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摘 要:數學是高中階段的三大主課之一,在學生高考中占據著絕對重要的位置。同時對于高中生來說,也是一門知識學習難度較大的學科,所以本文中我將以素質教育教學體制所提出的新型教育理念為基礎,談談如何做好數學教學模式的變革。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模式;改革探究;素質教育
正如哲學上所說:政治經濟的發展決定了文化的發展,而文化的發展也會反作用于政治經濟的發展。這三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所以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隨著我國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飛速發展,國家建設在人才需求方面缺口更大,對于人才質量的要求也更高,,這也就給各階段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高中教育階段,三年教育最終通過高考的考驗,直接奠定了我國未來各行各業人才輸送的質量基礎。所以,做好高中階段的教學工作,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這一知識學習的關鍵轉折時期,是每個高中教師最重要的職業使命和任務。尤其是在新時期,我國進入教育改革的新時代,素質教育教學體制徹底取代應試教育,高中階段也成為教學改革的重點,新型教育教學理念,如探究式教學、啟發式教學、導學式教學廣泛的應用于各階段、各學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并在和教學實際的碰撞中呈現出多種具體的課堂教學形式,為各學科知識的輸出增強了活力,提高了效率。
在高中各個學科中,數學作為三大主科中的一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地位之重要也是不言而喻的,其在高考中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自明的。但作為一名執教于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師來說,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卻發現,相對于語數外三門科目來說,雖然不同學生對于各學科的興趣不同,學習效率不同,但相對于英語和語文來說,數學更容易使學生的成績拉開差距。所以,此文中我將具體探討一下素質教育教學體制背景下,應該如何實現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創新,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效率和質量。
一、“以人為本”教學改革始終圍繞學生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分別代表了教與學的兩端,這兩端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關系。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良性互動,能夠促進教學效果的良性循環。但以往的應試教育教學體制中恰恰忽略了這一點,割裂了教師和學生的互動關系,進而才會催生出“填鴨式”教學等格式化教學模式,讓教學陷入圍著考試轉的怪圈。所以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中,我們數學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做到“以人為本”。
首先,在知識內容的選擇方面我們要做到以人為本。當然對于高中階段各學期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大綱中早有規定,并且考試是按照教學大綱的規定范圍考察,所以我們這里所講的教學內容“學生為主”,并不是指學生想學什么我們教什么,而是在既定的教學內容范圍內,針對每節課做好教學內容的合理規劃,確保學生能夠及時消化吸收學習的知識。
其次,在教學模式的選擇方面我們也要做到“學生為主”,結合班級學生不同特點靈活的轉變班級教學氛圍和課堂互動模式。對于數學這門課程來說,本身涉及到的知識內容就傾向于專業性、客觀性,所以知識教學圍繞對應的題目展開,相對枯燥乏味,所以在課堂上我們可以以問題探究、提問、討論等方式,讓學生隨時隨地的開動腦筋,參與集體討論。通過這種方式在班級中營造活躍的、輕松的教學氛圍,同時通過班級大部分學生帶動少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在班級中形成互動活躍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互動積極性。
二、知識教學和能力培養“兩手抓”
素質教育一直以來強調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全方位素養的培養,要求學校教育要真正做到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尤其是對于數學這一類問題解決型學科,知識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既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傳輸,更要以知識為基礎,實現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提高學生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公式定理、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做好基礎知識的傳輸。因為對于高中生來說,最大的目標就是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績,而高考考試范圍就是學生日常所學的書本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有目的的拔高。所以在課堂教學上,我們要以基礎知識為主,做好基礎定理、公式的分解式講解,讓學生聽明白然后融會貫通。進而在此基礎上結合考試內容進行適當地知識拓展,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
其次,在教學中我們還要重視學生理論應用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對于高中數學這門課程來說,最終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會做題,會解題,并且會思考問題,找出解決辦法,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多設置一些探究的環節,給學生思維的自由,進而塑造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培養學生離開教師獨自“站立”的能力。
三、教學改革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雖說素質教育取代應試教育,但并不代表應試教育就一無是處,恰恰相反,在幾十年的實行過程中,應試教育中也或多或少的呈現出不少優秀的教學模式。所以,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我們不能一棒子打死,而是要取其精華和素質教育現有模式完美結合,進一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首先,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實現內容嚴肅性和形式活躍性的完美結合。結合素質教育中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采取學生為主的課堂形式,但在知識總結和探究過程中,我們還要本著嚴肅、嚴謹的態度,確保知識內容的準確性和科學性,讓學生在互動中學會探究,在探究中享受互動的樂趣。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實現質與量的完美結合。因為數學本身就是一個需要眾多練習題目積累才能達到讓解題技巧充分發揮、信手拈來的目的。而應試教育中的“題海戰術”在保證學生練習量方面是有諸多作用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典型題目的布置,在保證學生做題量的同時,也要保證每道題目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從而做到質與量的完美結合。
對于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創新,我們要本著實事求是且勇于創新的精神不斷地進行探索,獲得最為有效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