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曼
摘 要:一項關于“學前兒童美術游戲教學活動的生成性研究”的調查涉及教學的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等。教師已由傳統課程意識向生成性課程意識轉變,教師與幼兒還未完全形成一種生態平衡的活動關系,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教育改革與教學創新要提上每一位幼兒教師的工作議程。
關鍵詞:生成性教學;現狀;調查;研究;反思
2017年11月-2018年1月我們“學前兒童美術游戲教學活動的生成性研究”的課題組成員對學前兒童美術游戲教學活動的生成性進行了一次調查研究。該項調查研究涉及生成性教學的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的調查研究。
我們發放了263份問卷,263份問卷涉及正待畢業走上工作崗位的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生,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幼兒園教師,同時還涉及幼兒園家長、隨機訪問的社區居民。
一、學前兒童美術游戲教學活動生成性教學的現狀的調查
78.7%的被調查者認為在幼兒園開展學前兒童美術游戲活動,對于幼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74.9%的人認為學前兒童美術游戲教學活動的重要性在于使幼兒獲得美好的藝術享受,促進幼兒完滿人格的發展;18.3%人認為是調節幼兒的學習,使之放松與愉悅;7%的人認為是輔助其它領域的幼兒的活動。
在生成性教學的開展的調查中,56.7%的人認為在當前學前兒童美術游戲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目標與活動內容只偶爾有調整。
當面對活動過程中的突發事件時,69.2%的人認為目前教師會關注、判斷,并根據具體情況或繼續、或中斷、或調整正在進行的藝術活動;17.5%的人認為目前教師只是會偶爾關注,但不會停止正在進行的藝術活動。受調查者當中,只有24.3%的人知道學前兒童美術游戲教學活動的生成性教學,37.3%的人表示聽說過。
在對幼兒園家長、社區居民的調查問卷中,61.2%的人表示,學前兒童美術游戲生成性教學會使幼兒興趣提高。63.9%的人認為如果幼兒提出了問題,幼兒教師能夠馬上回答小朋友在活動中提出的問題;2.7%的人對此很失望,認為幼兒教師會對小朋友提出的問題置之不理。
在所有的受調查者之中,67%的人認為在學前兒童美術游戲教學活動中,需要關注“生成性教學”。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的調查研究
在“影響幼兒積極參與學前兒童美術游戲教學活動的最主要的原因調查中”,49.8%的人認為是幼兒的興趣,31.2%的人認為是教學手段,18.6%的人認為是教師的美術素養。
在“當前學前兒童美術游戲教學活動的開展中”,25.9%的人仍然認為當今居于支配地位的幼兒美術教學觀念和實踐模式基本上仍是教師本位,一切都是為了老師的“好教”和“教好”而設計。
在對幼兒的情況調查中,79.5%的人認為幼兒是主動參與的,具有主體性地位。在對教學評價的調查中,42.2%的人認為是一種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調動了教師、幼兒、家長、社區積極地進行評價。
在“對當前學前兒童美術游戲教學活動的活動內容”調查中,5.7%的人認為仍然采用固定的教材,完成預設的活動目標,21.3%的人認為幼兒園忽視幼兒及家長的反饋,按固定的教材與教學方法進行活動;18.3%的人仍然認為當前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沒有個人風格與特色。
三、反思
(一)教師已由傳統課程意識向生成性課程意識轉變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沿襲了多年的傳統的預成性教學模式,目前已被幼兒教師新興的生成性思維得以轉變。教師更關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相互聯系、相互支撐的生成性課程資源。雖然仍有少量的教師仍然喜歡采用固化的課程,但生成性教學正以潛移默化的態勢走進學前教育教學前線。
(二)教師與幼兒還未完全形成一種生態平衡的活動關系
遺憾的是,在師幼關系上,大部分教師仍然在沿襲傳統的話語霸權。教師應該與幼兒努力形成一種互相交流、協商、對話的氛圍,形成一種生態平衡的活動關系。
(三)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
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將為幼兒美術活動增添新的活力,目前幼兒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還是存在教學方法單一、忽視幼兒的主體性地位的問題。教師要采取一種開放的態度,結合當前教育發展的趨勢,有針對性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
(四)教育改革與教學創新要提上每一位幼兒教師的工作議程
著名美學家滕守堯先生提出生態式藝術教育觀,主張:“生態式教育是一種既符合人類深層無意識二元對話的生態模式,又符合整個自然的二元對話模式的教育。通過對立二元之間的聯系和對話,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調查結果顯示:學前兒童美術游戲教學活動的生成性教學目前雖然有可喜的變化,但大部分仍只停留于理論層面,因此,教育改革與教學創新要提上每一位幼兒教師的工作議程。每一位幼兒教師要了解我國的教育方針與政策,了解當前環境下教育對象的需求,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內容,從而從容面對新時期幼兒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滕守堯.藝術與創生[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1-43.
基金項目:文章為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