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民族師范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廣西 崇左 532200)
2013年我國政府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國際社會的積極響應與熱忱參與。截至2018年底,已同世界的122個國家、29個國際組織簽署 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五年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關系日益密切,構筑休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2018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達1.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6.3%,高于同期我國外貿增速3.7個百分點,占外貿總值的27.4%。我國企業對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到156.4億美元,同比增長8.9%,占同期總額的13%。隨著我國對外經貿合作迅猛發展,外貿類人才需求旺盛,前景看好。國貿專業是培養外貿類人才的重要“供給方”,目前國內開設國貿專業的高校已超過700所。“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再次為國貿專業發展創造了新契機、新平臺,尤其為地方普通高校國貿專業“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戰略機遇期。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以下簡稱學院)于2007年國貿專業專科首次招生,2009年學院順利升本,2013年國貿專業本科開始招生,2016年國貿專業本科開始招收留學生。2018年,學院國貿專業入選自治區特色專業,培養專本科畢業生830人,在學校專業學生450人,國貿專業發展初具規模,邁入內涵建設、培育特色、品牌塑造的新階段。
長期以來,我國外貿合作伙伴主要集中于歐、美、日等發達市場,一方面囿于傳統外貿市場潛能釋放趨弱,對國貿專業人才的需求大幅降低,另一方面國內大批高校普設國貿專業,長期以來“批量式生產”,供給相對過剩,加劇了國貿專業人才市場失衡。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五年來我國不斷增進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經貿合作,貿易規模持續擴大,合作層次不斷優化,同時為國內地方普通高校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新市場和新方向,沿線國家市場的多樣性也為國貿人才差異化供給與錯位發展創造了條件與空間。
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化經貿合作,不僅包括傳統貿易合作,還廣泛涉及投資、產能合作、工程承包、國際旅游等諸多領域。國貿專業人才培養迎來大變革,對熟悉國際法規和商業規則、懂國際經營管理、掌握商務談判技能、擅長開發國際市場及東道國市場等外貿類綜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大幅增擴了地方普通高校國貿專業人才培養的崗位類型、職業層次和就業領域。
地方普通高校國貿專業人才培養較多體現“封閉式培養+開放式就業”,即培養過程以國內課堂教學為主,同外部實踐接觸較少,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導致學生畢業后適應市場能力不足、磨合期長、發展后勁不足。目前,國內各地方政府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對接發展規劃,區域經濟發展的開放性為地方普通高校國貿專業發展創造了新契機。學院積極順應國家發展戰略,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國貿專業人才培養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目前,已招收三屆留學生,主要來自老撾、越南、柬埔寨和也門等,在校學生人數已達124人;同時,學院還與泰國南邦皇家大學、泰國莊甲盛皇家大學和泰國曼谷北部大學等學校簽署專業人才聯合培養及師資培訓協議,資助國貿專業學生“走出去”,開展國際交換合作,顯著提升國貿專業的國際化特色。
外貿業務發展促進了對應用型外貿專業人才的需求,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與新標準,進而倒逼地方普通高校國貿專業加速轉型與發展。長期以來,地方普通高校國貿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較多遵循重點院校培養模式,側重學術與理論研究。國貿專業本身屬于應用型專業,更應注重實踐。隨著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往來日益密切,培養應用型國貿專業人才成為地方普通高校改革發展的新方向,人才培養過程中將更加注重學生的業務技能與綜合素質。自2013年學院國貿專業本科辦學以來,不斷修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重視技能培訓,增設實踐課程,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密切同地方外貿企業合作,實施協同育人項目。
隨著國家教育戰略發展及高層次人才需求增強,升本院校數量逐年攀升,地方普通高校如何脫穎而出,辦出特色與塑造品牌成為當務之急。高校特色塑造根植于地方特色、依托于專業特色。學院地處祖國西南邊疆廣西崇左市,與越南陸地邊境線長533公里,擁有5個國家一級口岸、2個二類口岸及13個邊民互市點,是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崇左市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自治區發展規劃。近年來,學校增擴東盟國家留學生招生規模,國貿專業成為留學生的熱門選擇。招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和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校合作將進一步提升學院國貿專業發展的國際性、開放性,加速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步伐。
首先,地方普通高校國貿專業多年來遵循重點學院重理論的人才培養模式,導致學生普遍動手能力低、適應能力弱,人才培養模式轉型困難重重。其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缺乏針對性,對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普遍注重通識型,即“外貿技能+英語”,較多關注歐美發達市場,對其他市場關注不足,對當前國家對外經貿格局新動態及地方發展規劃認識不足,缺乏有效應對措施。目前,大多數地方普通高校國貿專業課程中均開設世界經濟、國際經濟合作、我國對外貿易概論等,課本與授課內容多以發達國家市場為主,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介紹極少,學生對“一帶一路”建設缺乏認識,對我國與沿線國家經貿合作動態了解甚少。學院國貿專業開設及升本后,在發展觀念、教學實踐、學生職業規劃等方面仍帶有較強的師范院校特征,如國貿專業學生較多參與國內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證,專業領域深造動力不足。
首先,學院國貿專業辦學起步晚、底子薄,專業體系尚未完善,本科辦學只有五屆,在學科建設、課程設置、實踐教育與學生管理等方面仍處于摸索階段,人才培養方案變化較大,專業運作體系尚未成型。作為新辦非師范類專業,國貿專業獲取學院的政策傾斜與資源支持偏少,專業辦學經費與實踐場地不足等成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瓶頸。其次,“一帶一路”建設涉及沿線國家(地區)數量多、差異大,目前國貿專業教師對此多處于初步認知階段,難以指導教學實踐。
首先,國貿專業教師數量不足,綜合實力薄弱,高職稱高學歷占比偏低。目前國貿專業教研室在職專業教師只有10位,高級職稱占比30%,1名在讀博士研究生,同時囿于學院所在城市的地理位置及客觀經濟基礎,專業教師外引乏力,流失嚴重。在職專業教師自培進度滯緩,成效不顯著。其次,大多數專業教師是直接畢業于國內外高校的碩士研究生,社會實踐與外貿業務經歷相對匱乏,且部分教師非國貿類專業。第三,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一批具備扎實業務能力的專業教師,利用地方外貿領域資源可有效地彌補校內師資不足,但囿于學院人事、財務、教學等管理制度,程序復雜,審批繁瑣,實質性進展滯緩。
中西部地區城市在參與國家對外經貿合作中長期靠后,地方經濟與外界聯系相對有限。崇左市處于廣西邊陲,遠離省會中心城市,地區經濟實力較弱,為地方普通高校提供資源不足、渠道有限。目前,學院國貿專業招收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主要集中在東盟,其他沿線國家尚處于空白;對外聯合辦學的合作高校數量較少、合作層次淺,綜合效果不顯著。
順勢而為,主動對接,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將人才培養定位為培養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所需的應用型國貿專業人才。地方高校國貿專業應充分立足自身所在地區的優勢和發展規劃,確立專業發展具體方向與重點區域,不應求大求全。學院應緊扣國家賦予廣西發展的三大定位,重點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合作的“海絲路”沿線國家,尤其將東盟國家作為重點。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校推進聯合辦學,主動與外貿企業合作,優勢互補,培養應用型人才。
新時期,地方普通高校國貿專業應順勢而為,積極把握“一帶一路”倡議的時代發展機遇,轉變觀念,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國貿專業人才,全面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學院應積極對接和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全面認識崇左市參與“一帶一路”發展規劃與重點任務,將學院優勢與地方政府需求緊密相連,積極參與,借力發展,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外貿人才。
積極引進專業教師,重點引進具有專業實踐經驗者,合理優化專業教師結構;鼓勵教師在職培訓,引導教師提升學歷與職稱,掛職鍛煉,建設“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以教改科研項目為驅動,實現“干中學”,推動教師對“一帶一路”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研究;為專業教師海外進修訪學創造機會,提升教師的國際視野;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傳統合作高校為基點,深化國際辦學合作;積極聘請地方外貿企業專家來校兼職,擔任實踐指導教師,豐富實踐教學內容,提升人才培養效果。
樹立專業品牌意識,強化日常教學過程中的質量管理,重視課程質量,完善考試制度,建立畢業基本要求與人才標準,嚴把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關。實施專業導師制,聘任外貿領域的專業實踐導師,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建立學生專業學習績效跟蹤體系,及時糾正人才培養過程的目標偏離、缺陷與不足。優化課程體系與設置,增設與“一帶一路”相關課程,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深入認識當前國家對外經貿合作發展的新戰略,熟悉沿線國家概況及了解雙邊貿易與市場需求狀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的作用,進行課后專業問題調查,如分析學院留學生的國家概況、留學生在華留學期間的海外代購等問題。重視案例教學分析,總結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經貿合作的成功經驗,如我國與智利的水果進口貿易、深圳傳音在非洲手機市場的成功案例等,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