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人才培養模式是我國深化高職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的產物,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轉型發展必然帶來企業人才需求變化,需求側決定供給側改革,“2+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也是高職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內在需求。本文探討了基于區域行業經濟的“2+1”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實現途徑,針對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提出了具體措施。
關鍵詞:區域經濟發展;高職;建筑類專業“2+1”人才培養模式
我國高職院校對“2+1”人才培養模式已積累大量的實踐經驗,形成了一批值得借鑒推廣的成熟案例,即使是專業相同、人才培養目標一致的情況下,由于各院校所處的地理位置、區域經濟發展狀況、行業特點等客觀因素,使得各院校的“2+1”人才培養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東北地區地處寒帶,建筑業作業周期短,形成了秋冬季停工、春夏季開工的獨特施工周期,而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體系并沒有季節變化規律,改革“2+1”人才培養模式,協調二者差異,對提高高職建筑類人才培養質量至關重要。
本文根據東北地區建筑行業特殊的季節性規律,對建筑類專業傳統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行研究,探討符合東北地區行業特點的“2+1”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路徑。
一、強化企業行業調研,確定人才培養目標
我國現代職業教育是以促進就業為導向,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生產服務一線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在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的過程中,遵循以就業為導向的理念,通過與建筑類相關企業的廣泛接觸,與企業一線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進行深入的探討,詳細了解企業的主要工作過程以及企業所設定的工作崗位群;通過走訪行業協會和行政管理部門,了解行業在轉型升級發展的新形勢下人才需求的趨勢;通過與省內高職教育專家和同行反復研究,確定建筑工程一線相關崗位(群)為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二、按照區域行業特點,制定“2+1”人才培養模式總體框架
按照我國高職教育的功能定位和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明確本專業人才培養的主線思路是: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使其符合崗位工作能力需求,讓學生能勝任企業的崗位工作。
傳統的“2+1”人才培養模式是前兩年在校內進行理論知識學習,最后一年到企業實際工作崗位上進行頂崗實習。由于東北地區冬季氣候嚴寒,且冬期較長,建筑施工類企業從十一月份開始就進入了冬歇期,直到來年四月份重新開始施工。在冬歇期企業建筑類企業因工程停工而無法接納實習生實習,導致頂崗實習被迫中斷。根據行業這一特點,將“1”進行改革,形成獨具特色的“工學兩交替、實踐三遞進、能力三提升”的“2+1”人才培養模式(圖1)。前四個學期在課堂和校內實訓基地內,由專職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共同進行理實一體的課程教學;第四學期暑期開始安排學生到企業一線工作崗位上進行頂崗實習,到第五學期,前10周仍然安排頂崗實習;后8周,天氣轉冷工地停工后返回學校,再組織課程學習;到第六學期開學后,工地開工后,再返回企業工地進行頂崗實習。在該人才培養模式中,前四個學期除了理實一體的課程教學,在每學期期末均安排有1~2周職業技能核心課程的專項實訓,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操作訓練交替進行,實現了第一個育人環節的工學交替;從第四學期暑假至第六學期,形成了實踐—學習—再實踐的“三明治”式人才培養過程,實現了第二個育人環節的工學交替。課程專項實訓主要針對某一核心課程理論知識展開,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專項操作能力;首次頂崗實習是在第四學期之后開展,本專業的核心課程基本結束,學生到真實工作環境中進行實習,主要鍛煉綜合運用在校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次頂崗實習主要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為下一步的就業奠定基礎。通過三階段遞進式的實踐教學環節,逐步提升學生職業能力。
三、分解崗位能力,構建課程體系
在校企緊密配合的基礎上,深入企業一線調研,充分了解學生未來就業崗位的工作過程,并提煉出若干個典型工作過程,然后將典型工作過程進行步驟分解,分析每一步工作所需要的專業能力支撐,確定與專業能力相應的知識要素,再按照教學規律整合成相應的學習課程。課程設置的整體思路如圖2所示。在明確具體課程的基礎上,首先,按照學科知識體系內在的邏輯規律,將課程分為“職業基礎課”、“職業技能課”和“職業拓展課”三種類型,并按照課程性質進行歸類。然后,按照工程藍圖識讀→現場測量放線→材料進場與檢驗→工程施工與現場管理→質量檢查與驗收的建筑工程施工主要流程來安排課程開設順序。
四、把握區域行業規律,構建實踐體系
實踐體系是“2+1”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重中之重,是技術技能得以提高的關鍵所在。實踐體系“1”設計合理,與課程體系“2”密切呼應銜接,能形成“2+1>3”的疊加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人才培養的整體效果。本專業的實踐體系由三部分組成,其一為專項實訓,在前四個學期期末設置1~2周,該實訓環節針對本學習所學的核心課程設置,專項實訓的開展形式豐富多樣,有技能競賽形式的,其二為第四學期暑假和第五學期前10周所組成的第一輪頂崗實習,三部分為第六學期的第二輪頂崗實習。
參考文獻
[1]丁以喜.高職示范院校建筑工程技術與工專業特色建設剖析[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0(2).
[2]劉金龍,李長花,王青,安靜波.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探索[J].合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4).
[3]李和平,張廣紅.高職院校“2+1”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33(7).
作者簡介
付德成(1979—),男,吉林長春人,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建筑工程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建筑結構工程、高等職業教育等。
課題項目:2015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慕課、微課對我國職業教育的推動作用”成果(項目編號:GH150785,主持人:奚元嶂)