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暉 編輯/白琳
開證行和交單行都應建立誠信的單證審核觀,在獨立抽象性原則、單證相符原則基礎上,遵循國際慣例,使信用證成為積極的付款工具。
信用證結算時,海運提單是最常見的運輸單據。簽署作為它的必要內容,要素是否齊全、形式是否符合要求,可能會影響其功能和作用,甚至導致銀行拒付。盡管提單簽署和拒付的準確性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實操中仍有銀行因對國際慣例的理解和自身角色業務邊界的把握不到位,導致拒付時有發生。應如何辨別并準確列明不符點?判斷的過程是否需涉及背景實務?這些問題值得進一步思考。
南非某銀行開立的即期信用證。
申請人:南非A公司
受益人:我國B公司
信用證規定全套海運提單,對簽發人并未作特殊要求。
受益人持正本信用證在M行辦理出口交單業務。經M行審核,交單相符,當日將全套單據徑寄開證行。幾天后,開證行發來拒付電,所提不符點為“BILL OF LADING NOT SIGNED AS PER UCP600”。
M行查看檔案進行核對,提單右下角顯示“SHANGHAIYZ FREIGHT AGENCY CO., LTD. ASAGENTFORCARRIERCMA”并已手簽。乍一看,這是標準的具名代理人代理承運人簽字的格式,符合UCP600第20條規定。仔細再看,提單簽署由四行組成:第一行“SHANGHAIYZFR EIGHT AGENCY CO., LTD.”,第二行“陳XX”,第三行“AS AGENT FOR CARRIER”(第二、三行皆為印章形式,且第三行“AS AGENT”與“FOR CARRIER”之間有空格),第四行為打印的“CMA”,下面有手簽。那么,拒付電是指具體哪個地方未按要求簽署呢?M行猜測有以下幾種可能性:(1)“AS AGENT”與“FOR CARRIER”之間有空格,導致代理關系不明確;(2)使用的是印就該代理公司名稱的提單,或是指代理公司章的名稱中含有AGENCY字樣;(3)可能指承運人身份不明,即CMA不能作為CARRIER。那到底是因三個英文字母的組合,還是指打印方式不允許呢?
M行認為:(1)上述幾種情況并非不符點,提單符合信用證要求;(2)開證行對不符點的表述不具體、不明確,不符合統一慣例和國際標準銀行實務默認的要求,為無效不符點。M行立即聯系客戶表示將回電反駁開證行。客戶急速要求暫停回電,待其查清原因再做處理,并隨后確認,無需再回電反駁。經了解,問題主要出在以下兩方面:(1)合同約定由申請人指定貨代公司,實際上CMA并非承運人。(2)申請人為良好合作多年的優質客戶,以往同樣交單從未提示不符點,此次疑為不同審單人員處理所致。客戶表示,后續還有類似交單,與對方的持續合作需求十分迫切。M行向客戶解釋了銀行處理單據的獨立抽象性原則,認為有權利按國際慣例表明銀行態度,維護客戶的權益,以免后續交單再遭遇類似拒付。客戶則表示,因申請人已承諾付款,無需再發文。隨后,M行很快收到開證行款項,但卻扣除了不符點費。對此,客戶堅持CMA的確非承運人,還是要以客戶關系為重,拒絕了M行發文追索多扣費用的請求,并聲稱后續交單會再深入溝通。
一個多月后,該客戶用同樣的信用證、同樣的提單、在同一開證行辦理同類業務,但僅扣除手續費后就很快付款。客戶反饋:這是與境外溝通后開證行對M行意見認可的表示。
UCP600對提單應注明承運人以及有權簽署方有明文規定。具體到以代理人身份簽字,常見有以下標準的表達:“AS AGENT FOR CARRIER”或“AS AGENT FOR OR ON BEHALF OF CARRIER”或“AS AGENT FOR(OR ON BEHALF OF) CARRIER”。歸結到上述案例中會帶來以下問題:
第一,“A S A G E N T”與“FOR CARRIER”之間有空格會引發不符嗎?答案是并非不符。“AS AGENT”與“FOR CARRIER”之間盡管有空格,但兩者之間沒有標明其他信息,足以確認各自的身份,也絲毫不影響代理關系的認定。單據審核應站在是否影響功能的角度,遵循實質大于形式的原則,這也是ICC意見的趨勢。
第二,代理公司可以使用印就自己名稱的提單代理承運人的簽字嗎?這種情況下,提單上方印就代理人的名稱,正如上述的“SHANGHAI YZ FREIGHT AGENCY CO., LTD. ”,簽字處表明它同時“AS AGENT FOR CARRIER”,即代理人使用印就自己名稱的提單代理承運人簽字,屬于承運人“借簽”代理人的單據。在信用證沒有相關禁止規定時,應是允許的。實務中還會遇到另一種提單,上面印就A公司的名稱,但由B公司作為承運人簽發,實際上是A公司的提單借給承運人B公司。這在實務中被稱作“借簽”提單。審單時需要注意的是,提單上方印就的公司字樣并不一定是承運人,也不構成與簽章的矛盾,除非在名稱處標明了另一承運人的身份。
第三,代理公司名稱能否含有“AGENCY”字樣?UCP規定,代理人簽字時既要表示其代理身份,又要顯示被代理人的名稱,但對代理公司自身名稱并沒有進行限定,因而代理公司名稱中含有“AGENCY”字樣是允許的。慣例關于“可以無論如何命名”,強調的是單據應具備要求的要素,而不在于單據的名稱,與此同理。
第四,承運人名稱有英文字母個數的限定嗎?注明承運人的方式為打印是否符合要求?與上一點同理,慣例對承運人名稱也沒有限定,除非信用證規定哪些承運人的名稱或多少數量的字母組合,作為名字不可接受。實際貿易中,并非所有承運人一定有長長的公司名稱,以較少字母命名也確實存在,筆者就曾遇到過同樣以三個字母如MCC、MOL作為承運人的提單。而對于承運人的注明方式,打印與印刷有同樣效果,在身份明確的情況下,都是允許的,除非信用證有相關的禁止規定。
“獨立抽象性原則”作為信用證賴以生存的基石,是指信用證交易獨立于基礎貨物交易之外,受益人和開證行之間的交單、付款具有獨立性,僅依據單據表面是否相符進行判斷,而不受買方或貨物的影響。也就是說,信用證法律關系獨立于基礎合同所涉及的法律關系。UCP600不僅在第4條“信用證與合同”中約定了信用證與基礎合同的無關(即使含有援引),詮釋了信用證運作的獨立性;還專門設立條款(即第5條)來明確銀行處理的是單據,而不是單據可能涉及的貨物,以進一步體現信用證運作的抽象性。ISBP745第ⅲ、ⅳ點對獨立性、抽象性的分別描述也再次強調了此原則的重要性。所以,單據審核無需依據貿易合同,審單人員也無需通過核實裝運實務是否符合合同要求來做進一步判斷。
在U C P 5 0 0時代,T A 5 8 R E V(R509)案例中,開證行就相符交單付款后,申請人提出貨物不符合合同要求而要求開證行追回款項。對此,國際商會做出以下結論:銀行只處理單據而非貨物,其職責是保證提供的按信用證詳列的單據與信用證的要求相符、與UCP相符。如果出現貨物方面的任何問題,應由買賣雙方依照合同條款解決。
由此延展至備用證,國際商會在TA.706 REV3-FINAL闡述了類似的觀點。該案例爭議點是副本發票上顯示了款項讓渡。有觀點認為: 由于索賠提交的副本發票包含了款項讓渡條款,根據相關法律被判定為不是發票,因而拒付成立。而國際商會認為,銀行對于“發票是否是發票”無需進行判斷,只要其表面滿足發票的功能且內容滿足要求即為相符交單。
以上案例印證了國際商會的一貫精神:背后的法律問題并非銀行憑以拒付的標準和依據,超出單據表面的問題應該在證外解決,信用證、備用證都是如此。本案中提單要素齊全,內容看似滿足功能,且數據與其本身、信用證或其他單據不矛盾即符合要求。開證行不能依據合同、也無權以側面了解到的“實際上CMA并非承運人”而拒付,因而拒付不成立。貿易合同相關實務事項若有不符,已超出信用證范疇,由此產生的糾紛,買賣雙方可以通過司法程序尋求解決。開證行很可能是知悉規定,所以才特意模糊化拒付電的表述。
UCP600第16條明確了開證行拒付時必須給予交單人一份單獨的拒付通知,且該通知必須聲明拒付所依據的每一個不符點,即銀行所列拒付原因必須具體,否則無權宣稱交單不符。之所以這樣要求,是因為,籠統的表達比如“單據與信用證條款不符”“單據之間不一致”可能會涵蓋多個、甚至幾乎所有的不符點,從而導致銀行可隨意拒付,而受益人則無法據以修改單據,被剝奪修改后使之與信用證相符的權利,最終破壞信用證交易制度。以下列舉幾個國際商會、法院的典型案例,皆因不符點提得不夠具體明確而被認定為“無效不符點”。
I C C第T A 6 0 5號咨詢意見:開證行拒付電中提出的不符點“CERTIFICATE OF ORIGIN FORM A PRESENTED SHOWS CONTENT I N C O N S I S T E N T W I T H O T H E R DOCUMENTS”——提交的惠普制產地證內容與其他單據不一致。
ICC第TA607號咨詢意見:開證行提出的不符點“THE DOCUMENT SWHICHAPPE ARONTHEI RFACET OBEI CONSISTEN TWITH ONEANOTH ERWEREPRES ENTED”——單據表面上與提交的其他單據不一致。
ICC之DOCDEX223裁定:開證行就鐵路運輸單據提出的不符點“RAILWA YBILLSHOW INGUNAUT HENTI CATE DCORR ECTION/INSERTION”——鐵路運單修改/插入處未經證實。
再具體看對“日本松本光春不符點提法不足案”的判決。浙江紹興中級人民法院認為,開證行提出“DES CRIP TIONO FGOODS DIFFERS FROM THAT IN THE CREDIT(貨物描述與信用證規定不符)”,所提不符點未指出哪一份單據的貨物描述與信用證不符,也未指出哪一項貨物描述與信用證不符,而且使用的字眼“DIFFER(不同,不符,有區別)”含義不明,導致無法判明是內容與信用證相矛盾,還是數據或用語與信用證不一致,亦或是單據漏記相關事項。故法院判決不符點不成立。
以上情況如果具體指明哪個單據哪個地方不一致的詳情,就可避免出現爭議。歸結到本案例,先撇開拒付考慮實務這一點,單是“BILL OF LADING NOT SIGNED AS PER UCP600”的提法就不清晰、不具體,屬于無效不符點。那么,應如何正確地表述呢?舉例說明,類似“B/L NOT INDICATIN GTHE NAME OFCAR RIER”或“SIGNING CAPACITY OF AGENT ON B/L NOT IDENTIFIED”的表述,才符合精準的要求。總之,拒付通知中列出的不符點必須具體明確、易于辨認,這樣受益人才能及時明晰不符點,改正不符點,以便重新交單使銀行履行承付責任。
不同信用證或同一信用證不同批次交單的拒付是相互獨立的。也就是說,相同的問題,在確認為不符點的前提下,前次交單開證行未提不符點并不表示其放棄下次拒付的權利。反過來說,不能以前次交單未被拒付為由,而認為開證行必須接受后續交單相同的不符點。受益人及銀行對該類問題仍需認真審核、謹慎處理,不可掉以輕心。
申請人、受益人在合同約定之初先知先覺的基礎上,后續開證包括修改都應保持警惕,對所需單據、內容以及出具人是否需限定等詳情,結合實務事先考慮,防范于未然。開證行開立信用證時要謹慎考慮細節,對照合同對申請書的合理性進行辨識,對發現的問題有預見性地與申請人進行有效溝通,開立的信用證要條款清晰、邏輯一致,以便在解決事后可能出現的問題時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銀行僅審核單據表面而無需核實單據外的實務,交單相符即構成付款責任。需要注意的是:根據ICC處理案例的趨勢,開證行把握相符交單的尺度應是實質性不符點,反之則不要輕易拒付,以利于信用證能成為付款的工具而不是阻礙;而從交單行的角度,則應遵循“出口從嚴”的原則,為受益人把好關,就或有不符點或存在歧義之處,及時提示或提出修改建議,以保障客戶利益。銀行應堅持誠實和相互依賴的原則,建立和完善能贏得客戶和代理行信任的國際慣例,專業地處理國際業務,讓具有競爭性、合作性的信用證業務煥發生機。
對于開證行而言,不符點必須一次性全部提出且提法需準確到位。因此,開證行在拒付時應把握住這唯一的機會,保證所提不符點有理有據、用詞嚴謹準確,切忌使用模糊表達,以解除自身第一性付款責任,規避操作風險,維護自身形象。
對于交單行而言,面對開證行的無理拒付,應充分運用慣例予以反駁,反擊開證行的不良做法,以彰顯慣例的威懾力,維護受益人的權益;同時,尊重客戶意愿、保障其最終利益,也是非常必要的。
總之,開證行和交單行都應建立誠信的單證審核觀,在信用證賴以存在的兩大基石——獨立抽象性原則、單證相符原則的基礎上,遵循國際慣例,使信用證成為積極的付款工具,為國際貿易的順利開展盡銀行應盡之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