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澤江
摘 要:一個真正會自由朗讀的學生,讀書的時候會怎么做呢?經(jīng)過多年教學,自由朗讀并非無章可循:讀書之前,字典必須放于桌面;讀書之時,一手持書,一手執(zhí)筆;讀書之后,深入思考,及時反思。
關鍵詞:自由朗讀;字典;執(zhí)筆;反思;有章可循
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多年,聽過許多語文老師的公開課,在聽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許多老師的課堂上出現(xiàn)了下面尷尬的一幕:
老師導入新課后,進入初讀課文環(huán)節(jié)。老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全班學生不約而同地齊讀課文。這時,老師拍手大喊:“同學們,按你們喜歡的方式,不要齊讀?!睂W生繼續(xù)讀文,開始語速快慢不一,可是讀著讀著,散亂的讀書聲又集中起來了,大部分學生又開始了齊讀。先讀完的同學傻傻地坐著;沒有讀完的同學,看到身邊同學都讀完了,不好意思再讀下去了。同學們就這樣靜靜地等待老師發(fā)話。
——這就是現(xiàn)在課堂上普遍存在的所謂的“自由朗讀”。
我認為一個真正會自由朗讀的學生,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他必須停下來查閱資料;如果遇到讀不通順的句段,他必須反反復復地多讀幾遍;如果有新的發(fā)現(xiàn)或頗有感受,他必須拿起筆來寫寫畫畫。自由朗讀并非無章可循,下面是我在教學實踐中指導學生自由朗讀方面的一些淺見:
一、讀書之前,字典必須放于桌面
字典是一位無聲的老師,只有這位老師在學生的手邊,碰到問題的時候學生才會主動地查閱。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沒有字典的情況下,一旦遇到自己不認識的字,就想當然地讀;遇到不理解的新詞,就亂解釋。
一次,我?guī)е鴮W生學習“回顧拓展”中的“日積月累”,內容是幾句勵志勸學的名言警句。
師: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這些句子。
生:(讀句子,語速快慢不一)
師:(巡視。發(fā)現(xiàn)幾個簡單的句子學生讀得正確,但當他們讀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睍r,有些學生把“跬”讀成“guà”;有些學生讀作“guī”……當時我并未立即指正。)
師:(待他們讀完之后,在黑板上寫“跬”)這個字你們剛才怎么讀的?你們能確定自己讀的是正確的嗎?(追問)“跬”字是什么意思呢?
生:(面面相覷,紛紛搖頭)
師:讀書的時候,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我們應該怎么辦呢?是這樣亂猜嗎?在你們的書包里就有一位不會說話的老師,為什么不請教它呢?
生:(紛紛拿出字典,認真地查起來)老師,這個字讀“kuǐ”,“跬”就是“半步”的意思,是一只腳邁出的距離。
師:(語重心長地)同學們,你們瞧,從字典老師那里,我們收獲了這么多,既知道了“跬”字的讀音,又理解了“跬”字的意思。我們一定要不恥下問,經(jīng)常請教這位“老師”呀!
其實,讀書的時候,很多學生怕麻煩,不愿查字典,這就需要老師平時上課的時候經(jīng)常和學生一起使用字典,讓學生知道字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切切實實能幫助我們解決許多學習上的問題,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么好的學習工具,何樂而不用呢?
二、讀書之時,一手持書,一手執(zhí)筆
筆是一位無聲的朋友。在自由朗讀的時候學生手中握有筆,他才可能留下自己的疑惑,記錄自己的思維。我經(jīng)常引導學生在閱讀時作批注或畫線條符號或寫簡潔文字。學生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有感而發(fā),有疑而注,有得而寫,讓閱讀真正地充實起來豐富起來。
《魚游到了紙上》這篇課文講述了一位聾啞青年專心學畫的情景,當課文學到“他告訴我,他學畫才一年多,為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這部分內容時,我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這段話:你的眼里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學畫青年?在這段話旁邊寫感受,可以是一個詞,也可以是一句話。幾分鐘之后,交流的時候,學生的回答精彩紛呈:有說詞語的“廢寢忘食”“風雨無阻”“身殘志堅”……有說句子的“這位青年有毅力懂堅持”“仔細觀察用心作畫,才能畫得栩栩如生”“成功需要堅持”……聽到學生如此精彩的回答,我心里感到很是欣慰。學生收獲很多,我也收獲很多。不動筆墨不讀書,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三、讀書之后,深入思考,及時反思
課文讀完之后,每個孩子都要深入思考:我到底弄明白了哪些問題?作者到底想表達什么?我的理解正確嗎?教師要適時地點撥引導,啟發(fā)學生對自己的閱讀過程進行梳理和反思,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在學習《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后,許多學生都認為這篇文章通過描寫作者童年時期在祖父菜園里快樂玩耍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快樂、自由、幸福的情感,很少有學生能感受到作者那顆懷念童年之心。因此,學生讀完課文后,我適時點撥:“作者蕭紅是一個情感非常細膩的作家,她僅僅是為了表達自己童年生活的快樂與自由嗎?歲月匆匆,光陰易逝,在她的內心深處,她還想表達什么呢?”經(jīng)過我的這一提示,學生再次讀課文,就很容易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體會到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深切懷念,感嘆歲月易逝,應當珍惜美好的童年生活!一個真正展開了自由朗讀的學生,朗讀結束之后,他會有很多的問題要思考。當然,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學生讀完課文之后,要留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地思考,領悟課文內容的深層含義,知曉作者寫作的真正意圖。
自由朗讀并不是放手讓學生“想怎樣讀就怎樣讀”。在自由朗讀的過程中,學生讀自己所讀,想自己所想,悟自己所悟,寫自己所寫。當然,培養(yǎng)學生自由朗讀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需要我們老師長期去努力研究,深入探索,正確引導。唯有如此,自由朗讀才會循章而行!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