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浩文

摘要:通過對高中生熬夜行為及熬夜時心理狀態的分析,為高中生分別設計一份針對非必需熬夜與必需熬夜的解決方案。在來自全國各地的被調查的高中生群體中,有89%的高中生表示曾經熬夜過;有68.61%的人認為因學習而熬夜是必需的熬夜,因其他娛樂活動導致的熬夜為非必需熬夜;非必需熬夜與高中生的自制力、時間觀念、計劃能力密切相關,調查顯示出仍有57.38%的高中生在有正確的危害認識的情況下仍存在著長期的非必需熬夜習慣。
關鍵詞:熬夜 高中生學習 娛樂 解決方法
隨著當代電子產品的日新月異,學生之中,各種平臺上的游戲軟件層出不窮、大行其道,這些誘惑使得越來越多的高中生養成了熬夜的習慣。除此之外,同樣隨著高中生課業的負擔加重,高中生有時也不得不熬夜學習,以完成學習任務。本文深究熬夜動機的不同類型(非必需熬夜與必需熬夜),利用設計出熬夜的解決方案,對于高中生的非必需熬夜,幫助他們合理安排時間,有效克制住熬夜的動機。對于必需熬夜,則幫助他們減緩熬夜副作用。使高中生的熬夜問題得以解決,改善個人的學習狀態及增強身心健康。
一、研究調查對象及方法
(一)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以網絡問卷的調查形式,調查對象通過學生Q群發放問卷、問卷星軟件對象篩選功能等方法嚴格限制為高中生。共發放170份問卷,實際回收問卷137份,均為有效問卷,問卷回收率及問卷有效率均達80.6%,調查的高中生來自全國各地,年級均在高一至高三之間。
(二)熬夜種類
將高中生熬夜分為必需熬夜與非必需熬夜兩種類別,并定義必需熬夜為在主觀上一定要盡快達成某個目的或完成某件事情,完成后認為對自己或他人能帶來一定作用,所以不得不進行的熬夜。非必需熬夜指經過一定的調整后(對時間,生活計劃等),并不是在某一段時間內必須需要的,因此完全可以避免或調到日間來做的熬夜。
(三)調查角度
高中生睡眠情況基本調查;對必需熬夜與非必需熬夜的界定的調查;對熬夜危害認知程度調查;對高中生非必需熬夜時心理狀況的調查;對學生減緩熬夜疲勞方法的調查。
二、調查結果
(一)高中生熬夜現象嚴重
從調查結果來看,曾熬夜過的高中生有122人,占總人數的89.05%,未熬夜過的高中生只有15人,占總人數的10.95%。見表一。在曾熬夜過的高中生中,每周熬夜頻率為1~2次的有65人,占總人數的53.28%,每周熬夜頻率為3次及3次以上的有57人,占總人數的46.72%。凌晨12點~1點入睡的有56人,占總人數的45.90%;凌晨1點以后入睡的有35人,占總人數的28.69%。認為自己的熬夜為必需熬夜的有52人,占總人數的42.62%;認為自己的熬夜為非必需熬夜的有70人,占總人數的57.38%。
(二)對熬夜危害的了解程度
高中生對于熬夜的危害的了解程度較高,大部分人的了解程度分值集中在4~5分,五分為滿分的情況下,平均分為3.99分。
(三)熬夜產生因素及非必需熬夜時心理狀態
非必需熬夜的產生與“自制力、計劃能力、時間觀念”呈較強相關性,與“不夠清楚熬夜帶來的危害”呈較弱的相關性。在對具有非必需熬夜習慣的高中生的調查中,有26名(37.00%)高中生認為“自制力缺失”是非必需熬夜的產生因素;有16名(22.00%)高中生認為“計劃能力缺失”是非必需熬夜的產生因素。熬夜時心理狀態為“因為一些原因一拖再拖”的高中生有46人,占總人數的65.71%;熬夜時心理狀態為“規定了睡覺時間,并且能夠堅定地執行”的高中生僅有0人,占總人數的0%(出現“0”人這一極端值應跟調查人數不夠多有關,但這同樣也能表明熬夜時心理狀態為“規定了睡覺時間,并且能夠堅定地執行”的高中生應是極少的)。
(四)高中生對于現有熬夜解決方法的認可度
超半數高中生熬夜后第二天的早餐情況較差;大部分高中生認為熬夜后第二天的課間休息能使得精神更好;絕大多數高中生在熬夜后的第二天都有中午午睡的習慣,一般休息時間在一小時以內。熬夜后第二天有及時吃早餐的高中生有51人,占總人數的41.46%,早餐只吃一點的高中生有45人,占總人數的36.59%,沒吃早餐的有27人,占總人數的21.95%。在關于熬夜后第二天每節課課間休息的效果的調查中,有75人(60.98%)覺得課間補覺讓精神更好了,有48人(39.02%)認為課間補覺對精神沒作用。在關于熬夜后第二天午睡情況的調查中,有午睡的高中生有78人,占總人數的82.98%,沒有午睡的高中生有16人,占總人數的17.02%,午睡時間在一小時以內的有30,占百分比48.39%,午睡時間在2小時以內的則有10人,占百分比16.13%。有65名(83.33%)高中生認為午睡能提高下午上課的精神,只有13名(16.67%)高中生認為午睡不能提高下午的精神。
三、根據數據結論作高中生熬夜的最終分析
(一)非必需熬夜的潛在原因分析
關于非必需熬夜產生因素的調查顯示,因自制力缺失導致的熬夜占較多數,熬夜的危害認識不足與熬夜的產生呈弱相關性這一點在上文的調查中也已經被充分地表明,即調查的高中生對于熬夜危害的了解程度普遍較高(3.99均分),然而曾熬夜過的高中生的數目卻也很大(89.05%),對比于關于非必需熬夜時的心理狀態統計可以發現,熬夜時的各種心理狀態其實與非必需熬夜產生因素相關,比如“沒有規定睡覺時間,熬夜到幾點就是幾點”可能就與時間觀念、計劃能力的缺失有關系。
(二)必需熬夜時與必需熬夜后高中生飲食、睡眠等行為的分析
從調查來看,高中生熬夜時的飲食情況一般,有著良好熬夜飲食習慣的高中生只占半數。高中生熬夜后第二天的早餐情況也令人擔憂,超過半數的高中生的早餐質量較差,這些都說明了高中生還比較缺乏對于熬夜時正確飲食習慣的認識,需要加大對高中生有關正確熬夜飲食習慣的宣傳。大部分人認為課間補覺與中午午睡大概一小時對于精神的恢復有明顯的作用,這也許會是一種最為有效的減緩熬夜副作用的方法。
(三)熬夜解決方案針對方面的分析
總結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結論,非必需熬夜主要與“自制力、計劃能力、時間觀念”等能力的缺失有關,且非必需熬夜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故非必需熬夜的解決方案主要針對于提高高中生的自制力、時間觀念與計劃能力;而必需熬夜由于是不得不進行的熬夜,在熬夜的導致、高中生熬夜動機等方面無法給出有效的解決方法,故必需熬夜的解決方案主要針對于如何減緩高中生熬夜時的壓力及熬夜后對身體造成的副作用。
四、解決方案
(一)非必需熬夜的解決方法
要改變高中生非必需熬夜習慣,最主要在于提高高中生的自制力、計劃能力與時間觀念。高中生可以通過一些需要自我強制的每日的活動,例如堅持鍛煉、寫作等,來逐步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學校和家長也應該在高中生還未有效改變熬夜習慣之前,對高中生采取有必要的監督手段。學校校園定時斷網,學校宿舍定時關燈。家長也應該對高中生的手機使用,作息時間進行約束,來幫助高中生及時地、高質量地改變非必需的熬夜習慣,同時提高相應的能力。
(二)必需熬夜的解決方法
學生在熬夜時應注意飲食清淡及維生素的攝取,例如多喝白開水、果汁或豆漿,并多吃水果,切忌暴飲暴食,或吃些較為油膩的食物,此外,很多人都認為熬夜時喝茶、喝咖啡,或喝些功能飲料可以改善精神狀況,其實這也是不對的,楊富林早在她的論文中提到,“熬夜期間最需要的東西就是充足的水分和維生素。 維生素能夠提高人的神經敏感性,水能夠補充人體細胞的養分”,高中生都應該了解正確的熬夜飲食習慣,來增進熬夜學習的動力。睡懶覺并不能對熬夜后的精神改善起到真正的作用(同時因為晚起,還有可能導致早餐來不及吃,這又是熬夜后一種更大的精神損傷)適當地補充睡眠才是正道。課間補覺與中午的午睡一小時對熬夜副作用的減輕同樣有很大的幫助。
五、解決方案的可行性與外部性檢驗
對于解決方案的可行性與外部性檢驗,筆者同樣采用自行設計問卷的方法,并使用問卷星軟件進行調查數據的統計。面對高中生群體總共投放了60份問卷,均為有效問卷。其中,有著長期非必需熬夜習慣的高中生有22人,有著長期必需熬夜習慣的高中生有38人。問卷內容包括了本論文最終所提出的針對必須熬夜和非必需熬夜的解決方案,并以單選題的形式來調查高中生對于該解決方案的評價。調查結果如表格。
結果說明,兩份解決方案均得到了大部分受調查高中生的認同,這充分說明了本論文所設計的解決方案具有極大的可行性,對有著長期熬夜習慣的高中生可以起到良好的幫助作用。
參考文獻:
[1]黃澤浩,劉盛鑫,席薇.天津市2014年9-22歲學生作息現狀[J].中國學校衛生,2016,(08).
[2]楊茂蕓.高中生學習壓力、心理韌性與考試焦慮的關系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6.
[3]楊富民.高中生熬夜的原因、傷害及應對策略[J].中國衛生產業,2015,(09):49-50.
(作者單位:廣州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