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雅楠 編輯/韓英彤
在以“嚴格相符”原則進行單據審核的實際操作中,可能產生的問題是如何判定“無需等同一致”的界限。
A銀行客戶與境外受益人簽訂進出口貿易合同,向境外受益人供貨。應該客戶的申請,A銀行以信開方式為其出具了一份質量保函,擔保該客戶合同項下質保義務的履行。保函適用URDG758,保函效期至2016年12月31日。保函要求受益人索賠時需聲明“賣方違反了合同下的質保責任,并列明賣方具體的違約行為(stating that the seller is in breach of its warranty obligation〔s〕under the underlying contract and specifying in which respect the seller is in breach)”。2016年12月21日,A銀行收到受益人提交的索賠文件。受益人的索賠函表述如下:
“我們(受益人)因以下合同違約行為特此在上述保函下索賠:
1.水果給料機由于容量不足而無法按預定條件運行,需從可靠的供應商處置換一臺;
2.根據合同,賣方應提供兩年的零備件,但上述備件無法從現有供貨中識別,因此視作供貨短缺。”
索賠函中,受益人還列舉了若干項申請人在合同項下的違約事項。
A銀行通過審核單據發現,受益人的索賠在其他方面都滿足了URDG758和保函條款中對于索賠的各種要求,唯一的爭議焦點在于受益人索賠聲明中的“合同違約行為(breach of conditions)”是否與保函中規定的“違反了合同下的質保責任(breach of its warranty obligation〔s〕)”相符,即A銀行能否以受益人沒有明確聲明“質保(warranty)”作為不符點進行拒付。經過深入討論,A銀行最終確認breach of conditions為不符點,并于2016年12月23日對受益人進行了拒付。A銀行后續在保函效期內收到了受益人更正的索賠函,更正后的索賠為相符索賠,A銀行對外賠付。
在審核索賠單據與保函條款是否相符的操作中,存在三種不同程度的審核標準:鏡像相符、嚴格相符和實質相符,三者對于索賠單據和保函條款的一致性要求上逐個降低。目前,無論是國際慣例URDG758,還是我國最近出臺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獨立保函糾紛案例若干問題的規定》,都采用了居于中間層級、兼顧形式判斷和實質審查的“嚴格相符”原則。嚴格相符的意義包括兩層:一是單據需與保函條款嚴格相符,如果沒有嚴格相符,該交單即視為不符,即使該不相符不具有實際的重要性;二是單據與條款之間無需等同一致,但不得產生歧義。在以“嚴格相符”原則進行單據審核的實際操作中,可能產生的問題是如何判定“無需等同一致”的界線。筆者認為,本案中索賠聲明中的“warranty”是質量保函索賠聲明的關鍵字眼。如果受益人在索賠聲明中以“guarantee”/“quality assurance”來表述合同下的違約,可以認為與“warranty”意思相近,滿足了“無需等同一致”的要求;但如果在索賠聲明中直接忽略了“warranty”,則明顯不能滿足保函條款對索賠聲明的規定,有違嚴格相符原則對形式判斷的要求,故應被視為不符。
上述對形式判斷的要求也可從URDG758相較于URDG458對違約聲明的簡化中得到側面驗證。URDG458第20條a款要求受益人在索賠時不僅需聲明申請人在哪一方面違約,還需同時明確聲明“申請人違約”。實踐中,適用URDG458的保函產生了大量因受益人只說明具體違約方面而未明確說明“申請人違約”而造成的不相符索賠。URDG458這種對“申請人違約”聲明的要求被詬病為過于形式主義,因此后續修訂的URDG758在第15條中將索賠聲明簡化為受益人只需表明申請人在哪一方面違約即可。這從側面表明,當保函條款明確將要求聲明“違反質量義務”與“列明違約方面”并列時,應當尊重條款的形式要求,按保函條款行事。
由于本案受益人在索賠文件中列舉了若干條申請人的違約事項,從而產生了一個問題:索賠聲明中缺失了“warranty obligation(s)” 的關鍵字眼,能否通過其后面列舉的具體違約事項進行彌補?即“違約事項”能否替代“違約方面”。如果按普通人的一般判斷,索賠文件中列舉的第一件違約事項“水果給料機由于容量不足而無法按預定條件運行,需從可靠的供應商處置換一臺”可以看作是違反了產品質量方面的約定;但第二項“根據合同,賣方應提供兩年的零備件,但上述備件無法從現有供貨中識別,因此視作供貨短缺”是否屬于違反質保約定則存在疑問。由此還會產生以下問題:一是在個體認知水平必然存在差異的情況下,如何界定具有一般判斷能力的普通人的認知范疇?二是在多項違約事項中,是只有一項看似能推導出申請人違反了質保義務即可呢還是只要有一項不滿足質保義務就不能進行上述推導呢?
基于本案中保函適用URDG758,筆者認為,按照URDG758的條款和其制定的思路,本案中保函條款對索賠聲明需“明確具體違約方面”的要求與URDG758第15條a款“列明申請人在基礎合同的哪一方面違約”的內容一致。要求受益人索賠須“列明申請人在基礎合同的哪一方面違約”是URDG758的核心條款,其出發點在于平衡保函各方當事人的利益:一方面,受益人可享受到“見索即付”帶來的在保函下獲得快捷賠付的便利,其索賠時僅需提供單據而無需提供違約事實的證明;另一方面,申請人則通過要求受益人索賠時聲明具體違約方面,來獲得對不正當索賠的合理抗辯。由此可見,對違約方面的要求是為了避免不正當索賠。對此,URDG758的官方指導意見也指出,慣例采用“哪一方面”而非“哪些方面”的措辭,正是為了表明條款所要求的僅僅是對違約的最一般的表述。基于上述思路,同時考慮到申請人也未在本案中提出受益人涉嫌欺詐索賠的抗辯,A銀行最終認為只有受益人聲明了具體違約方面,才能達到了保函條款和URDG758對違約聲明的要求,也就不會產生對違約聲明的內容是否符合要求進行判斷和推導的問題了。換句話說,無論索賠聲明所列的違約事項中能否推斷出“warranty obligation”,都必須明確“warranty obligation”的要求。即無論能否從“違約事項”中推斷出“違約方面”,都不能替代“違約方面”。
在保函開立的條款制定階段,應盡量簡化條款,避免糾紛。如已要求受益人索賠時“列明申請人在基礎合同的哪一方面違約”,再要求受益人明確聲明“申請人違反某義務”就沒有太大的實質意義。建議參照URDG758第15條a款,僅保留違約方面的聲明,避免要求雙重聲明可能帶來的糾紛。如果申請人想加強索賠時對受益人的約束和對自己的保護,可以通過在索賠單據中加入具名出具方和單據名稱的第三方違約證明來實現。
在保函索賠處理階段,應積極應對,快速處理。考慮到本案中的不符點主要來自對索賠聲明內容的一致性要求,受益人非常容易對索賠函進行更正。問題是,在收到第一次索賠時已臨近保函失效日。因此,在申請人不放棄不符點的情況下,擔保銀行從維護自身信用的角度考慮,應在做出拒付決定后毫不延遲地向受益人拒付,而不是等到URDG758第24條規定的收到索賠后五個工作日再拒付。
從代索行的角度看,對在臨近效期結束時提交的索賠,應密切關注。本案中受益人的代索行做到了在發出信函索賠的同時,以電報形式告知A銀行,且后續不斷來報跟蹤A銀行索賠審核進度,并在A銀行拒付后迅速協助受益人在效期內更正索賠材料,值得同業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