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侯集高級中學 梁文解
學困生轉化工作是一項復雜的教育工程,教師要把這項工作當作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無論是在課堂教學還是日常生活中,都應時刻關注學困生的轉化,這樣才能在轉化學困生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行動取決于思想,因此想要實現高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就必須要建設專門的援助機制,及時解決學困生思想上的疑慮與困惑,不斷激發學困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動力,引導學困生逐步融入高中數學知識學習中。
例如:在《集合》相關知識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困生明白,集合的相關知識需要掌握交集、并集、補集幾部分問題,同時還需要掌握其表達式,明確表達式的對應圖形。在學生掌握基本理論之后,接著引入問題,實現學以致用。如:某校在數學競賽中,總共有A、B、C三道決賽題,參加競賽的學生總共25名,每個同學需要選擇一道題。完成A題的學生為多少人?完成B題的學生為多少人?完成C題的學生為多少人?從問題上看相對復雜,教師需要鼓勵學困生積極開展思考,并引導其進行知識轉化,將問題轉化為圖形,將所有解題的人集合在一個圓形內,總共為三個圓形,主要是代表解決A、B、C三道題的學生,接著劃分成1~7個小區域。結合題目將代數式子逐漸轉化,進而能夠快速解答出答案。
思想援助是實現學困生轉化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必須要放大學困生的優點,促使其樹立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并加大表揚、鼓勵力度。
為了促使學困生更快地轉化,需要建立小組幫扶機制,切實應用各方面資源,依據學困生自身的情況,科學組建幫扶機制。同時,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分類教學模式,實現各個層面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函數定義域》的教學中,學生只有依據函數式,畫出對應的圖形,才能夠將未知數x的集合求解出來,以此解決函數問題。針對這類情況,先給出題目,如:求解函數的定義域。教師依據題目,劃分小組任務,針對學困生,要求其進行函數轉化,則為學習中等偏上水平的學生,將不等式的集合問題解答出來,能夠畫出相應的圖形,結合圖形能夠得出答案。若是x2-3x+2≥0,那么x≤1或x≥2,由于x≠0,則函數的定義域為( )
通過采取任務劃分、小組幫扶的教學方式,能夠為學困生創造更多鍛煉的機會,以此提升自身的數學知識結構。不僅如此,通過實踐證明采取小組幫扶機制,學生能夠很好地接受數學知識,小組內也能夠實現共同進步。
由于高中知識大多比較抽象,學生普遍存在難以理解的現象,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時轉變教學方式,在教學中不僅要強化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還需要融入數形結合,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解題習慣。
應用數形結合的解題思路,能夠將數學知識轉化為圖形,接著開展問題說明。在高中數學解題中,不僅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解決問題,還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解題中的錯誤率。
在學困生援助機制的基礎上,高中數學教師還必須要確保課堂提問的及時性與有效性,引導學困生開展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以此在實現高中數學教學質量提升的同時,不斷完善學困生的數學知識結構。
例如:在《概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學生比較常見的方式引入課堂主題,使得學困生能夠很快理解課堂內容并集中注意力。“在體育課上,8個人站一排,1號學生與2號學生相鄰,一共有多少種站法?”由于問題的答案有很多種,加之與生活比較貼近,能夠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為了確保學困生能夠思路明確,更好地開展解題,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將題目對應的畫面展現,并引導學生開展思考,明白只要將1號學生與2號學生當作一個固定的點,其他的視作7個個體,在組合數的基礎上,討論1號學生與2號學生站在一起的可能性,將得到的數值乘以2就能夠在短時間內將1號學生與2號學生站在一起的概率得出。
教師在高中數學課堂上進行提問的時候,還應該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需要幫助學生建立起主動提問的意識,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構建良好的提問情景,教師通過課堂提問情景激發學生的提問意識,讓學生在學習中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綜上所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困生對數學產生興趣是轉化學困生的最佳方法。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高中數學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困生學數學的興趣,激發學困生的學習欲望,同時還需要創新學困生的援助機制,以此推動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