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拉提·托乎達爾汗
摘要: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所以在初中階段,生物教學中會充斥著大量的實驗環節,進而有效的激發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興趣,與此同時,生物教學也由傳統的驗證式教學轉而為探究式教學,并用以強化生物的實驗課教學,教師通過自身的操作,在克服學生心理以及生理障礙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進而有效的提升了生物課堂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生物 驗證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
現如今,我國的人才培養計劃中,更多的是注重對于學生動手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創新能力,只有具備創新能力,才能更好的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也對人才的培養基地——學校的發展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階段——初中,是人才的搖籃,所以有必要在初中教學中著重人才培養的目標,而作為學生動手能力最強的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在實驗的各個環節加強對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通過對實驗環節的觀察來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以此來提升初中生物的教學質量。
一、初中生物教學創新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初中生物學的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從課堂上走向課外,擴展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汲取知識,更好的認知社會,加強社會與生物教學之間的內在聯系[1]。比如教師在滲透顯微鏡的使用時,要讓學生足夠的了解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時的注意事項,進而讓學生擁有較強的顯微鏡操作能力,讓其在反復的操作中尋求更加快捷的方法,并讓學生主動提出改進學生顯微鏡結構的方法和措施。
二、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無法有效的理解生物實驗
對于剛剛入學的初中生而言,學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在生物課堂的實驗中表現的淋漓盡致[2]。比如教師在講授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時,因為顯微鏡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不屬于常見的物品,所以學生在初次接觸到顯微鏡時,會感覺到好奇,恨不得將一切事物全部放在顯微鏡下觀察,還有一些學生的興趣表現在了實驗的操作上,但是對于實驗過程中所反映出的生物知識卻只是一知半解,甚至是無從知曉,所以大多數學生還處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3]。還有一些學生只對發生明顯變化的實驗感興趣,但是對于操作環節繁瑣、需要耐心觀察的實驗卻不為所動。這種對于生物實驗理解程度參差不齊的現象嚴重的阻礙了初中生物課堂的發展。
(二)學生對于生物抽象化的概念理解較為片面
學生對于新鮮的事物往往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4]。但是隨著生物教學課堂的不斷延伸,其知識面也在不斷的擴展,知識的難易程度由原來的簡單轉而為復雜化。比如初中生物課堂常見的一些基本概念DNA、染色體、細胞質等。因為初中生的邏輯性以及抽象思維正處于重點的培養階段。如果一些學生沒有在初中生物教學的初級階段就跟上教師的步伐,很容易在今后的生物學習中掉隊。
(三)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主動性日益低下
雖然新課改已經實施了很長時間了,但是就現有的教育模式而言,大部分的初中生物教育工作者還在延續傳統的生物教學模式,而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也大大的削減了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主動性,而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也會隨之變化,這種變化表現在了學生越來越不愿意參與到課堂實驗的過程中來,更多的學生只是機械化的記憶教師所傳遞的知識,進而缺乏獨立性的思考,致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在知識面較為復雜的實驗階段昏昏欲睡。
(四)學生對于初中生物的學習還僅僅只是停留在課堂教學上
就現有的教學場所而言,初中生物的教學仍然是以課堂教學為主,學生坐在教室里仔細聽教師的耐心講解,而學生對于教師所講授相關知識不解的地方也無從驗證。長此以往,這些被忽略的細節就會被學生遺忘,如果僅憑教師一次又一次的強調是無法喚起學生對于被遺忘知識點的有效記憶。這種將學生禁錮在課堂上的教學模式,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學生對于初中生物知識的認知,不利于初中生物課堂質量的提升。
三、基于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的發展策略
(一)加強學生對于初中生物教學理解的深入
在教師指導學生參與到生物課堂實驗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對于新奇的生物現象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但是對于生物的理論知識而言,卻表現出了極大的反差,對于一些生物原理的學習極為困惑、不解[5]。這就要求了初中生物教師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日常的課堂教學,提煉出重點的知識點,拋磚引玉,讓學生在實驗中學會獨立思考,對于實驗中一些疑難的知識點,要學會分組討論和合作,不斷的從實驗中總結經驗,而對于失敗的實驗而言,要汲取失敗的原因。長此以往,學生對于初中生物學習的興趣以及好奇心才能被真正的激發出來。
(二)不斷的提升學生對于初中生物學習的興趣
在教育界有一句名言被廣為流傳,“興趣是最好的導師”。所以初中生物教師要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激發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興趣,并非以強制的方式強迫學生去學習,這種強制的手段不僅不會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還會讓正在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惱羞成怒[6]。久而久之,教師不僅沒有收獲良好的課堂效果,反而還讓師生關系降至冰點。由上文得知,大多數的學生對于生物的課堂實驗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同時這也成為了生物教育工作者提升學生對于生物學習興趣的重要突破點,教師在實驗的過程中增加師生的有效互動,對于學生的疑惑和不解進行耐心的指導,這種良好的學習氛圍也讓學生感同身受,而在實驗進行的過程中,教師還要仔細的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如果學生對于教師以及生物實驗存在芥蒂,一定要及時清除,進而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初中生物的學習中來。
(三)加強生物教學課堂的創新
傳統的生物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講臺上講授知識點,學生認真聽講。而生物教師要想有效的提升生物教學課堂的質量,就要加強對教學課堂的創新。比如教師在講授《有機物的光合作用》時,首先充分的引導學生積極尋求新、舊知識點的內在聯系,教師將所學習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布置給各個學習小組,而學生再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探尋問題的答案,整個探尋答案的過程均由學生自己表述。學生還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充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比如教師在講解《葉片的結構》時,教師首先要概括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包括葉片在植物根莖的生長方式及形態,并將上述這些知識點交給學生自己去探索和觀察。讓學生通過與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教師的適當點撥,自主解決一些平時很容易忽視并且常見的生活常識及現象,進而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
(四)將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認知由課堂上延伸到課外
學習的知識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教材中,同樣,學習的場所也不僅僅只是針對室內而言,人們對于知識的學習全部都是來源于日常生活中,只有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才能有效的發揮教學自身的最大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出“學與背”的死循環中,讓學生在課堂的實驗中有效的檢驗所學的知識。比如教師在講授《植物的生長》時,可以在班級放置一盆剛剛種植的植物,讓學生主動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在學生生活的環境中無時無刻不在滲透相關的知識點。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生物課堂是一門實驗性極強的學科,同時也是學生的興趣所在,學生通過實驗的操作過程,不斷的積累對于生物知識的學習,而教師要想有效的提升初中生物課堂的學習效率,就要以學生對于生物實驗的興趣為突破點來提升學生參與到生物實驗的積極性。本文首先闡述了初中生物教學創新意識培養的重要性,明確了創新是初中生物課堂的必要條件,其次提出了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包括學生無法有效的理解生物實驗、學生對于生物抽象化的概念理解較為片面、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主動性日益低下以及學生對于初中生物的學習還僅僅只是停留在課堂教學上,最后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發展的策略,囊括了加強學生對于初中生物教學理解的深入、不斷的提升學生對于初中生物學習的興趣、加強生物教學課堂的創新以及將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認知由課堂上延伸到課外。
參考文獻:
[1]楊繼榮.初中生物教學[J].山海經,2016,(03):32-33.
[2]魏保聲.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J].生物技術世界,2016,(03):277-277.
[3]姜玉.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7,(05):122-122.
[4]楊軍.微課以及微課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1):127-129.
[5]程澤其.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中學生物教學,2017,(11x):25-25.
[6]劉愛香.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34):69-69.
(作者單位:哈巴河縣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