同時組織游戲讓學生體驗色彩美,巧用音樂升華色彩美,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美術色彩感受能力,讓學生學會用色彩表現多彩的世界。
參考文獻:
[1]錢志揚.設計色彩[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
[2]周艷芳.色彩構成設計[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8.
[3]孫鑫.基于問題視角的中職美術色彩教學改進方略[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8).
[4]楊鍵.中職美術教育中的色彩教學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7(01).
[5]李成.初中生色彩審美能力培養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