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
摘 要: 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形勢下,藝術設計領域得到迅速發展,由此推動了應用型工科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蓬勃發展,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規模逐步增大。本文結合應用型工科院校的優勢,基于當前辦學實踐中存在的不足,分析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策略,以期提高應用型工科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質量,為我國培育藝術專業人才。
關鍵詞: 工科院校 藝術設計 人才培養
引言
在應用型工科院校,教學模式及教學管理已相對成熟和完善,工科類專業與藝術設計類專業存在極大的差異,所采用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應有所不同。為此,在應用型工科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校方要明確工科專業與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區別,采用科學適宜的教學管理策略,完善人才培養模式,促進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應用型工科院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概況
(一)關于專業設置情況。
我國藝術設計教育經過多年發展,發展規模逐步擴大,越來越多的院校設置藝術設計專業,學習藝術設計學生數量明顯增多。1998年,教育部在高校專業新目錄中,將藝術設計這一專業術語收錄在內。經過多年的發展,藝術設計教育的內容和范圍逐步擴大,并實現了有效結合,如一些高校將廣告藝術設計、裝潢藝術設計、家具設計等專業科學聯合起來。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下,人們對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予以高度關注,由此促進藝術設計領域的發展,也帶動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
(二)關于專業培養特點。
在應用型工科院校中,絕大多數院校開設藝術設計專業的時間略短,在設立本專業之初,參考和學習了其他院校的成功經驗,有利于促進本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從師資力量上說,一些擔任藝術設計專業教師為年輕研究生、博士,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及專業素養,但缺乏工作經驗。從課程設置上說,開設了造型技術、三大構成課程,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從教學方式上說,科學運用案例教學法,在進行市場調研之后,完善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專注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此外,應用型工科院校藝術設計教學應高度關注對學生實踐技能的訓練,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以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提高學生在人才競爭中的競爭實力。
(三)藝術設計專業發展中的不足。
縱觀應用型工科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現狀,相較專業的藝術類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并不是這類院校的強項,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高校投入,均存在一些不足,應用型工科院校必須正視這一問題。工科院校藝術設計業起步時間相對較晚,需要學學科帶頭人,并在后續發展中逐步完善教師隊伍建設,為有效提高藝術設計教育質量奠定基礎。此外,工科院校還要結合實際情況,適當加大在師資力量上的投入力度,為推動藝術設計專業發展奠定基礎。根據當前工科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師隊伍構成情況,應用型工科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在師資力量上存在不足,部分任課教師雖然具有扎實的藝術設計基礎知識及實踐應用能力,但缺乏藝術設計類的實際工作經驗,在教學經驗上略微缺乏,使得藝術教學設計停留在理論層面,在實踐應用方面略顯不足。
(四)當前藝術設計學科課程規劃。
一些工科院校開設了藝術設計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經過多年發展,已日趨完善和成熟,相對合理健全,但仍存在部分不足之處,比較突出的問題有課程設置結構較為單一,將教學重點集中在專業技能課程之上,對其他學科不夠重視,為重視實踐課程的必要性,使得人才培養模式不夠健全完善,對藝術設計人才培養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此外,從課程設置上看,一些高校針對藝術設計專業設置的課程相似,存在趨同化現象,不利于彰顯本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優勢,難以彰顯本校學生的優勢。并且,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每年均有大量高校畢業生涌入人才市場,若學生存在趨同化現象,則難以顯示學生的優勢,進而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二、完善應用型工科院校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的對策
(一)調整教學理念,完善教學管理模式。
在應用型工科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中,高校要加大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力度,注重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并將創新教育理念科學運用到教學實踐之中,以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另外,高校要秉承與時俱進、實事求是的原則,推進教學管理模式創新,完善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適當增加實踐課程在課程體系中所占比重,并選擇適宜企業,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機制,確保高校教學活動與社會人才需求相符,增強學生的就業實力及優勢,盡快進入工作崗位。除此之外,在教學環節,高校還要科學運用項目實踐教學法,利用具體的設計項目,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參與具體設計項目,了解本行業的工作需求,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確未來需要努力的方向,并豐富工作經驗,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在參與設計項目的過程中,學生與教師、同學等交流溝通,增加知識儲備,并熟悉具體工作的各個工作環節,走上工作崗位后盡快適應工作節奏。高校既要完善實踐課程設置,又要科學運用工作室,切實增強學生的設計能力。
(二)優化教學模式,規范教學管理制度。
在應用型工科院校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中,高校要秉承“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結合實際情況,對教學管理制度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優化,為開展教學活動提供科學有效的指導,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及興趣,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營造適宜的教學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采用切實有效的教學管理制度,以改進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策略。在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的當下,高校教師可以科學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拓展學生的學習途徑,通過展示適宜的圖片、視頻等內容,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將抽象復雜的知識點直觀化和具體化,從而豐富課堂內容,營造適宜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專注課堂教學。藝術設計類專業具有極強的藝術氣息,相較工科類學科,在教學上更具靈活性和多樣性。高校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基于教學條例,結合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特征,對教學內容、課教學進度、課程設置等進行適當的調整,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將具體項目融入教學中,讓學生了解行業發展趨勢,確保教學內容與行業發展趨勢相符,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完善教學質量監督體系,保障教學質量。
受藝術設計類專業特點的影響,教學方式多種多樣,在針對本專業開展檢查和監督工作時要將教學要求及特點納入考慮范圍內,不能生搬硬套應用于工科類專業的相關制度及措施。為彰顯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特點,高校要注重提升教學質量,并完善教學質量評測體系,采用科學適宜的監督措施,切實保障高校教學質量。將教學質量與教師績效考核等有效結合起來,并將學生評價、教師自評、院系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有效結合起來,確保評價結果的有效性。此外,在教學環節,各級院校還要加大合作力度,深入研究有效完善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對策,并針對教學運行狀況中存在的不足進行有效調整,彰顯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特點,讓教學活動順利有序地進行,促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并遵守教學管理制度,讓教學質量評測工作落到實處。教學質量監督涵蓋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設置、學生成績評定等多方向內容,完善該體系,有利于促進藝術設計專業發展。
(四)構建全面教學質量評價制度,調節學習氛圍。
為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高校要注重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建設,充分發揮教學質量監控的作用。在藝術設計專業中,高校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采用適宜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評價措施,如調查問卷、學生自評及互評等。應用型工科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要結合自身特點,完善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將學生評價、教師互評等方式科學結合起來,以完善教學評價模式,從而切實提升評價質量的有效性。此外,高校還可以開展藝術設計類作品展示,供全校師生欣賞,將教學成果以另類的方式展示出來,提升校園內的藝術氣息,并設置適宜的獎勵措施,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專注本專業學習,并通過參觀其他作品,學習和借鑒優質部分,增強學生的專業能力。總之,高校還要科學運用獎勵機制,完善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策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結語
應用型工科院校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涉及多方面內容,頗為復雜煩瑣。工科院校本身具備較為成熟的人才培養制度,在培養藝術設計類人才時,需要充分考慮到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完善教學管理措施,采用科學適宜的教學方式及理念,推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并科學調整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所占比重,注重豐富學生的設計經驗,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優勢,為我國培養出創新型人才,貫徹落實高校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妍.工科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管理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1):3-4.
[2]佟強,于巍巍.如何提高工科院校設計類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0):25-26.
[3]朱鐵軍,郭興眾,黃凱.地方工科院校設計類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實例研究[J].安徽工程大學學報,2015,30(06):82-86.
[4]于文龍.四面一體的工科院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定位和能力培養探究[J].大眾文藝,2011(14):254-255.
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2017年度高教科研課題,課題名稱:《創新創業為導向的民辦高校藝術設計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的構建研究》,課題編號:JGJX2017D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