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寶香
摘 要: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交流、溝通。為了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會設計不少活動。但有時課堂教學結果證明教學活動有不少欠缺,教學效果一般。下面我結合平時的教學經驗談談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開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英語教學;教學活動;有效性
為了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會設計不少活動。但有時課堂教學結果證明教學活動有不少欠缺,教學效果一般。下面我結合平時的教學經驗談談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開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課堂活動內容難度不宜過大,使學生缺乏參與熱情
課堂活動設計時應從學生實際出發,符合學生年齡,興趣及認知水平。否則學生會出現畏懼心理。如筆者在教八下Unit 7的閱讀課,通過展示許多有趣的圖片的方法,來教學新單詞和運用句型Would you mind (not) doing sth?Could you please (not) do sth?對不文明現象提出意見。學生很有熱情,學得較輕松。但在通過“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about etiquett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的活動來讓學生關注中西方禮儀文化的差異時難度過高,憑學生的知識和經驗很難在短時間內想到很多,何況還要用英語表達。學生個個低著頭,生怕被提問。如果把活動設計成Read these etiquette rules, are they Chinese or western?就能降低難度,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課堂活動要求簡單明確,可操作性強
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不可一下子要求達到多種目標,要有針對性地選擇某一目標,并給學生明確的任務,清楚的指令,這樣才能達到預設的效果。在:Listen to the tape and try to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環節,當要求學生完成的任務較難時,問題較多時,可把要求分成三步:First listen to the tape, find the answer to one question;second look at the article,listen to the tape;last read it in a low voice and try to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other questions.
三、課堂活動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要有語言做支撐,避免為活動而活動
在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下,不少教師往往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為活動而活動。這種活動看起來花哨熱鬧,卻可能出現只有活動、沒有語言的現象,而且許多課堂活動與教學內容關系不大,偏離課堂教學目標。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任何教學活動都要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我曾經觀摩過一節內容是八上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的公開課,該老師在教學了一些單詞和如何制作一杯奶昔的簡單步驟后,便拿出了準備好的果汁機,各種水果、工具,現場演示了制作過程,再由學生上去操作并把做好的奶昔分給同學。整個活動熱鬧非凡,但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語言訓練很少,收效甚微。
四、課堂活動力求多樣化,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
一位成功的教師總能很好地要設計豐富的有效的課堂活動。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課堂教學活動好比萬花筒,根據內容的難易,學生的不同,教師可設計出多種不同的形式。就組織形式而言,可以是個體活動、結對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等;就活動形式而言,可以是采訪、調查、小組討論,集體辯論等。
五、課堂活動要合理利用評比機制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交流、溝通。因此英語課上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口語練習活動就成了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但我們有時會發現看似熱鬧的學生分組活動,總是幾位成績優秀的學生在練習著;中等偏下的學生往往閉口不答,作聽眾;后進生們則在一旁發呆或是聊一些不相干的話題。這樣的課堂活動不能使真正需要大量練習的中等生和后進生們達到很好的鍛煉效果。究竟應該如何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分組活動變的更加有效呢?
評比機制,也許能幫你解決這個難題。比如每次英語的分組活動,我總會評出優勝小組,將優勝小組成員表彰在黑板的左上角。別看他們已經是初中生,爭先評優時還活脫脫一個小學生樣。我設計的評比機制如下:在分組活動時,學生四人分一小組進行練習,最后匯報時以每排為一大組進行評分。要求大組中的每一個成員所講內容應該不一樣。重復的不加分,有新意的加2分,后進生答對加2分,答不上的扣一分。在分組活動前,我會先出示練習范例,告訴學生評比要求。活動一開始,整個教室就忙得不亦樂乎。優生在幫助他們組的后進生練習對話。小組與小組之間還會商量待會匯報的內容,以免重復而不加分。不時還會有學生舉手,詢問老師新單詞和句子的讀音。等到學生匯報時,一個個也聽得十分認真,生怕老師加錯分。這樣下來,全班基本上每一位學生都能進行口語訓練。另外學生間互幫互助,既能讓孩子們嘗到學習的成功感又能減輕老師的負擔,可謂一舉奪得。
總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們應關注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才能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實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長美.淺談新目標下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與保持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
[2]湯衍.合理運用資源策略,培養初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5).
[3]夏國清.構建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幾點嘗試[J].中學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